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軍
摘? 要:物流業作為基礎性與先導性產業保障國民經濟迅速發展。同時物流在現代服務業中的重要性愈加彰顯,現代物流業成為衡量一個地區或國家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以及基礎設施完善的重要標志。物流園區作為現代物流業發展的主要表現形式以及區域物流服務集聚的空間載體,在物流服務鏈條中占有核心地位。當前物流產業已從“物流硬件升級階段”向“物流服務發展階段”轉變,因此需要物流園區轉型升級滿足現代服務理念成為物流產業發展的必要要求。通過梳理物流園區轉型升級中的關鍵要素,提出引入知識技術、信息技術、人才建設、經營管理理念等手段有助于加快現代服務理念下的物流園區轉型升級。
關鍵詞:現代服務理念;物流園區;轉型升級;服務集聚
中圖分類號:F719? ?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As basic and leading industry, logistics industry ensure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t the same time, the importance of logistics in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becomes more and more obvious, and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ymbol to measur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infrastructure in a region or country. Logistics park as the main form of modern logistics development and the spatial carrier of regional logistics service agglomeration, logistics park plays a key role in logistics service chain. At present, the logistics industry has changed from“logistics hardware upgrading stage”to“logistics service development stag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logistics park to transform and upgrad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modern service concept. By combing the key elements i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logistics park,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knowledge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alen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ncept and other means will help to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logistics park under the modern service concept.
Key words: modern service concept; logistics park;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service agglomeration
0? 引? 言
中國作為世界最大工業生產國,已具備后工業化時代基本特征[1]。2019年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53.9%,第三產業增長6.9%,高于第一產業3.1%和第二產業5.7%的增長速度[2]。由此可見,我國已經從“工業主導時代”進入“現代服務業主導時代”[3-4]。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國家層面明確現代服務業重要地位,意味著現代服務業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與拉動力量[5]。現代服務業突出新領域、新服務、新技術,通過專業化、增值性、高端性的服務拓展,更加適合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新的要求[6]。物流園區作為現代物流業服務最集聚區域,體現出物流服務業發展水平[7]。在現代服務理念導向下,我國物流園區需要通過轉型升級,以面對綜合性服務集聚與增值性服務集聚等現代服務業發展趨勢[8]。因此本文基于現代服務理念,選取物流園區作為現代物流服務集聚的研究對象,探究物流園區在現代服務理念導向下集聚發展模式,從而為我國物流園區轉型升級發展建設提供參考建議。
