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慕豪 張文靜 劉瀟蔓


【摘要】目的:探究針灸聯合推拿治療腰間盤突出的臨床效果。方法:將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220例腰間盤突出患者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110例接受針灸治療,觀察組110例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接受推拿治療,將兩組治療效果、臨床癥狀評分、JOA各維度評分以及生活質量評分進行分析比較。結果: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4.55%,對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3.64%,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臨床癥狀評分均有所改善,且觀察組的改善情況更為明顯(P<0.05);觀察組的生理功能、活力、生理職能、精神健康、社會功能、生活質量等各維度評分與對照組相比具有明顯差異,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下腰痛評分、步行能力評分、感覺障礙評分、日常生活評分、腿痛評分、直腿抬高試驗評分與拇背伸肌力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腰間盤突出患者采用針灸聯合推拿治療,效果顯著,可明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臨床癥狀,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針灸;推拿;腰間盤突出;臨床效果
腰間盤突出是臨床上的一種常見病,多是由于長期的勞損,不正確的姿勢,造成腰椎的疲勞,出現腰椎的慢性損傷[1]。另外,隨著年齡的增長,鈣質的流失,常常會出現骨質疏松,骨骼出現退化,發生椎體向外突出的癥狀[2]。患有腰間盤突出,應及時采取治療措施,以達到緩解癥狀和延緩病情的發展的目的。推拿與針灸是兩種有效的非手術治療手段,旨在以疏通人體經絡實現由表治里的功效。本次實驗將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220例腰間盤突出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究針灸聯合推拿治療腰間盤突出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220例腰間盤突出患者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110例接受針灸治療,觀察組110例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接受推拿治療。對照組男62例,女48例,年齡18~78歲,平均年齡(40.12±4.21)歲,病程1~8年,平均病程(4.02±1.01)年;觀察組男64例,女46例,年齡19~80歲,平均年齡(41.23±4.37)歲,病程1~7年,平均病程(4.12±0.98)年。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項目均通過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腰間盤突出患者或其家屬簽署診療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1全部患者均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關于腰間盤突出的診斷標準;2患者經CT或x線診斷確診;3患者病程均在1年以上;4患者的實驗室檢查與臨床表現均以下肢放射痛、腰痛與麻木等為主要癥狀;5未伴有嚴重臟器疾病及功能衰竭;6精神正常者;7具備完全行為與認知能力者。
排除標準:1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者;2患者病程均不足1年;3溝通障礙與精神障礙患者;4殘疾、惡性腫瘤與其他嚴重軀體疾病者;5合并患有嚴重的神經疾病者;6未簽署同意書者。
1.2方法
1.2.1對照組針灸治療,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和分析,之后選擇陽陵穴、風市穴、環跳穴、丘墟穴、阿是穴、氣海穴、腎俞穴、委中穴、懸鐘穴、殷門穴、昆侖穴等穴位,使用平補平瀉法進行針灸施針,每個穴位的針灸時間在30min左右,1次/d,連續治療10d。
1.2.2觀察組接受針灸聯合推拿治療,針灸治療方法與對照組相同,在此基礎上接受推拿治療。協助患者采取俯臥位,使用手掌按摩患者的側部位和下肢,放松患者的側肢體組織。將患者的患側下肢抬高,行坐骨神經和腘繩肌牽拉治療,按揉患側肢體的各個經絡穴位。采用按、揉、滾等多種手法對患者的下肢后側進行推拿按摩,按壓患者沿脊椎至尾骶部位,所有動作持續時間為4min。使用拇指點按患者的腰部痛點,使用揉按拍擊法對患者的腰部進行揉按拍擊,時間為4min。推拿時間為15min/次,1次/d,連續治療10d。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腰部功能明顯好轉;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腰部功能有所改善;無效:以上標準均未達到;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臨床癥狀評分,采用本院自制臨床癥狀評分表進行評估,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則表明患者的臨床癥狀越嚴重。采用SF-36量表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共包括5個項目,評分越高則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高。通過日本骨科學會(JOA)腰腿痛量表對2組腰功能恢復情況進行評價,評價項目主要包括下腰痛、步行能力、感覺障礙、腿痛、直腿抬高試驗、日常生活與拇背伸肌力等7個維度,滿分為17分,JOA評分越高,代表患者的腰腿功能恢復情況越好。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治療總有效率
