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衛華 張晶 劉暢 馬金利 張佳
2020年12月底,中共北京市委辦公廳、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并出臺《北京市加強中小學體育增強學生體質健康二十條措施》(以下簡稱《措施》),以加強中小學體育教學,增強學生體質健康,構建具有北京特色的中小學體育健康課程方案。未來的體育課上,將會有46個項目供中小學生選學,網球是其中之一。
《行動方案》和《措施》的頒布,將推動校園網球在北京市中小學快速普及和發展。在北京市進入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關鍵時期,結合本市特點,構建與實施較為完善的學段銜接、貫通培養、中小學12年一體化的網球課程體系,讓更多的學生了解網球、參與網球運動、喜愛網球生活,是體育教育工作者未來繼續努力的方向。
一、網球師資培養體系的建設
縱觀目前北京市中小學體育教師的實際情況,網球專業的教師人數較少。目前北京市校園網球教師的來源主要有專業體育院校培養、俱樂部網球教練、其他專項體育教師兼職3種,人數相對于在中小學校開展網球課程的需要來說遠遠不夠。而且即便是網球專業教師,有些人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也比較常規,改革與創新能力不足,需要持續學習和研究網球相關內容,不斷提升和更新自己的知識和理念。目前,大部分地區沒有較為完善的網球教師培養體系助力校園網球課程的開展,非網球專業的教師難以嘗試開展網球課程。
在網球師資培養體系上,北京市已經邁開了探索的腳步。以部分校園網球發展較好的學校為核心校,輻射周邊學校的網球專業及非網球專業教師。目前,僅在朝陽區就形成了5個網球教師學習小組,其中小學組1個、初高中組4個,輻射幾十所中小學校,長期參加學習和活動的教師達百人,其中大部分為非網球專業教師。教師學習小組的學習活動本著“了解—體驗—游戲—比賽—提高”的思路,以鍛煉身體、享受樂趣、感受網球、以賽育人為目標,在提高教師網球技戰術水平的同時,注重網球教法的研討。學習小組的每次活動都有目標、有計劃、有組織、有研討、有總結、有反思,多采用游戲和比賽的形式進行,讓教師在學習網球、體驗網球的過程中,感受網球的文化與樂趣,體會網球對身體和個人品質的錘煉作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目前已有多名教師準備在自己的學校和課堂中開展網球教學。
二、中小學網球課程面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在網球課程的構建和實施過程中,網球場地及器材設施的短缺是較為嚴峻的問題。建設網球場費用較高,且場地需要精細的維護和修繕,也較難用于其他體育項目活動,所以大多數中小學校園內較少設立專門的網球場。此外,網球教學需要大量的球、球拍以及其他器材,許多學校的網球器材配置不足、更新不及時,甚至部分學校沒有網球相關器材。
同時,網球課程的參考用書大多是從網球技戰術的角度進行分析和指導,更多地服務于小范圍網球學練,或者是指向專業的網球技戰術訓練,針對在校園中開展網球課程的參考用書較少,而且未能形成較為完善的體系。這些因素容易導致校園網球課程練習方法單一、枯燥,課堂實效性不高,學生對網球運動興趣日漸降低,網球項目參與度低。
此外,初中和小學階段體育課程大多為大班額教學,剛接觸網球的學生練習水平相對較為集中,可以由教師統一指導,但隨著技能水平的提高,網球練習和比賽需要學生分組配合,對場地、器材的需求增大。如果是大班額網球教學,對教師的教學能力、組織能力等要求較高。
當然,網球文化氛圍不濃、比賽機制不健全、評價體系缺失等也將會直接影響校園網球的發展。為了更好地推動網球運動在中小學校的發展,在市區級專家的帶領和指導下,許多區、校早已開啟了以科研帶動教研、以教研帶動教學、以教學帶動參與、以參與帶動發展的校園網球快速推進模式,以突破性的思維構建針對不同學段、不同學校、不同器材設施條件、不同水平網球教師、不同能力學生的網球教學方法,意在突破場地、器材、師資力量、學生能力等對網球課程開展的限制,創造性地開發不同的場地器材作為網球學練中的替代物,多以2名學生1組或多名學生1組的互動游戲及比賽形式開展學、練、賽,降低學練難度,明確評價標準,提升教學趣味性和競技性,吸引更多學生參與到網球的學練中。
三、中小學網球一體化課程體系的構建