1? 現代服務理念促進物流服務集聚發展
1.1? 現代服務理念的特征
現代服務業最早出現在1997年黨的十五報告中,其后頻繁出現于各級政府工作報告與發展規劃中,標志著提升現代服務業成為國民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重要載體。隨著現代服務業理論的發展,與傳統服務業比較現代服務理念表現出四個明顯特征[9]。
首先,現代服務理念強調以人為本。一方面強調“人”的外延拓展,從傳統服務僅強調服務對象拓展為既包括服務對象也包括現代服務業內部人員;另一方面強調“本”的落腳點,既需要滿足服務對象的需求,還需要滿足現代服務從業人員的歸屬感。因此現代服務理念是以客戶與員工內外部對象的全面需求滿足為核心,通過現代服務的對象與主體雙向需求滿足,促進現代服務質量的提升。
其次,現代服務理念強調市場特性。現代服務業的對象呈現出聚焦性特點,即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貨主企業對現代服務的要求不同。因此現代服務理念實施需要結合特定市場特性,有針對地提供特定服務功能,在拓展與滲透服務市場的同時提高服務客戶的滿意度。
再次,現代服務理念強化新信息技術的應用。以信息化作為載體的互聯網技術普遍使用,更加區分現代服務與傳統服務的差別。現代服務業以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為依托,提高市場反應速度,優化專業服務能力。通過現代管理手段與信息技術應用,現代服務業有助于促進生產企業技術與產品創新。同時通過現代服務業為企業市場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提供有力支撐,助推第三產業與一產、二產的融合發展。
最后,現代服務理念強化增值性功能。現代服務業發展突破了傳統服務業以提升專業服務附加值為目標,而是通過服務可疊加、服務可傳播、服務邊際成本趨向于零等手段提升其增值性。現代服務理念的三個增值性表現都是基于互聯網技術實現的,分別強調拓展服務產品與功能的疊加性、服務能力的拓展性與服務品牌的宣傳性,以及服務對象增加的成本可控性。
1.2? 現代服務理念要求物流服務集聚
隨著信息技術與互聯網的普遍應用,我國進入信息經濟社會發展階段,信息技術加速了服務經濟的發展。物流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物流業也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產業,物流業對相關產業的支撐作用愈加明顯。在現代服務業大體系下,物流業與其他服務業的關聯性也逐漸加強,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物流業與商貿流通業、電子商務、旅游業、會展業、信息業等生產與市場服務業關系密切,物流業是這些服務業高效運營的基礎,有助于降低這些行業的運營成本與拓展市場空間。其次物流業是社區服務業、教育業、醫療保健、住宿餐飲等個人消費服務與公共服務行業的基礎行業,通過建設完善的物流網絡與末端配送體系,保障國計民生的基本需求。最后物流業與金融業、科技服務業、信息業、咨詢業等新興服務業互動性更強,通過上述服務業與物流業的聯動發展,一方面促進物流創新管理與服務質量提升,另一方面通過聯動與融合發展更好地支持與促進傳統產業拓展價值創造空間。
現代服務理念之下的物流業發展表現出服務集聚的特點[10]。隨著社會化物流與專業化物流的發展,形成物流服務對象與物流服務功能集聚與聚焦[4]。物流作為中間服務商與過程服務商連接著供應鏈供需上下游企業。因此在主輔分離導向下,工業與商業企業的物流需求得以釋放,相同類型的貨主企業物流需求集中并需要特定的物流服務來滿足。與此同時,物流企業基于滿足市場需求特性,需要形成專業化、增值性的服務。一方面通過物流基礎服務與增值服務的結合形成物流服務的集聚,另一方面根據特定貨主對象形成物流服務的聚焦,滿足特定物流服務需求。此時社會化物流與專業化物流的關系表現為物流需求釋放與物流需求供給。
1.3? 物流園區成為物流服務集聚的空間載體
物流服務的集聚需要物流企業的協作,物流服務的聚焦需要物流企業的分工。基于物流成本控制與物流協作關系對接,物流園區成為物流企業集聚的主要載體。本文的物流園區是指泛化的概念,雖然物流園區與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以及物流基地存在規模與功能的差別,但是本質上它們都是物流企業與物流服務在空間的集聚場所或載體,因此本文將上述各種類型的物流集結點統稱為物流園區。本文描述的物流園區是指將多種物流設施和不同類型的物流企業在空間上集中布局的場所,在該地點具有協作關系的物流企業形成集聚,同時這些物流企業提供各種物流服務功能并有機結合滿足服務對象的需求。因此,本文泛化物流園區的概念,并將其看做是物流企業與物流服務圍繞與滿足產業物流需求,從而在空間集聚與運營的表現形式[11]。
