韓英 王麗暉



摘要:目的:探討多樣化健康教育用于血液透析護理中的效果。方法:選擇青銅峽市人民醫院2019年9月~2021年3月收治的78例血液透析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39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應用多樣化健康教育;比較兩組治療依從性、護理滿意度、心理狀態評分、健康知識掌握程度。結果:觀察組總治療依從性高于對照組,護理后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觀察組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結論:多樣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提升血液透析患者對疾病知識的掌握程度,提高治療依從性,改善負面情緒,提升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血液透析;多樣化健康教育;健康知識掌握程度
血液透析是終末期腎衰竭患者腎臟替代治療方法之一,在延長患者生命的同時也影響著患者的生存質量。但是由于患者對疾病和治療方法等缺乏全面專業的認識,加上疾病治療過程容易出現多種并發癥與不良反應等,患者容易出現焦慮、恐懼、抑郁等多種負面情緒,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專業的護理工作支持可提升患者的認知水平,提升治療配合度,減少護理工作中的不良問題。本研究主要探討多樣化健康教育用于血液透析護理中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青銅峽市人民醫院2019年9月~2021年3月收治的78例血液透析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39例。對照組中男23例,女16例;年齡25~74歲,平均年齡(52.69±5.01) 歲;透析時間6個月~3年,平均透析時間(17.59±4.04) 月;慢性腎小球腎炎14例、糖尿病腎病11例、高血壓腎病6例、慢性腎盂腎炎8例。觀察組中男21例,女18例;年齡24~76歲,平均年齡(53.17±4.53) 歲;透析時間6個月~3年,平均透析時間(18.16±5.75) 月;慢性腎小球腎炎14例、糖尿病腎病12例、高血壓腎病8例、慢性腎盂腎炎5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 ,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多樣化健康教育。
(1) 構建健康教育小組
依據實際情況組建專業的健康教育小組,一般由醫生、營養師、責任護士構成,開展對應的責任制管理。分為多個小組,小組內由1名醫生與1~2名護士做對應責任小組的配合,負責60名甚至更多的患者日常血液透析工作。做好患者檢查、用藥各方面的評估考核。依據情況做好對應的健康教育干預,設計對應的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手冊,包括有關治療過程中并發癥的危害以及識別方法,囑咐患者合理用藥,同時保持更為專業科學的生活管理方法。由營養師做好對應的飲食管理方案設計,針對每個患者做個性化調整[1]。責任護士則需要將有關健康手冊發放給患者以及家屬,同時對其中的內容做對應的面對面指導溝通,讓其了解內容,保證后續執行。同時還需要制作對應的有關飲食成分鑒別表,由此來了解有關并發癥需要規避的飲食內容,提升患者與家屬對個人飲食管理方面的能力。
(2) 線上線下聯動健康教育
同時還需要針對情況展開對應的健康講座,展開及時的溝通互動,了解患者所存在的問題,為后續的健康教育指導提供更有效的參考依據。健康教育講座的方式,隨著后疫情時代的來臨,除了常規的線下健康講座開展,也可以將線上健康講座應用到實際情況中,滿足人們更為便捷的溝通互動需求[2]。線上健康講座還可以通過視頻錄制的方式將其內容全部記錄下來,而后放在有關平臺上供患者以及家屬瀏覽,減少后續健康講座工作的壓力。也可以讓專業的講師做內容的錄制,成為專業的教育指導素材,由此來減少有關線下活動組織的難度,提升有關健康教育落實工作的有效性。要充分挖掘網絡平臺健康教育指導方式的價值,可以將圖文、視頻、音頻等素材結合在內,提升整體健康教育內容指導的清晰、有效性提升患者以及家屬對有關工作開展的接受效果[3]。
(3) 可以開設對應的微信咨詢群
微信群溝通相對而言可以打破時間、空間、人力資源的限制,更好的提升服務質量。微信群中可以由醫生、護士、家屬、患者構成,遇到問題可以及時的反饋[4]。醫護人員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對應的指導。微信群內的患者也可以通過自身了解了情況做對應信息上的支持,醫護人員則做好內容的審核了解,對于有偏差的地方做出及時的強調糾正。同時在微信群內可以定期地發放有關健康教育的推送文章,提升有關教育指導工作開展的便捷性。同時微信群的和諧氛圍也需要醫護人員共同構建,要對有關群組建設規則做必要的強調,引起患者以及家屬有關配合工作[5]。具體的健康教育工作還可以通過電話隨訪、家庭訪視等延續性護理做有效支持。對于患者透析過程中的情況,做好及時了解,而后保證針對性的糾正引導。做好家屬溝通,讓家屬意識到自身存在的價值,更好的配合有關工作的進行[6]。尤其是患者自身可能在生理與心理上相對脆弱,更需要家屬的有關支持。
(4) 除了常規的健康教育方式,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做家庭隨訪
家庭隨訪可以通過實際的觀察患者日常生活習慣與狀況,做好針對性的教育引導。還可以定期開展交流座談會,每月召開一次病友座談會,由醫護人員做好對應的健康教育引導。具體操作中可以通過實際案例、幻燈片、照片等來提升整體的溝通交流便捷性,有更強的感染能力,讓患者意識到遵醫囑保持良好的生活狀態,對疾病康復的重要意義。同時也讓其意識到不良生活習慣對疾病與治療方面所構成的影響。甚至可以選擇有更強說服力的患者做現身說法,引導患者更好的提升治療依從性。
1.3 觀察指標
(1) 比較兩組治療依從性。治療依從性 = 完全依從率+部分依從率。
(2) 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 = 非常滿意率+基本滿意率。
(3) 比較兩組護理前后心理狀態評分。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 與焦慮自評量表(SAS) 評估抑郁、焦慮程度,評分越高,抑郁、焦慮癥狀越嚴重。
(4) 比較兩組健康知識掌握程度,包括用藥、飲食、運動、疾病知識、治療方法,評分越高情況越好。每一項采用百分制評分量表,針對各項目知識點設置提問回答評分進行,評分越高情況越好。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22.0軟件對臨床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 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 表示,行t檢驗,P < 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依從性比較
觀察組總依從性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見表1。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見表2。
2.3 兩組護理前后SAS、SDS評分比較
兩組護理前SAS、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 ;觀察組護理后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見表3。
2.4 兩組健康知識掌握程度比較
觀察組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見表4。
3 討論
本研究中,觀察組總治療依從率高于對照組,護理后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觀察組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說明健康教育發揮了實際的認知與行為引導作用,患者對有關工作的配合度更好,對護理工作的認可度提升。這代表該方法具有一定的實際效果,匹配實際情況所需,充分運用了時代技術與方法來優化護理工作。隨著技術的發展,有關工作的發展會進一步的推進,患者所體會到的治療感受也會更優。
總而言之,多樣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提升血液透析患者對疾病知識的掌握程度,提高治療依從性,改善負面情緒,提升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李艷玲,郭毅.同伴支持健康教育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質量影響的效果[J].中國健康教育,2020,36(1):82-85.
[2]姚晶,徐林芳,吳春蕾,等.飲食健康教育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飲食管理行為、鈣磷代謝及營養狀況的影響[J].中國健康教育,2020,36(12):1141-1144.
[3]王文靜,徐卓,王姍.關愛式健康教育對血液透析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0,26(11):118-120.
[4]周寧穎,張文東,黃集紅,等.健康教育與心理護理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臨床影響[J].心理月刊,2020,15(24):56-57.
[5]程彩娟.強化健康教育對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護理質量的影響研究[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20,15(z1):101-102.
[6]邵瑪莉.賦能健康教育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體管理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中旬刊),2020,27(4):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