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晶
摘 要:作為一名教師,師德是職業道德的體現,更是保障教育質量的底線。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位老師,而幼兒園教師則是幼兒的第一任教育者。由于學前教育的特殊性,幼兒園的教育不同于小學以后的教學形式,不僅要對幼兒開展教育,還要負責好孩子們的生活起居,此時幼兒教師不僅要承擔教育者的角色,還是孩子們的生活照顧者、言行的引導者、能力的建設者等。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教育者行業,才能和教學技能固然重要,但品德要永遠先于才能。對于幼兒園教師而言,師德無疑是一種愛的表現,這是由幼兒教育的特征決定的。只有心中充滿愛的教師,才能夠長久勝任幼兒教師的角色,在教育過程中永遠扮演幼兒的守護者、引領者和陪伴者的角色。讓愛與教育同行,讓愛與守護同在,這就是幼兒教師師德的具體內涵。
關鍵詞:師德;幼兒教師;幼兒教育
一、愛崗敬業,是師德的基本要求
無論哪種職業,熱愛崗位,全身心投入是承擔這份工作最基本的職業素質。而從師德的標準來看,熱愛和投入僅僅是基礎,積極的心態,飽滿的情緒,對教學飽滿的熱情才是師德的體現。從畢業到參加工作以來,我一直用這樣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每天醒來,我必定對自己說,這又是全新的一天;每次到園,我都爭取第一個到,然后布置教室,做好準備工作;每天放學,都主動和家長交流,收集家長對教學的看法。我知道補拙,只要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我必定能夠追趕上其他教師的步伐,勝任幼兒教師這個偉大而平凡的崗位,甚至在教師這條道路上走的更遠更久。
愛崗敬業還體現在刻苦鉆研業務上,在干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上不斷改善教學策略,提升教學能力。以小班教學為例,生活常規是教學的重點,游戲化是教學的主要形式,但小班幼兒的自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都還比較弱,相對需要教師給與更多的指導,自主性游戲不代表教師可以不管不問,放任自流。相反,在自主性游戲活動中,教師更應當提前做好規劃。教學的常識是不能偏離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因此活動主題的選擇應該能夠被小班幼兒理解,從他們的生活經驗中去選擇,應該遵從親近生活,親近幼兒心靈的原則,將教育性和趣味性相結合。在活動開始之前做好游戲方案和材料準備,要根據主題,有目的有層次的去投放材料。游戲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進行觀察,及時給與正確的引導,讓幼兒在自主活動中得到個性的發展和探索的滿足感。愛崗敬業,無論到什么時候,都能夠為你自己的職業道路增光添彩。
二、愛生如子,是師德的外在表現
教育從來不是一件你教我學的二維過程,教師和學生也不僅僅是教與學的簡單關系,幼兒教師更是如此,不能因為幼兒的年齡小,而忽視幼兒的能動性,言傳身教,善于引導,以身作則,才能幫助幼兒做到更全面的發展。
最近我們在“燒烤店”游戲中加入了攬客的環節,每當燒烤的各項工作都準備得到后,扮演服務員的孩子四處奔跑去招攬顧客,還會拉著別的班孩子直接來參加游戲。但有時招攬的顧客多了,本來就不大的區域頓時人滿為患,孩子們就開始亂走亂逛,好好的游戲也進行不下去了。我出面引導孩子們“在外面餐館吃飯,如果人多坐不下會怎么辦”,龍龍想了一下說“我和媽媽會拿個號去外面排隊。”想到這個辦法,龍龍帶著另一個服務員組織大家有秩序的排隊來等待和領餐,游戲秩序頓時恢復了,小齡的孩子有樣學樣,還搬過來凳子坐著等待。
在角色游戲中,孩子們親自體驗了混亂帶給游戲的不快,當有人出來指揮秩序時,孩子們會意識到遵守秩序能夠避免這種不愉快的心情,會自發的遵守游戲規則。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不是一味的硬性要求孩子們必須排隊守規矩,反而用愛來包容孩子們的狀態,用實際行動來引導孩子們產生改變。
為了避免幼兒機械模仿學習,我在向孩子示范時,并不要求他們模仿,反而會讓孩子們先去體驗,當獲得不愉快情緒時,再對孩子們進行引導,讓他們對生活有更真實的感受,從而產生改變的動力。社會適應能力與生活環境息息相關,在孩子們通過改變獲得良好體驗后,就可以引導他們從生活的具體環境逐漸擴大到我們熟悉的動物、植物,一直到廣大的自然界。在實際觀察與動手中,啟發幼兒的好奇心,引導他們對家庭,社會和大自然產生興趣。但是要強調的是幼兒的行動力較弱,自我保護意識較差,在涉及到這些生活瑣事和接觸大自然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到耐心,細心,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和危險。
這個教學案例,真正讓我感受到,引導教學,不僅能夠幫助幼兒發展,還能夠培養教師的耐心,轉變教學觀念,提高教學效率,善于發現幼兒的優點和進步,師德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升。
三、愛好進步,是師德的核心力量
好的教師,除了完成教學任務外,還要不能滿足現狀,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作為新入職教師更是如此。
對大多數剛進入幼兒園的從業者而言,對幼兒教師這個稱謂的認同感并不是特別強烈。以我舉例,在我剛成為幼教時,我還是非常羨慕那些中小學教師,總覺得他們有編制,工資待遇比我們要好很多,反而覺得我作為幼教有一些自卑感。我感覺當時的狀態就是還沒從業多久,就已經遇到了職業倦怠,為什么會這樣呢?除了外部的壓力,對幼教專業的不認同、不珍惜是根本的原因。在我迷茫的時候,我園園長向我們推薦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一書,我反復的讀,收獲頗大。
吳非老師告訴我們,教師的專業不是從畢業的時候開始的,而是在自己職業生涯過程中不斷塑造出來的。他在《致青年教師》中這樣寫道“對受教育者而言,每位教師承擔的教學只占他一生學習經歷中的一小部分......,在這個階段,教師應當表現得比學生更善于學習,因為‘教會學也是他的專業技能。”、“對一名現代教師而言,持續的學習將使他保持精神的高尚,支持自己作為一個文明人的操守。”
是的,這個操守就是專業,就是職業的態度,也更是師德的力量。愛與教育同行,反映的不僅僅幼兒教師的職業道路,更道出了幼兒教師的心聲。我們愿意與愛同行,在幼教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為成為孩子們永遠的守護神而努力。
參考文獻
[1]于宏.幼兒園師德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遼寧教育,2019(08):82-83.
[2]李娜.新時期幼兒園師德工作的思考與實踐[J].學周刊,2018(26):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