作為物流產業主要的基礎設施,物流園區的發展水平也反映出物流產業的發展水平。基于物流園區的服務內容與服務能力的發展狀態,可以看出物流園區具有物流服務集聚的特征。而該特征又是和物流園區服務對象、行業的集聚特點相吻合,即農業、制造業、流通業的行業集聚或市場集聚,要求配套的專業性、行業性物流園區來支撐與滿足這些行業發展與市場需求。物流園區作為物流生產要素的集中地,成為區域物流服務集聚載體,當物流園區進入快速發展期時,就需要進一步拓展增值服務功能。
2? 基于現代服務理念的物流園區重新定位
隨著各行各業與政府部門對物流重要性的認知,進入21世紀后我國加快了物流園區的開發與建設。目前我國已經建設與投入使用的物流園區數量眾多,在物流服務規模與數量上可以滿足物流園區所在區域的社會經濟發展需求。但是就我國目前物流園區運營狀況與園區內物流企業服務狀況等方面,整體上存在單一化與同質化的規劃、建設與運營問題。這就導致物流園區在服務功能、運營方式、園區吸引企業入駐方式、園區盈利方式等方面雷同,導致了物流園區間的同質競爭、惡性競爭。市場競爭惡化、物流有效需求不足與園區運營成本上升是目前我國物流園區生存直接面臨的主要問題[12-13]。就其本質而言,物流企業服務能力與物流園區資源整合能力兩方面不足是當前我國物流園區以及物流產業發展存在問題的客觀因素。因此基于現代服務理念,需要對我國物流園區的服務功能與物流園區的分類進行重新定位。
2.1? 基于現代服務理念的物流園區服務延伸
現代服務理念倡導多主體的協作,同理現代物流業的發展也需要各種物流服務提供商的協作。物流園區通過專業性園區場地提供與商業性業務平臺建設,促進區域性物流與相關運營主體實現業務集成與商務集聚。在此基礎上物流園區通過吸引大量物流企業、政府相關機構等,實現物流業務的集中、集成與集聚。物流園區通過物流企業的集聚與綜合服務的完善,加劇整合區域性社會物流資源,進一步通過物流產業規模經濟效應,有助于提高社會物流整體效率[14]。
現代服務業精細化發展促進其分工與分類細化以及滿足細分市場的特定需求。在此影響下,物流園區通過充分依托與滿足特定行業的市場需求,也在進行著服務內容精益化與服務能力精準化發展。這就需要借助物流園區載體促進相關物流企業集成物流服務,由早期提供單一物流職能擴充到提供物流一體化服務;隨物流園區物流服務能力的提升與物流服務外延的擴大,園區逐漸演變為提供供應鏈一體化的綜合性服務。供應鏈一體化管理是企業協作的必然要求,因此供應鏈優化是供應鏈管理的導向。物流園區圍繞供應鏈核心企業需求,通過組織或提供物流與供應鏈一體化服務支撐上下游企業與核心企業產生協調關聯。
同時,物流園區需要借助信息與網絡技術實現資源共享,通過上下游資源優化配置以及實現技術擴散,以期達到供應鏈與價值鏈的結合,從而為上下游企業創造良好的協作與發展環境。市場需求要求物流園區與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關系更加緊密,如圖1所示。一方面,通過完善物流園區實體基礎設施建設吸引更多的物流與相關企業入駐,實現市場化物流資源與社會化物流資源的協作、集聚,以實現區域性物流資源的優化配置。另一方面,物流園區整合信息技術、銀行金融、法律咨詢、培訓教育等資源,建設園區管理公共平臺以完善物流園區公共服務與提升園區運營水平。最后通過線下物流園區與線上公共平臺的有機協作,促進園區服務容量與服務質量的雙提升,更好地滿足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多樣化、一體化與綜合性服務,通過多元機構協作最終實現園區、物流企業、貨主企業多主體共建、共贏的目標。
2.2? 基于現代服務理念的物流園區分類標準
根據國家物流標準《物流術語》,我國將大型物流服務場所分為物流園區(也稱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這個劃分標準是根據物流服務場所的服務對象、服務功能、輻射范圍等進行劃分或分類。按照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對物流園區(基地)的普查與統計,根據物流園區服務功能將其劃分為綜合服務型、商貿服務型、貨運樞紐型、生產服務型以及口岸服務型等物流園區[15]。
目前我國傳統的物流園區分類基于服務功能,主要體現出物流園區的作用,這種劃分依據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基于現代服務理念的物流園區需要服務功能的多元化與增值性,因此物流園區為多種不同類型的物流企業提供集聚與協作的場所。通過物流企業集中、集聚,以實現物流業務的集結與完整,從而為客戶提供綜合性與增值性的集成物流服務。此時,物流園區成為區域物流產業的空間集聚以及物流服務的功能集聚,同時通過物流集聚發揮規模經濟效益與物流服務功能延伸[16]。基于現代服務理念的“以人為本”導向,物流園區可以按照物流服務對象進行分類,因此可以理解為我國物流園區發展將會存在專業性物流園區與綜合性物流園區兩種形式。其中,專業性物流園區側重行業性應用,而綜合性物流園區側重社會化物流服務。
