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是對滬科版教材中的“內分泌系統中信息的傳遞和調節”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通過情景導入引導學生結合教材中的示意圖,討論“血糖的激素調節” 過程和“體溫的神經-體液調節”,并以此為線索,討論構建內分泌調節的模型。通過圖文轉換、歸納概括、建構模型的思維方法認知內分泌系統調節生命活動的方式,建立穩態與平衡觀,尊重激素對生命活動調節中的科學規律。
關鍵詞:血糖調節;體溫調節;負反饋調節;激素調節模型
一、設計思路
第5章是以“信息”為主線,主要討論人體的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中信息的傳遞和調節,在個體水平上闡述維持生物體內環境穩態的三大調節機制中的信息流動過程。其中,本節的關鍵問題是:內分泌系統是如何調節動物生命活動的?教材一方面介紹了人體主要的激素及其調節功能,突出了下丘腦-垂體及受控腺體軸對某些生理功能(如體溫調節)的調控作用,說明了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介紹了激素作用的專一性和高效性特點和血糖及體溫調節過程中反饋機制。
新知識要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經驗和體驗上——學生對于激素的作用、作用特點及激素分泌異常現象等已有或多或少的了解,這為學生新知識的學習做好情景鋪墊。對于血糖和體溫的調節過程和負反饋調節方式、下丘腦在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聯系中的橋梁作用,學生會比較陌生甚至會有錯誤的前概念,這些應作為本節課的側重點。
這節課是借“糖尿病”的情境引入的,在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健康的同時比較自然地聯系到本節中激素對血糖調節的內容。利用框架問題引領學生進行觀察、思考,并且將教材中“激素對血糖的調節”圖和“激素的反饋調節”圖進行圖文轉換,訓練了從圖形獲取、處理和運用信息的能力。最后通過建構模型來解決本節的關鍵問題,并突出了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之間的密切聯系。
二、教學目標
1、梳理比較血糖和體溫調節過程,闡明內分泌系統是通過分泌激素調節生命活動的;
2、說明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關系。
3、通過圖文轉換,建構模型說明內分泌系統調節生命活動的方式。
4、了解并尊重激素對生命活動調節中的科學規律;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血糖和體溫的調節過程及反饋機制;
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在體溫調節中的作用。
難點:理解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關系
四、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一、血糖的激素調節過程
情景引入:關于糖尿病的動漫短片引入血糖調節,播放視頻(短片內容1、古代就存在的“消渴癥”就是現在的糖尿病。2、現代社會糖尿病的高發狀況。3、糖尿病的危害),利用視頻短片引起學生對糖尿病的關注并引入本節課的第一部分。
問題引導:人體正常空腹血糖的濃度范圍是3.89-6.11mmol/L,那么人體是如何保持血糖水平相對穩定的呢?Q1:進食后及饑餓狀態時,激素是如何調節血糖保持在合適的濃度范圍的?Q2:可以根據教材圖5-20在血糖調節流程圖中填寫相應的內容嗎?
師生問答,共同完成:梳理進食后及饑餓狀態時血糖的調節過程,并構建激素調節模型(如圖1)。學生通過圖文轉換,獲取、處理和運用信息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二、體溫的神經-體液調節過程
情景引入:展示與激素調節相關生活場景圖片,列舉人體主要的幾種激素,選擇其中“人體處于寒冷環境中”一圖引入體溫的調節。
問題引導:Q3:在寒冷環境中,人體如何增加產熱以維持體溫的呢?嘗試將教材圖5-21轉換為流程圖。Q4:在激素調節過程中,為什么激素不會過度分泌?Q3:結合教材圖5-18分析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是如何建立聯系的?在此環節中,學生閱讀教材,讀圖繪圖,相互評價。解決在寒冷環境中人體的體溫調節過程方式,理解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之間的聯系,建立分級調節和負反饋調節的重要概念,及穩態和調節的生命觀念。
教學內容三、建構調節模型
問題引導:Q5:比較血糖和體溫的調節過程中的共同點,并據此“共同點”建構內分泌系統調節人體生命活動的模型。通過討論首先呈現構建模型的相關模塊(如圖2),再通過調節過程和方式建立模型(如圖3)。
五、課后反思
1、在教學內容的處理方面:在血糖調節的過程中,應該增加負反饋調節的環節,這樣使生命調節的過程“循環”起來,也更加完整。另外,對低血糖引起的神經反應,如低血糖促使大腦產生饑餓的感覺,使動物主動覓食也應有所涉及。
2、在課堂教學的組織方面:在最后建模的環節應該給學生更加充分的討論時間,讓學生更加主動地掌握建模的學習方式。
3、在技術操作方面:最后建模的環節如果能設計成在演示界面直接拖拽效果應該更好。
作者簡介:
張菲菲(1976年4月-),女,漢,河南省商丘市,本科,職稱:中學一級,研究方向:生物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