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輝 張文惠
摘 要:區角游戲作為幼兒教育中極為重要的一種游戲教學方式,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提高幼兒對新知識的學習興趣,讓幼兒在游戲中獲得知識。然而,從當前實際情況來看,區角游戲這一教學方式在幼兒園中的應用效果并不理想,這與教師、外界環境等因素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當下,如何避開區角游戲的缺陷,使其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是幼兒教育工作者們面臨的重要問題。為了提升區角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實際效果,可以將區角游戲與主題教育活動進行融合,以主題活動的形式擴展區角游戲,在區角游戲中深化教育主題,促使幼兒在區角游戲活動中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關鍵詞:幼兒園;區角游戲;主題教育活動;融合
幼兒往往好動、愛玩,對新鮮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以游戲方式進行教學,能夠為幼兒營造輕松的學習環境,讓幼兒在游戲過程中了解新知識,認識新事物,這不僅是幼兒心理成長的實際需要,也是提升幼兒教育質量的有效途徑。區角游戲作為幼兒游戲教學的主要形式,能夠通過不同結構區的趣味游戲激發幼兒興趣,鍛煉幼兒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讓幼兒擁有愉快的學習和生活體驗,對幼兒的身心發展大有裨益。區角游戲與主題教育活動的融合使得簡單的區角游戲有了更為深刻的教育意義,也將純粹的主題教育活動變得更具趣味性,這既滿足了幼兒愛玩的心理,又能夠達成較為理想的教學目標。但以游戲形式開展活動,過程中容易出現幼兒隨意游戲、偏離教育主題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關注幼兒的心理變化,引導幼兒進行游戲,使幼兒在游戲中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幫助幼兒從游戲中獲得知識,達到教育目的。
一、幼兒園區角游戲與主題教育活動融合的重要意義
(一)區角游戲的作用
區角游戲指的是在某個區域環境范圍內開展的游戲活動[1]。在游戲中,教師與幼兒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通過趣味性活動激發幼兒探究知識的興趣。區角游戲種類豐富,可以在幼兒教育中發揮不同的作用,第一,它可以緩解幼兒厭學的心理,游戲對于幼兒有著天生的吸引力,兼顧了幼兒玩耍和學習的需求;第二,在區角游戲中,幼兒與各種書籍、玩具、同伴接觸的過程中,也是訓練幼兒表達能力的良好時機;第三,區角游戲中的美工類游戲,可以讓孩子展示他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該類游戲中常出現的廢舊資源利用是幼兒環保教育良好的載體;第四,音樂、舞蹈類的區角游戲,則為幼兒提供了一個自由展現才藝的舞臺,讓幼兒感受藝術的同時,大大提升幼兒學習藝術的興趣和信心。
(二)區角游戲與主題教育活動的融合的意義
開展主題教育活動的目的在于讓幼兒了解和掌握知識,起到教育作用。而幼兒尚在啟蒙階段,活潑好動、注意力不易集中,要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需要運用切實有效的教學方法。區角游戲與主題教育活動的融合既能讓幼兒在游戲中感受到快樂,形成健康心理,還能夠體現教育主題,讓幼兒通過做游戲認識一些新事物,學會自己思考問題,提升語言表達能力。不僅如此,區角游戲與主題教育活動的融合還可以促使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游戲的過程中不斷獲得新的知識,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時,也能在游戲中與學生建立感情,形成更為和諧的師生關系。幼兒感受到教師的關心,體會到游戲的樂趣,擁有了足夠的自主發揮空間,自然就能夠發揮自己的特長,發現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這些通過游戲積累的知識不僅能夠促進幼兒智力的提升,幫助幼兒在今后的生活和學習中更好地應對問題,還能夠對幼兒的心理發展產生積極影響,促使幼兒健康成長。
二、幼兒園區角游戲與主題教育活動的融合策略
(一)設定主題教育活動目標
將幼兒園區角游戲與主題教育活動融合起來進行教學需要注意主題教育活動設定方面的問題,有了明確的主題教育活動目標,才能保障游戲活動開展的有效性。主題教育活動目標的設定要考慮到多個方面,最為關鍵的就是幼兒的興趣及教學主題。教師需要根據幼兒的心理特征,將課程內容進行合理整合,設定一個既能引起幼兒興趣、符合幼兒認知能力,又符合教學內容,能體現教學主題的游戲活動作為目標。設定好活動目標后還要制定好活動方案,以保障游戲活動的順利進行。總之,在主題教育活動目標的設定上既要符合幼兒的興趣,突出游戲活動的趣味性,又要符合教學主題,體現教育意義。比如教學內容中有對各種圖形的了解,教師可根據幼兒心理開展以“我和圖形寶寶做游戲”為主題的游戲活動,讓幼兒在區角游戲中認識各種圖形,并說出自己見過的與圖形類似的物品,這既符合幼兒愛做游戲的特性,又凸顯了教學主題,是教學效果提升的重要保障。
(二)創建區角游戲活動環境