與此同時,隨著制造企業、流通企業等核心企業對供應鏈協作管理的要求越來越高,核心企業對物流服務要求提高與以及自身物流管理能力越來越強。在此影響下,核心制造企業或核心流通企業自建物流體系與自建物流園區的數量逐年增加。基于現代服務理念的物流園區可以從建設主體、空間布局、服務多樣性、智能化等角度對現代物流園區規劃展開討論,詳細分類如圖2所示。
3? 物流園區轉型升級發展的關鍵要素
我國現有物流園區規劃設計與開發建設多以服務對象為導向,并根據物流園區主要服務功能劃分為五類。其中,包括物流功能較為完善的綜合型物流園區,以及服務對象單一或服務功能單一的專業型物流園區。專業型物流園區主要有兩種子類型,即側重采購加工、商貿流通等服務單一生產或流通領域的物流園區,以及貨物運輸、倉儲管理、口岸服務等側重單一服務類型的物流園區。根據物流與采購聯合會2018年進行的全國范圍物流園區建設普查,綜合服務型園區占比60.6%[17]。物流園區需要實現物流相關企業的集中與區域性物流資源的整合,因此需要加快物流服務內容的細化與物流服務功能的延伸,從而更好地滿足市場的多元化與多樣性需求。物流園區作為物流產業發展的主要載體,在現代服務理念指導與要求下,面臨著物流園區轉型升級的現實需要。通過梳理我國物流園區轉型升級發展的關鍵要素,有助于明確物流園區轉型升級的發展思路。關鍵要素主要包括物流園區類型標準的重新劃分、物流園區建設主體與運營主體協作、物流園區空間布局日趨完善、園區服務精細化與專業化并存以及園區智能化發展作為必備條件等五方面。
3.1? 物流園區類型標準重新劃分
按照《物流園區分類與規劃基本要求(GB/T21334-2017)》規定,我國物流園區分類采取以依托的物流資源和市場需求特征為主要原則進行劃分為五類,即貨運服務型、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口岸服務型和綜合服務型物流園區。其中除了綜合服務型物流園區外,其余四類又以物流園區服務功能為導向進行細分為專業型物流園區。但是這四類專業型物流園區在服務內容上存在向綜合服務延伸的發展趨勢,趨同于現有的綜合型物流園區的服務內容。
在現代服務理念指導下,物流業發展需要具備“以人為本”的發展思路,即以客戶服務為導向確定其發展定位與服務能力。而物流園區作為物流產業集群空間集聚的外在表現與主要依托,物流園區的發展定位必然影響物流園區的發展類型。因此我國物流園區在轉型升級過程中,需要對其發展類型劃分標準進行重新界定,即由早期的以園區服務內容為標準的導向轉變為以服務客戶為標準的導向。按照該標準物流園區分為專業性園區與綜合性園區,專業物流園區以服務行業來劃分,更注重專業物流服務水平與特定應用場景設計,往行業性物流方向發展。綜合性物流園區更多的為客戶提供多元化與綜合性的物流服務,傾向于社會化物流資源整合[18]。未來的物流園區發展為專業性園區與綜合性園區并重,以及行業性物流與社會化物流共存。
當前我國物流園區建設數量眾多,2015年至2018年間物流園區個數年均增長10.7%[17]。目前我國物流園區開發建設中政府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隨著我國物流行業市場化程度提高與物流用地集約化發展要求,可以預見未來我國物流園區開發建設中企業自主開發占比應有所提高。因此,根據物流園區建設主體,可以將物流園區分為第三方物流園區與核心企業自建物流園區兩種類型,這兩種模式的物流園區的建設存在很大區別,從建設主體、空間布局以及服務內容上都有本質的差別,這些都是由其服務對象及內容所決定。
3.2? 物流園區建設主體與運營主體協作
物流園區具備多個物流企業集聚與多種物流服務集成的發展模式,因此已經成為我國物流業發展的重要載體。目前按照我國服務業門類的劃分,物流業劃分在生產性服務業大類之下,這也反映出物流業與制造業的緊密關系。一方面,物流業作為基礎性產業保障制造業的正常運作;另一方面,隨著物流管理向供應鏈管理延伸,物流為制造業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基于物流業與制造業的緊密關系,兩業聯動發展在業界已經達成共識并付諸實踐。基于“主輔分離”原則與物流專業能力的提升,出現了兩種物流發展模式。第一種物流模式為第三方物流模式,即隨著物流業與其母體制造業的分離以及傳統物流企業的快速發展,出現專業化與社會化物流。目前我國第三方物流已經成為服務制造業或流通業發展的主流方式。第二種物流模式為自營物流,該自營物流有別于“大而全、小而全”時代傳統的自營物流。這里的自營物流是指隨著核心制造企業對高端物流服務的要求提高與自身對物流掌控能力的提升,通過自建物流體系滿足自身需求并將自營物流作為企業新的核心競爭力。這兩種不同的物流模式對應著兩種不同的物流園區發展模式,即第三方物流園區和核心企業自建物流園區[8]。