觀察組110例患者中治療效果為顯效、有效、無效分別為53例、51例、6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4.55%,對照組110例患者中治療效果為顯效、有效、無效分別為40例、52例、18例,治療總有效率為83.64%,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χ2=6.126,P=0.013),組間差異明顯(P<0.05)。
2.2臨床癥狀評分
治療前,觀察組的臨床癥狀評分為(53.28±3.02)分,對照組的臨床癥狀評分為(52.94±3.21)分,經比較兩組的臨床癥狀評分無明顯差異(t=0.809,P=0.419);治療后,觀察組的臨床癥狀評分為(28.73±2.54)分,對照組的臨床癥狀評分為(35.76±2.94)分,經比較觀察組的臨床癥狀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t=18.977,P=0.001),組間差異明顯(P<0.05)。
2.3生活質量評分
觀察組的生理功能、活力、生理職能、精神健康、社會功能、生活質量等各維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4J0A評分
觀察組的下腰痛評分、步行能力評分、感覺障礙評分、日常生活評分、腿痛評分、直腿抬高試驗評分與拇背伸肌力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2所示。
3討論
當前臨床上針對腰間盤突出的治療方式較為多樣,藥物治療雖能夠在一定程度患者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但治療效果并不明顯[3]。手術治療雖具有良好的治療療效,但其會對患者的機體造成一定的傷害,導致患者出現相關不良反應[4]。針灸和推拿是我國中醫的常用治療方式,筆者認為將針灸與推拿聯用,應用于腰間盤突出的治療當中,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我國中醫將腰間盤突出列為“腰痛”“痹癥”范疇,其與氣血不足、風寒入侵等存在密切相關的聯系[5]。應用針灸可從整體上調節陰陽氣血,起到疏通經絡、扶助正氣、補陽益氣的功效,有利于刺激患者病灶,加快血液循環,達到緩解患者疼痛的目的。推拿治療可改善患者的血流情況,緩解患者神經粘連和受損情況[6-7]。通過按摩患側部位和下肢肌肉,改善患者的痙攣情況,消除局部炎性反應,起到活血止痛的作用[8]。
通過本次研究結果可得知,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臨床癥狀評分均有所改善,且觀察組的改善情況更為明顯(P<0.05),針灸治療具有操作簡便、治療安全性高等優點,在針灸的基礎上加用推拿,有利于幫助患者改善毛細血管血流情況,促進患者受損組織功能恢復,進而消除腫脹組織狀況。觀察組的下腰痛評分、步行能力評分、感覺障礙評分、日常生活評分、腿痛評分、直腿抬高試驗評分與拇背伸肌力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患者經針灸聯合推拿治療后的功能障礙得到改善,腰腿功能恢復情況較好。觀察組的生理功能、活力、生理職能、精神健康、社會功能、生活質量等各維度評分與對照組相比具有明顯差異,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對腰間盤突出患者采用針灸聯合推拿治療,效果顯著,可明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臨床癥狀。
綜上所述,對腰間盤突出患者采用針灸聯合推拿治療,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侯錫東.中醫推拿療法與溫針灸綜合治療腰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效果[J].內蒙古中醫藥,2020,39(12):107-108.
[2]于清泉.針灸結合按摩治療腰間盤突出患者的臨床療效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33):65-66.
[3]羊凱,孫虎,許麗.手法針灸聯合推拿治療腰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28):80-81.
[4]陳海娟.針灸療法治療腰間盤突出癥的效果和對患者疼痛改善的評價[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19,3(21):40-41.
[5]董艷伶.探析針灸結合推拿治療腰間盤突出的護理體會[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87):326,330.
[6]韓明泉.中醫針灸聯合中醫推拿綜合治療腰間盤突出癥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A1):207,213.
[7]賈化平.針灸聯合推拿治療腰間盤突出的臨床治療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27):179-180.
[8]馬大為,梅榮軍,傅遠超.針灸聯合推拿治療腰間盤突出的綜合療效探討[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61):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