一體化課程體系中將網球專項課教學內容結構分為六大方面,即游戲、技術、知識、戰術、體能、比賽。在一至十二年級的網球教學中,技術的學習循序漸進,呈螺旋式上升,讓學生逐漸適應網球學習。在課時分配上,小學以技術與游戲形式的比賽為主;中學以細化的技術與基本戰術的比賽為主;高中階段以技術的穩定全面與豐富單雙打戰術的比賽為主。
(一)知識、技能容易理解與記憶
在網球一體化課程的構建中,“學”的部分充分考慮到不同學段、不同年齡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學習的知識與動作方法等多采用簡單、容易理解的描述內容,動作要點使用口訣敘述,有趣、易記憶、易理解,減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枯燥感。且知識、技能等與網球文化、規則和急救常識等緊密銜接,讓學生充分了解網球運動,能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自發地參與網球運動,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
(二)練習方法和器材使用突破創新
新的課程體系對練習方法大膽創新,采用多種新穎的練習器材,并且對器材短缺的學校及課堂給出較多創造性的指導方法和意見,激發教師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可結合自己學校的特點,充分開展校園網球。
1.器械類擊球練習方法
(1)靶筐練習方法:原地或移動擊球進靶筐練習(初學階段)、結合器材(吹球機、墜球機、發球機、繩梯、小欄架等)擊球進靶筐練習。
(2)斜面網練習方法:單人斜面網擊球練習、雙人斜面網擊球練習、多人斜面網縱向或橫向接力擊球練習、繩梯移動與斜面網擊球結合練習、小欄架跳躍與斜面網擊球結合練習等。
(3)反彈網練習方法:反彈網對拉球練習(雙人或多人反彈網輪流接力擊球等)、單人反彈網擊球練習等。
(4)短網練習方法:雙人小場地對拉球練習、4人小場地對拉球練習、短網交替對拉球練習等。
除了以上幾種較為常見的練習方法及使用方便的器材外,還有多種常見的網球器材和練習方法可輔助網球教學,在此不一一列舉。
2.球感球性類練習方法
球感球性類練習方法以穿越敏捷圈擊球練習、以圈做網墊球練習、2人手拉手對墊球練習、3人手拉手對墊球練習、交替彈地墊球顛球、多人連續墊球練習、手拉手對拉球練習等方法為主。
3.開發和合理利用其他器材類練習方法
可以地面直線為網或標志線進行練習(腳步移動、對墊球、對拉球等)、以體操墊為網練習,還可使用標志桿、標志桶、寬膠帶、皮筋、跳繩、垃圾桶等校園中常見的器材或物品進行網球場地和器材的開發及使用。
(三)每節課都有全員參與的比賽
在一體化課程設置中,每節課都有比賽,每個單元都有賽季,比賽可能是練習方法的延伸與遞進,也可能是改變規則的教學比賽等,比賽基于全員參與、提高學生對網球項目的興趣和喜愛、培養競技體育意識等原則設置,保障每節課“學、練、賽”的完整和深化。
1.小學段課堂
小學課堂比賽可進行正、反手擊球進靶筐比準、正手反手結合擊球進靶筐比準、2~4人對顛球比多、反彈網擊球比多、4人對拉球比多、移動正反/手直線/斜線擊球比準、不確定來球方向截擊比準、小場地移動對拉球比多、1分制網球積分賽、反手截擊來球比準、反彈網正/反手削球比多等。
2.初中段課堂
初中課堂比賽可進行1vs1(1人正手、1人反手)的擊球對攻積分比賽、“8”字路線的擊球比賽、在場內設定打深區域的直線和斜線對拉等練習。還可進行6~8名學生為1組的隔網平分后,每組依次擊球1次比賽;底線或遠距離對拉球積分消消樂等。
3.高中段課堂
高中課堂比賽以30s計時“蜘蛛跑”、小組循環反彈網計時賽、繩梯組合賽、2人小場地單反對拉球比多、近距離發球擊球比準、網球身心健康知識辯論賽、網球競賽規則搶答賽等內容為主。
三、校園網球地方教材的出版使用
北京市市級地方教材“校園網球系列叢書”已出版和使用,該教材分為小學低年齡段、小學高年齡段、初中學段和高中學段4冊,符合“重基礎、多樣化、強專項”基本要求,構建了學段銜接、貫通培養、小初高一體化的網球課程內容體系。
“校園網球系列叢書”通過采用多種多樣新穎的教學方法、手段、器材等,打破“只有在網球場上才能打好網球”的傳統思維。每節課將“教會”“勤練”“常賽”有機結合,提出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評價標準等,課程目標、學習目標、評價目標明確,與北京市最新《行動方案》的要求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