創建區角游戲活動環境是區角游戲與主題教育活動融合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在布置環境時,需要分配好主題游戲活動開展的空間,對區角主題游戲的活動范圍進行適當控制,確保活動能夠有序、有效開展[2]。具體而言,教師應當根據幼兒園的環境條件、參與活動的幼兒數量及活動主題來創建區角游戲活動環境,將多方面因素綜合起來,作為環境創設的依據。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創建多個活動區角,豐富活動內容,增加游戲活動的趣味性。除此之外,還要結合主題教育的內容及活動情境來布置游戲活動的空間環境,放置與教育主題相符合的空間材料,以備活動之需。只有通過合理的活動環境布置為幼兒的游戲活動營造良好的氛圍,才能讓幼兒樂在其中,達到教育目的。比如可以結合四季變化開展主題游戲活動,先讓幼兒了解春、夏、秋、冬四季,再結合四季的不同特征設置相應的區角游戲,通過不同區角所營造的不同季節的景象,讓幼兒能夠真正了解四季,能夠聯想到生活中的實際景象,感受自然之美。
(三)科學投放游戲活動材料
科學投放游戲活動材料能夠讓幼兒保持對游戲的熱情,更高效地進行游戲,促成教學目標的達成。材料的投放除了要與教育活動的主題、內容相符合,還要確保其能夠引起幼兒的興趣。教師應當結合區角游戲活動進行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幼兒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對游戲材料進行適當調整,適時刪減一些不必要的材料,并合理投放一些新材料,吸引幼兒全心投入游戲活動[3]。還需注意,所投放的游戲活動材料應當在幼兒的認知范圍之內,最好是幼兒在生活中經常見到的,較為熟悉的,這種切合生活實際的材料能讓幼兒在熟悉的環境中更好地釋放自己,真正從游戲中獲得知識,從而實現高效率的游戲活動教學。比如以“親親水世界”為主題的游戲活動中,教師可將水作為材料投放到游戲情境中,讓幼兒自己去感知水,通過“聞一聞”、“看一看”、“摸一摸”等形式了解水的特征,起到教育作用。
(四)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權
游戲活動需要教師和幼兒共同參與,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能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有著不同的身份定位,這對于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極為有利。但在區角游戲與主題教育活動的融合過程中,教師更應該明確幼兒是游戲活動的主體,自身應當作為游戲的指導者參與活動。具體而言,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應當對幼兒進行引導,讓幼兒真實地參與到游戲中,展開豐富的想象,制定游戲規則,并踐行規則,動手動腦,充分發揮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的主導作用[4]。同時,在幼兒主導的游戲活動中,教師應當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具體表現,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展現自己的創作能力。通過不同區域的游戲活動讓幼兒展現自我,最大程度地體現區角游戲活動的價值。
(五)恰當運用教師的介入指導
幼兒在區角游戲與主題教育活動融合中的主體地位是需要大力提倡的,但教師在活動中的作用也是不能忽略的和盲目的,教師要拋開傳統思維中教師主導的思想,作為參與者、觀察者及指導者的角色加入其中。教師要通過觀察了解活動進行的情況,一是確保游戲活動有序順利地進行,使游戲活動發揮其既定的作用,呈現預期的效果,為后期游戲設計優化和改良提供依據;二是觀察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的表現,全面了解幼兒的能力和水平,以便為后續幼兒教育和指導提供參考。教師觀察的方式可以是旁觀,也可以是作為參與者加入游戲活動之中,如果是后者,教師則需要注意遵守活動中的規則和自身角色的定位,切不可因為教師的身份而影響了學生能力的發揮。教師的介入指導則應最大程度遵守幼兒自主的原則,盡可能地為幼兒自主意識的體現和實踐創造機會,當然,對于一些涉及安全的事故則應立即介入并制止。例如,幼兒之間的發生的沖突行為,教師先是觀察了解產生沖突的原因,如果只是幼兒之間意見的分歧引發的矛盾,教師則可以放手讓幼兒自己去化解。
結束語
本文解析了幼兒園區角游戲與主題教育活動融合的重要意義,并從設定主題教育活動目標、創建區角游戲活動環境、科學投放游戲活動材料、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權等方面探討了幼兒園區角游戲與主題教育活動的融合策略,希望能為幼兒園游戲活動的開展提供一些參考。
參考文獻
[1]越艷蘭.關于幼兒園區域活動與主題教育活動融合的幾點思考[J].好家長,2018(96):3-4.
[2]丁麗娜.論幼兒園區域活動與主題教育活動等的融合[J].好家長,2019(25):97-97.
[3]李秀明.幼兒園區角游戲與主題教育活動的融合策略[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9(3):164.
[4]鄭米莎.論主題活動中如何投放學習性區角游戲材料[J].課程教育研究,2019(07):21.
作者簡介:
第一作者:張輝,女,漢族,籍貫江蘇徐州,本科學歷,幼兒園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學前教育全科。
第二作者:張文惠,女,漢族,籍貫江蘇徐州,本科學歷,幼兒園特級教師,研究方向:學前教育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