當前我國物流園區的建設主體仍然以第三方物流園區為主,其中以物流商經營管理模式、地產商和物流經營模式、政府主導的經濟開發區模式為主要類型。而核心物流園區的建設目前尚未成為主流模式,但是越來越多的行業龍頭企業已經開始布局建設自己的物流園區,從而滿足企業對物流服務的更高要求。這里需要指出的是,物流園區的建設主體與運營主體是存在差異的,目前絕大多數物流園區的運營主體往往外包給專業運營團隊來管理,也有自有專業運營團隊來管理,即物流園區的建設主體與運營主體往往是分離的。
3.3? 物流園區空間布局日趨完善
隨著企業發展,影響物流園區選址布局的因素也相應發生了巨大改變。對于第三方物流園區,原先的園區選取更多的優先考慮交通、土地成本、地理位置等因素,現在物流園區的選址更重視經濟環境、市場環境、基礎設施條件、政策環境、人才環境以及未來的可持續發展空間等因素。同樣,物流園區選址時其影響因素的權重也與物流園區的類型相關,不同的物流園區類型其因素權重大小不同,區域物流組織型往往考慮物流資源集聚區域,商貿型更偏重于市場,運輸樞紐型對于交通的要求相對其他更高。
而核心物流園區的選址與第三方物流園區的選址有很大區別。與第三方物流園區為其他企業提供服務不同,自建物流園區是為核心企業的自身業務服務,其選址時往往圍繞著核心企業的需求展開,從而形成自建物流園區的格局,而核心企業對于物流服務訴求不同,其園區選址的影響因素也是多樣的。當然影響第三方物流園區選址的因素,自建物流園區也會存在,但卻不是最重要的。未來的物流園區選址的研究也會慢慢轉向核心企業自建物流園區的布局,這樣會大大豐富現有物流園區以及各類其他節點布置的選址研究內容。
3.4? 園區服務精細化與專業化并存
隨著核心企業自建物流園區的興起,以及大型制造或流通企業自營物流管理能力的提升,這些核心企業不再選擇物流業務外包模式,此時第三方物流園區的發展會受到巨大沖擊[8]。第三方物流園區需要轉型升級發展,由早期的服務功能(或能力)導向轉變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確定園區的戰略定位。物流園區以滿足客戶需求與創造客戶價值為出發點,借助信息技術、網絡平臺等高新技術實現管理能力提升與服務內容創新。同時,物流園區通過整合不同服務職能的物流企業與相關企業,以形成較為完整的服務鏈。物流園區從通過實現物流管理延伸至實現供應鏈管理,為企業提供綜合性與增值性物流與供應鏈服務。第三方物流園區的服務在不斷延伸與拓展,即從提供運輸、倉儲、裝卸搬運、配送等基本物流服務基礎上增加包裝、流通加工、信息加工等物流增值性服務,再次延伸到物流方案設計、供應鏈金融、大數據沉淀與分析等供應鏈增值服務。此外,物流園區內在物流業務是否暢通以及完整、服務流程是否順暢直接影響到第三方物流園區的管理水平。物流園區需要在對物流商務服務整合基礎上,物流園區運營方需要加強對園區公共服務的管理以及加強園區生活性配套服務的完善。
核心制造企業通過自建物流體系與物流園區為企業的生產運作提供更便捷快速的配套服務,其流通加工、倉配一體化等業務相對于物流業務外包時,更為緊密高效。自建物流園區更容易形成企業自身的人員集聚、生產集聚、服務集聚等,而這些要素的集聚規模化會更好地促進企業的良性發展,最后加速園區生產以及周邊配套的生產性服務業與生活性服務業一體化進程。物流園區的轉型必然要求園區內業務更加精細化和專業化,無論是第三方物流園區還是核心企業自建物流園區,都要找到符合自身園區定位的服務業務,做好各自領域的事情,避免產生惡性競爭,從而在物流行業內形成良好的交易服務環境。
3.5? 園區智能化發展是必備條件
物流園區智能化是指園區采用信息化與智能化技術,通過信息手段實現物流園區各項業務的銜接與各個主體的協作,借助物流園區的信息平臺整合相關資源,從而實現園區的系統集成與智能化管理。隨著貨主企業綜合物流需求的提高以及物流企業自身管理能力的提升,借助信息化、網絡化、自動化技術發展園區的智能化管理成為傳統物流園區提高管理水平與運作效率以及實現轉型升級的必備條件與重要手段。
物流園區建設信息系統或者信息平臺,實現供應鏈上下游信息的采集、處理與無縫對接。物流園區的信息化與智能化發展,一方面解決當下信息孤島有助于資源優化配置,另一方面通過大數據沉淀與分析、應用有助于拓展新的服務內容與新的價值創造。目前我國已有部分物流園區實施智能化管理,這些物流園區通過建設信息平臺實現入駐園區企業的網上交易以及園區內部業務線上管理。部分智能化物流園區借助互聯網技術以及以無線射頻技術為代表的物聯網技術,實現了物流商機撮合、智能物業管理等功能。未來隨著大數據等智能化技術的發展以及傳統物流園區競爭的加劇,需要物流園區向著智能化、智慧化發展。智能化有助于物流園區提供物流產業鏈的全程服務,有助于提升物流園區價值及競爭力。
4? 基于現代服務理念的物流園區轉型升級對策
