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龍
摘? 要: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們重新認識到應急物流的重要性,文章從研究之前學者關于應急物流方面的文獻出發,結合我國物流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參考性建議,對總結應急物流的發展,了解我國應急物流的現狀以及未來發展的趨勢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應急物流;新冠疫情;區塊鏈;互聯網
中圖分類號:F250? ?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The sudden epidemic has made us re-recognize the importance of emergency logistics.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studying the literature of previous scholars on emergency logistics, and combin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China's logistics to put forward reference suggestions to summarize the development of emergency logistic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emergency logistics in China have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Key words: emergency logistics; new crown epidemic; blockchain; internet
應急物流,目標是時間效益最大化,目的是將災害傷亡和經濟損失降到最小,借助現代信息管理技術和各種物流功能活動,對突發性公共事件所需要的緊急救援物資從生產地開始快速、高質量地運輸到目的地的過程。
我國2003年的非典、2005年的禽流感、2008年的冰雪災害和汶川地震,以及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這些突發性自然災害和衛生事件都會導致應急物資的急需。如果依靠市場的自我調節,很難解決在應急情況下的物資輸送問題。這種情形下,非常需要應急物流體系來起到關鍵作用。
1? 文獻回顧
應急物流與普通物流的主要區別在于,應急物流更加體現的是重社會效益,輕經濟效益,但兩者都強調物流的運輸效率。我國應急物流體系目前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從武漢紅十字會應對這次突發疫情的做法來看,應對突發事件上缺乏經驗,更缺乏專業的能力。例如臨時征用的場地缺少規劃,臨時抽調的人員缺少專業知識,臨時制定的操作流程不夠規范,缺少專業的信息系統來提高物資的處理效率,物資信息不透明等,因此建設完整的應急物流體系是至關重要的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檢索應急物流方面的相關文獻,發現學者的研究多是關于優化路徑、選址等方面的內容,關于綜述類文獻并不是很多。首先從優化方面來看,張琳構建了大規模地震災害兩級應急物流網絡,提出了網絡優化管理建議[1]。唐志華建立配送中心選址及運輸總成本最小的應急物流LRP模型[2]。姚紅云構建基于模糊層次分析法的應急物流中心選址模型,并對救援物資配送路徑進行優化,最后證明了模型可行性[3]。張杏雯綜合考慮受災點物資需求量的不確定性、應急物資配送時間的緊迫性等,以應急物資運輸時間最少和各受災點物資需求滿足率差值最小為優化目標構建了一個多目標車輛路徑問題優化模型[4]。
在應急物流體系建設方面,鄧琪分析了汶川地震災區物流系統現狀,提出了建設應急物流體系統一領導機構的對策建議[5]。王宗喜認為推進我國應急物流建設與發展要增加物流活性建設,建設系統化、標準化的應急物流系統[6]。朱力等提出要完善逆向物流體系構建,積極和企業合作健全法律保障等[7]。黃頂正初步構建了以模塊化集裝預儲技術、高效化銜接轉運技術和實時化感知調控技術為主體的應急物流技術體系[8]。李耀庭等提出建設統一的信息標準體系,建立具備災害監測預警、信息采集發布、應急物流信息可視化等功能的信息平臺[9]。李明等提出“四點一網”的平臺架構和相應的規劃原則,并對該平臺的建設方式提出了可行性建議[10]。彭楊等通過分析建立國家—省—市三級聯動的綜合平臺網絡,以提高國家應對突發事件的能
力[11]。趙澤旭借助國外先進經驗并結合國內現狀從應急物流設備、應急物流技術等方面對應急物流體系提出建設性意見[12]。
在中心選址和路徑方面,王純分析應急物流系統的定位—路徑問題,建立了一個總成本最小的不確定優化模型[13]。甘秋明證明了主成分分析法能解決應急物流中心選址問題[14]。姜玉宏指出應急物流有一般物流不具備的特征,為了減少損失需要建立應急物流中心[15]。
