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萍萍
摘 要:近幾年來,英語作為一種語言橋梁廣泛的被人們所關注和重視。而在新形勢的發(fā)展下,國家開始逐漸重視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理論的教育,課程思政的出現(xiàn)不僅實現(xiàn)了中職院校中全面育人的目的,同時也整體提高了職教學生的政治覺悟和道德水平;因此,本文將著重以課程思政為中心,研究高效職業(yè)英語課堂的構建與實踐。
關鍵詞:課程思政;高效;職業(yè)英語課堂;構建與實踐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曾針對中國高職教育的發(fā)展和課程思政進行了一系列重要言論的發(fā)表,他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中職院校中在教育教學方面已經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但同時還需要將“育人”這一重擔主動擔起,英語作為中職院校中重要的課程之一,教師更加需要將課程思政融入課堂,為高效職業(yè)英語課堂的構建奠定基礎,努力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1]。
一、健全教育制度,提高教師思想認識
中職院校內的學生與普通本科院校不同,因此在對其進行高效職業(yè)英語課堂構建時需要根據(jù)學校及學生的特殊性進行實踐。而教師則是在高效職業(yè)英語課堂構建過程中的主要主導人物,其必須具備一定的思想道德綜合素質和水平,并針對現(xiàn)有教學教育制度端正態(tài)度,保持正確的認識和思想。教師作為一線教育人員,其首先需要明白,在英語教學中僅僅將相關的語法和口語傳授給學生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將英語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在重視學生英語學習水平的同時保證其能夠接受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2]。例如:學校可以在英語教研組內制定相關的機制和制度,要求所以一線教師在進行正常英語授課的同時必須融入一定的思想整治教育文化,并將課程思政作為英語教師日常考核中的標準之一,制定明確的獎懲計劃,以整體提高英語教師對于職業(yè)英語教學同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的一種教學思想和意識。
二、運用創(chuàng)新模式,深入挖掘德育資源
在高效職業(yè)英語課堂構建過程中,教師需要對英語教材內容進行掌握,并通過教學的新模式將其英語教材中的德育資源進行充分挖掘,盡可能多地在英語課堂授課過程中將其教學內容與目前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聯(lián)系在一起,主動為學生創(chuàng)建思想政治育人的環(huán)境,幫助每位學生均進行學科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整體提升[3]。例如:教師在中職院校英語教學中針對商務主題模塊進行場景模擬訓練,并在訓練過程中需要學生運用英語與外賓進行溝通交流,此時教師則應該對學生進行適時的引導,幫助其樹立以國家利益為重的思想,踐行愛國、誠信、友善、敬業(yè)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另外在溝通和談判模擬過程中還需要充分利用“Social Etiquette”中的相關禮儀用語,即:Shake hands(握手)、Standing posture(站姿)、Sitting position(坐姿)等,還可以綜合提高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以及個人職業(yè)素養(yǎng)。
三、以教材為基礎,擴展學習內容
在傳統(tǒng)的中職院校英語教學中,通常是需要學生對于相關英語詞匯量以及口語的掌握即可;其中雖然存在一部分的德育文化但是授課教師經常會通過著重講解的方式將其課程思政進行忽略,并不利于中職院校學生的“立德樹人”標準。而在課程思政視角下高效職業(yè)英語課堂的構建中則需要英語教師在英語課堂的授課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以教材為基礎,通過將其教材內容進行擴展的形式幫助學生進行綜合素質的學習,對于少部分德育文化英語內容不但不能忽略,還要借此“大做文章”[4]。例如:英語教師在進行“Lets Celebrate”內容進行授課時,可以簡單的羅列一些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即:Dragon Boat Festival(端午節(jié))、Lantern Festival(元宵節(jié))、National Day(國慶節(jié))、Mid-Autumn Festival(中秋節(jié))等,并針對這些節(jié)日的時間以及特色的活動進行簡單介紹和提問,“Which day is Mid-Autumn Festival?”(哪一天是中秋節(jié)呢?)“What do we need to do on Mid-Autumn Festival?”(中秋節(jié)這一天需要我們做什么呢?),使每一位學生都能融入到激烈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討論中,并通過教師的泛讀介紹習俗,學會更多的詞語和語法,并將其學以致用,最終轉變成一種交際能力,應用到日后的工作崗位中,而教師則可以為學生營造一種語言文化交流的場景,使其能夠通過本章的學習理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鼓勵學生運用英語表達對于中國傳統(tǒng)習俗的想法,引領學生對于國家偉人的了解,并成為具有國家情懷的優(yōu)秀人才。
四、結束語
在國家新形勢的發(fā)展下,課程思政的出現(xiàn)已經成為時代進步的必然產物,其本質上還是一種教育,是為了實現(xiàn)立德樹人。“育人”先“育德”,注重傳道授業(yè)解惑、育人育才的有機統(tǒng)一,一直是我國教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而英語同作為時代進步中的一項重要課程,其職業(yè)英語課堂的構建已經成為課程思政的一項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中職院校中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教師應該在授課過程中充分提高自身對于思想道德教育的接納并使其融入到日常課程中,通過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模式,不斷的深入挖掘德育資源,使學生能夠提高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和自我素養(yǎng)的形成;以教材為基礎,對少部分德育文化進行擴展學習,在幫助學生掌握更多詞匯量的同時還可以理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斷的對職業(yè)英語課堂的構建進行完善,促進其高效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季燕.課程思政視域下的職業(yè)英語課堂構建[J].淮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9,18(6):44-46+63.
[2]彭宣紅,王楚怡,童麗玲,等.課程思政視角下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岳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8,33(6):52-55.
[3]劉克靜,史小平.“課程思政”視角下高職英語教學改革實踐與探索[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20,19(5):167-168.
[4]廖菲,龔葦,吳靜.應用型高校大學英語教學與實踐的“課程思政”創(chuàng)新案例研究[J].海外英語(下),2019,(9):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