當前我國物流產業已從“物流硬件升級階段”向“物流服務發展階段”轉變[8]。目前我國物流市場需求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其規模不斷擴大,但是我國物流行業依然處于發展階段,同時傳統物流園區以貨運整合作為主要服務內容,物流園區存在惡性競爭的市場環境。物流園區在拓展綜合物流服務過程中,由于物流企業以及物流園區的經營理念相對落后,物流標準化、信息化以及智能化技術的建設與實施相對滯后,導致物流園區在信息整合、業務拓展、服務能力等方面存在問題。從而使得大多數物流園區的規劃建設與運營管理定位缺失或雷同、服務功能同質與低端。與相對成熟的國外物流園區發展模式比較,我國物流園區的規劃設計、建設運營還存在若干問題。現代服務理念的倡導與實施有助于促進我國物流園區的轉型升級,知識技術創新、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物流專業人才以及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對物流園區的轉型升級具有極大促進作用。
4.1? 加大知識技術創新力度
從國內外物流園區的發展經驗可以看出,隨著經濟的發展,現代科學技術尤其是信息網絡技術對于物流園區影響非常巨大,大大提高物流園區服務的效率和質量。物流園區需要采用新的知識技術實現管理創新與服務創新,并通過培養自主創新能力以及在引進基礎上進行再創新能力培養,這樣采用傳統管理與運營模式的物流園區才能真正實現轉型升級與跨越式發展。現代物流園區對于資本和知識創新的要求遠遠大于傳統服務業。現代物流園區的高知識密集和高技術密集特征是與傳統物流園區最大的區別,對知識技術的利用、傳播和再創造能力構成了現代物流園區的核心競爭力。
4.2? 加快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應用
信息技術是實現資源最佳配置、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物流園區作為物流企業與物流服務的集聚載體需要廣泛應用信息技術與互聯網技術,以信息化促進園區服務的互聯網化是傳統物流園區業務流程結構優化、高效發展的根本途徑和必然選擇。一方面,用以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提高傳統物流園區的運作效率,繼續保留和延續傳統物流園區業務和服務;另一方面,園區通過信息與互聯網技術改進物流園區經營方式,延伸物流園區服務內容與拓展物流園區服務空間。
4.3? 加快物流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引進
傳統物流園區進行轉型升級需要優化人力資源結構,通過全面提高從業者的素質與引進、培養中高端物流管理人才,適應物流園區的現代化、智能化發展要求。現代物流園區需要建立多層次的人才培訓體系和科學的人力資源引進機制,為園區的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推動園區內業務服務的改造和提升。園區發展需要一大批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需要不斷增加的人力資本投資,為園區未來的發展提供大量的復合型、高端型的服務人才。
4.4? 采取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
“以人為本”既包括以滿足客戶需求為導向,還包括企業內部員工的訴求滿足;同時,只有優秀與敬業員工才能更好地服務客戶。因此物流園區轉型中需要樹立企業價值、客戶價值與員工價值相結合的經營理念。通過強化人本管理,發揮人作為企業管理最重要的資源作用,將服務意識貫徹到企業目標和員工目標實踐中。此外,樹立物流園區的服務品牌與企業形象對于園區的經營也有極大幫助。在當前市場秩序不是足夠完善的條件下,客戶更傾向優先選擇名牌合作伙伴,傳統物流園區應該打造自己獨有的品牌和亮點,明確園區經營業務定位。同時通過服務品牌的確立,可以宣傳園區的服務宗旨、服務理念、經營戰略、營銷措施、企業精神和服務特色,為物流園區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建立起良好的公共關系。
5? 結? 論
中國經濟新常態發展與信息時代到來,促進我國經濟發展處于從工業主導轉變為服務業主導的轉變過程中;同時工業與服務業的主動性作用也在發生轉變,即由工業帶動服務業轉變為服務業推動工業發展。在此影響下,隨著現代服務理念的發展我國物流業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物流產業呈現出綜合性服務集聚與增值性服務集聚發展趨勢。現代服務理念對物流行業的影響與作用更多的從物流園區上體現,因為物流園區既是物流企業經營與協作的空間集聚載體,也是物流服務增值與延伸的空間集聚載體。傳統的物流園區僅僅是做上游供應商或下游客戶的運輸、配送、倉儲等服務,而現階段物流園區更多開始轉型做供應鏈整個流程的服務,并更多開展流通加工、信息服務等增值性服務,更加注重以人為本,以市場導向,與上下游客戶企業保持緊密聯系,形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并積極參與關聯企業內部的決策。
