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平 丁軼建 鄧青
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事關國家的未來。1月28日,針對有全國政協委員提出《關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教育部官網發布了《關于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4404號(教育類410號)提案答復的函》。在答復函中,教育部表示將進一步加強體育教師的配備、深入開展健康教育、加強學校體育頂層制度設計、加大相關問題的研究。提案中“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表述引發了不少爭議,但拋去性別不談,我國青少年學生“柔弱化”確是不可否認的事實。這首先體現在體質健康上,根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我國6歲以下、6~17歲兒童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率分別達到10.4%和19%[1]。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2019年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兒童的近視率已達53.6%[2]。而且,我國兒童青少年身體素質連續30多年呈下滑趨勢,一直未得到徹底的扭轉。要改變這種現狀,增強青少年所謂的“陽剛之氣”,并不完全是指外形體格,更多的應該體現在學生的內涵品格上,包括責任擔當、不畏艱難、樂于助人等,而體育已被普遍認為是增強這些品格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加強學校體育工作,補齊短板是不容忽視的。
一、提高體育課強度,避免一味“溫柔化”
在體育課和學校各類體育活動開展中,有身體接觸的、對抗性較強的體育活動很少涉及。最主要的原因是確保安全、不出意外。但是過于“溫柔”的體育課,無論在增強學生體質,還是在培養學生品格上,效果都會在一定程度上“打折扣”。目前,在全國各級各類學校中非常流行利用學生熟知的、節奏感強且具感染力的音樂節奏創編廣播體操,讓學生們動起來、跳起來。這雖然是很好的方式,但體育運動或身體活動的開展也需考慮到學生的個性、性別、年齡等差異,需要增加更豐富的形式滿足學生的體能運動。如,啦啦操、健美操、瑜伽對更適合女生,可能多數男生對這類運動并不太感興趣,同理,大多數女生可能又對足球、籃球等缺乏興趣。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都應以適宜的、有效的、多樣的體育教學為基礎,希望每名兒童青少年都擁有堅強的意志、健康的身體、積極向上的精神,為此,學校體育活動的展開要避免“一刀切”。[3]
若干年來,學校體育課一直在改革和探索之中,但很多學校的體育課依然存在“無強度、無難度、無對抗,不擦皮、不出汗、不奔跑、不喘氣、不臟衣、不摔跤、不扭傷”的“七不三無溫柔體育課”現象[4]。但對于學生,特別是處于青春發育期的青少年學生而言,要抓住身體發育的關鍵敏感期,合理增加體育課運動強度,促進身體素質和力量對抗水平。從小培養有一定強度的體育鍛煉習慣,這對于錘煉青少年意志品質、養成良好性格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二、為體育課“松綁”,避免對風險過度焦慮
不能否認,體育運動或活動存在一定挑戰性和危險性,但在高度追求“安全第一”的體育教學環境下,帶有身體接觸和對抗性的體育運動往往被學校取消,即便開展也“畏手畏腳”。而在日本等一些國家和地區,學校對于體育教育始終秉持著“以體育人”的宗旨,對學生來說有一定冒險性、需要“吃苦”的體育運動一概沒有弱化或去除,在兒童青少年身體素質的增強和意志品質的錘煉上都收到了不錯的效果。如果對體育運動的風險過度焦慮,青少年會在很大程度上被禁止一切可能有危險的運動,只能參加更加“溫柔化”的體育運動,難以滿足不同性別、不同年齡的學生對體育運動的實際需要,從某種程度上來談,體育教育的環境某種程度上壓制了學生個性的自由發展。[3]
三、補齊補足師資,男女體育教師合理配比
體育教師是學校體育活動的組織者、體育知識技能的傳授者,是學生體質健康的守護者,是開齊開足體育課的基本前提,破除溫柔體育課的問題,更需要補齊補足體育教師[4]。實踐證明,女體育教師的多方面能力并不弱于男體育教師,但需要承認的是,男女具有個性、體質、特長方面的差異。在體育教學活動中,一些對抗性較強、力量要求較高、強度比較劇烈的體育項目,男性體育教師在教學和訓練上有一定的優勢。因此,學校的體育師資應該保證男、女體育教師的合理比例。20世紀80年代,體育教師中男性約占3/4,現在約占1/2,多年持續下降。因此,需要進一步提升體育學科和體育教師的地位,以提高體育教師崗位的吸引力。
(南京理工大學動商研究院合作供稿)
參考文獻:
[1]國務院新聞辦就《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EB/OL]中國政府網,http://www.gov.cn/xinwen/2020-12/24/content_5572983.htm.2020-12-24.
[2]衛健委:2018年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3.6%[EB/OL].人民網,2019-04-29.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9/0729/c415859-31260815.html.
[3]慈鑫.改變男孩柔弱化,從抓好體育課開始[N].中國青年報,2021-2-2(6).
[4]周亞婷,王宗平.開齊開足體育課,須配足配齊體育教師[J].中國學校體育,2019(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