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婷婷
摘 要:幼兒階段的思想,處于萌芽階段。此階段的幼兒,對外界持有懵懂的狀態,對任何瑣碎的事情都沒有明確的概念,這一階段,是孩童初步規則形成的重要時期。由于幼兒年齡的特殊性,需要教師對幼兒進行正確的引導,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意識。讓幼兒自覺遵循、執行,從而達到個性自由與社會發展的和諧統一。
關鍵詞:學前教育;規則意識;培養
一、引言
規則源于日常生活,同時也是日常生活中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規則意識的培養,作為幼兒思想教育的中最重要的內容。主要是為了讓幼兒養成一種自覺的習慣,將規則最為一種行為準則,而不是借用規則的幌子,對幼兒進行強制性的約束。本文遵循實際,結合幼兒教育的特點,從各方面分析,如何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為幼兒今后的成長奠定基礎。
二、明確幼兒的主體地位
規則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生活中的規則無處不在,幼兒教育工作者應細心觀察,總結幼兒所感興趣的話題,展開談話,從而間接的了解幼兒對規則的認知程度,以及對規則的掌握情況有更深入的了解。比如:教師可采用觀察幼兒生活日常,做出判斷。幼兒普遍都喜歡去游樂場、游樂園、電影院等這些公共場所。在公共場所中,幼兒該如何遵循相關規則,這便成為了一個難題。然而,成年人的榜樣作用,卻無時無刻的影響著幼兒。幼兒會模仿成年人的行為,不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做到文明游玩。例如,幼兒會模仿老師,遵守樓梯規則,右下左上,做到不擠不推。課間飲水,做到有序排隊、不爭不搶。在區域活動結束后,能做到物歸原主,對各種物品實行分類擺放。成人的規則意識會對幼兒產生潛移默化。幼兒教育作為幼兒規則意識形成的引導者、榜樣者,可采用正確的方式,積極的引導幼兒積極主動的發現各種規則,培養幼兒的自覺意識。
三、輔助幼兒理解、接受規則
幼兒正處于智力發展的初期階段,自身旅游獨特性,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認知水平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他們對規則的理解,也會存在著一定的障礙。我們不能用成年人高度去盲目判斷幼兒的理解能力。因此,只能從日常生活中通過幼兒的一舉一動,去判斷他們是否理解規則。倘若他們做了一些違規的事情,但并未意識到自身的錯誤,那么便能判斷他們是否具備理解、接受規則。例如:某幼兒園。老師發現圖書區的繪畫本中的主人公被撕掉了,通過觀察,最后得知,是因為幼兒比較喜歡繪畫本中的主人公,而將其毀壞。于是老師便選取了幾本有趣的繪畫圖書,同幼兒一起分享故事,翻到最后幾頁時,故事中的主人公不知被誰撕了,這時候,教師便可以借助這一事實,對幼兒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幼兒明白破壞規則之后的后果,從而引發幼兒保護圖書不被損壞的意識。正確的引導,并不是只對幼兒提出要求,警告幼兒不遵守要求,便會對其采取懲罰。
四、實地感受規則
幼兒社會行為規則的培養,是社會領域教育界一項重要的內容。社會領域教育,自身具備潛移默化的特點,能根據環境的變化,而對幼兒的言行產生影響。幼兒普遍具有年齡小、模仿能力強、好奇心強的特點。對社會中各種行為具備較強的模仿性,當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時,便會潛移默化的去學習另一種行為與習慣。因此,教學與社會實際不能分離,教師應帶幼兒走進生活,讓生活中良好的行為習慣去潛移默化的影響幼兒。讓幼兒切身實際的感受到規則的重要性,達到更好培養幼兒意識的目的。例如:教師可帶幼兒了解,去超市買東西要付款、去銀行辦理相關業務,需要排隊、去車站候車需要保持安靜等。通過這些活動,可以讓幼兒對規則具有一個直觀的認識,讓幼兒明白規則的重要性。
規則作為一種規范人們行為的一種準則,是一種良好的規范和秩序。同時延續至今證明著,它被大眾所認可。規則的出現能起到規范人們行為、維護社會各種秩序、促進社會平穩發展。而幼兒剛接觸規則,難免會存在對規則有諸多疑惑的地方。因此,教師可借助圣湖實例,借助影視作品讓幼兒對規則有所了解。
五、責任意識的培養
教師應該重視幼兒與生俱來的模仿能力,通過這一特點,懂得如何讓幼兒效仿他人來養成良好習慣,讓自身樹立良好的規則意識。教師可組織一些活動,并根據幼兒的特點,為幼兒分配角色扮演。或者讓幼兒自行選擇角色,這些角色主要為警察、醫生、老師。幼兒在扮演所選擇的角色過程中,可拿上與職業相對應的工具,能夠誘發他們迅速進入角色扮演。讓角色與自己的行為相吻合,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讓幼兒在模仿的過程中,加強自身責任感,遵守相關規則。
六、借助幼兒的意識形態
受家庭教育因素的影響,很多幼兒具備“任何事都需要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形態,與同齡人之間具備一種攀比心理和盲目的從眾心理。教師在正確引導幼兒意識形態時,可借助幼兒的意識,營造一個“利他”集體的氛圍,鼓勵幼兒幫助、理解他人??刹捎帽頁P的方式,鼓勵、肯定他的行為,讓更多幼兒獲得激情,有利于營造良好的情緒氛圍,讓幼兒學會謙讓、幫助他人的同時,遵守相關規則。
七、結語
人人都是規則的遵守者與維護者,然而規則意識的強弱,在一定程度上是個人素養的集中體現,而規則的樹立,是當代社會進步的明顯標志。結合幼兒自身的特點,把握幼兒心理,教育工作者可采用比較直觀方式,讓幼兒更好的理解、接受規則。教師可開展具有趣味性的游戲,去催生幼兒對規則的感知,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去感受規則。在社會生活習慣中培養自己遵守規則的意識,提高幼兒整體的道德素養,為提高社會文明程度而不懈努力。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在某種程度上而言,有利于他們今后發展。從長遠的角度而言,這是引領他們步入社會軌道最直接的一種方式,也是培養他們規則意識最可行的一種方式。
參考文獻
[1]郭沈俐.探討學前教育中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J].家長,2020(14):128-129.
[2]楊哲欣.探析學前教育中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J].才智,2020(07):194.
[3]申世平.學前教育中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8(28):190.
[4]代桂艷.學前教育中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探討[J].祖國,2017(24):177.
[5]趙鐵柱.淺談學前教育中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J].知識經濟,2016(16):106.
[6]傅瑩芳.關于在自主性游戲中培養幼兒規則意識的思考[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6(05):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