隨著物流園區的服務集聚,園區的物流服務內容與服務能力將不斷拓展與延伸。物流服務依托于滿足生產、流通的過程與要求和交易的基礎上,物流服務借助信息與互聯網技術,不斷進行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通過物流服務向供應鏈服務轉變過程中物流園區將發揮更大的作用,使得后工業化時代現代物流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集聚程度與重要性得以彰顯。基于現代服務理念要求物流企業在物流園區的經營與協作集聚,以實現專業性、增值性與綜合性物流服務在物流園區的空間集聚。從而提升物流園區的服務能力與競爭能力,提高我國物流產業集聚發展水平。因此,需要借助新的知識技術創新、信息化與互聯網技術、專業技術人才與新的經營理念等手段支持物流園區轉型升級。通過物流園區發揮規模效應、集聚效應與輻射效應,帶動當地物流產業發展,以及支撐區域社會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 胡鞍鋼. 中國進入后工業化時代[J]. 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6(1):1-16.
[2] 國家統計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 (2020-02-28)[2021-01-05].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002/t20200228_1728913.html.
[3]? 厲以寧. 中國進入后工業化時代要注意三件事[EB/OL]. (2018-01-10)[2021-01-05]. http://business.sohu.com/20151123
/n427580860.shtml.
[4] 干春暉. 以創新驅動發展高端服務業引領我國經濟轉型升級——評《基于創新驅動的我國高等服務業國際競爭力提升研究》[J]. 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17(3):170-172.
[5] 徐珂. 我國加快服務業發展的對策思考[J]. 中國行政管理,2017(8):157-158.
[6] 王健,范月嬌. 我國物流服務業集聚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動態效應檢驗與分析——基于動態面板數據模型的實證[J]. 中國流通經濟,2014(7):39-46.
[7] 張艷,蘇秦. 中美物流業的產業關聯效應動態比較分析[J]. 經濟地理,2011,31(11):1857-1861.
[8] 繆林. 現代服務理念下物流園區倉配一體化業務流程優化研究[D]. 泉州:華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9.
[9] 洪國彬,游小玲. 信息含量最大的我國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分析[J]. 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1):79-92.
[10] 尹國君,王耀中,彭建輝. 物流集聚與區域城市化——基于中國地級市面板數據分析[J]. 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3):38-48.
[11] 李劍,姜寶. 物流產業集聚對區域經濟增長影響研究——基于省際數據的空間計量分析[J]. 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2(4):103-110.
[12] 舒輝,周熙登,林曉偉. 物流產業集聚與全要素生產率增長——基于省域數據的空間計量分析[J]. 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4,1(3):98-105.
[13] 吳碧凡. 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動態均衡及現狀分析[J]. 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8(3):105-112.
[14] 寇靜,朱曉青. 新時代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新思路和新戰略[J]. 新視野,2018(1):43-49.
[15] 易小浪. 鐵路物流基地轉型升級對策探析[J]. 鐵道貨運,2019(2):32-36.
[16] 馬潔. 大數據驅動下供應鏈物流服務升級路徑研究[J]. 商業經濟研究,2019(11):105-107.
[17] 中國物流學會. 第五次全國物流園區(基地)調查報告(2018)[EB/OL]. (2018)[2021-01-05]. http://csl.chinawuliu.com.cn
/html/19889161.html.
[18] 譚春平,王燁,申風平. 基于第四方物流的物流園區互聯互通問題研究——雙邊市場視角[J]. 商業經濟與管理,2018(6):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