2? 我國應急物流現狀
2.1? 應急物流的特點及難點
應急物流有著自己獨特的特點。在非應急狀態下表現為緩慢,不論是物資的入庫,設備的檢修等都是緩慢進行;用時急,作為應急物流的顯著特點,“急”是其區別于其他物流的關鍵。應急物流的“急”就是在運轉時快速反應,對于應急系統來說包含了救援物資的組織要快、分揀要快、裝車快、運輸快、分配也要快等,整個系統處在快速運轉的狀態;安全,作為在緊急狀態下的準備、設施設備都要達到在極端狀態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這是應急物流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另外如庫房承受戰爭和地震沖擊的安全性、貨物保管的安全性、貨物準備的安全性等也是應急物流中安全需要考慮的環節。
時間、地點、物資不可預測性,應急的時間和地點是不確定的。災害發生前,物流中心不能有效進行應急物資的需求預測,不確定應該準備什么,哪里需要,需要多少應急物資,這相應的會給庫存管理帶來困難,這就需要國家物資儲備庫進行一定數量急需的應急物資的儲備,從而保證突發災害事件發生后應急需要。作業環境的不可預測性,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面臨的是被傳染的高度風險,災區的救援人員在防護服、護目鏡等防護措施下作業,環境相當苛刻。
應急物流是處在突發情況下,在災情發生時,作業量會在短時內急劇增加,這對物流中心的運作管理、作業人員的素質等提出了挑戰;弱經濟性,在災害面前,人民的生命財產是最重要的,要不計成本的進行救援;政府領導參與指導,由于應急物流是短時間內大批量進行的,為了保證救援工作的順利進行,需要依靠政府職能部門,來統一協調指揮各種活動。
2.2? 應急物流政策
我國的應急物流管理起步較晚,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國務院在2006年1月8日發布并實施了《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結合實際有選擇地進行相關預案的演練。
國務院在2009年頒布的《國務院關于印發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通知》中將“應急物流”列入九大重點工程和七個專項規劃中,標志著應急物流已納入國家戰略決策;商務部于2011年頒布的《商貿物流發展專項規劃》中指出應急物流運行機制相關建設任務;2014年國務院頒布《國務院關于印發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的通知》將“應急物流”列入十二大重點工程;同時在《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應急物流業發展的意見》中將應急物流列為“應急服務”重點方向之一;12月國家發改委頒布的《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促進物流業發展三十年行動計劃(2014
-2016)的通知》將“完善應急物流體系”作為加快推進物流業重點工程建設的重要任務;2018年商務部頒發的《關于開展2018年流通領域現代供應鏈體系建設的通知》提到要開展流通領域現代供應鏈建設,加快現代供應鏈體系建設。
3? 應急物流存在的問題
應急物流體系在應急物流中起關鍵作用。我國應急物流體系基礎設施建設還不夠完善,明顯地看出東部交通發達、西部交通落后,鐵路網覆蓋不全,航空支線數量少,這些都會導致運輸能力的不足。此外信息網絡不夠完善,缺乏獲取信息的平臺,信息傳遞不及時、不準確;組織機制不健全,像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開啟應急狀態后,參與的人員多是從其它部門臨時抽調的,并沒有相應專業知識和素養;且中央、地方、各部門、企業之間并沒有形成聯動的組織機制,因此缺乏必要的溝通、協調,組織效率不高。
應急物流企業發展嚴重不足。我國專門從事應急的物流企業還不是很多;并且應急物資儲備和分配系統并不合理。從物流合理化角度來看,救災中心應靠近受災地區,各部門要聚在一起加強溝通,保證救援物資的供需平衡。
從業人員缺乏專業培訓。從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到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都表明應急物流專業人員的素質非常重要,對做好應急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我們建立應急人才的培訓機制,建立一批有應急專業知識的應對突發狀況物流專業人才隊伍。但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建設不完善,缺少資金支持等因素影響了培訓機制的發展;在法律法規方面,我國并沒有形成完整的法律體系,法律之間彼此獨立缺乏銜接,可操作性低。
4? 應急物流建設建議
從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來看,信息系統起到了關鍵作用。像紅十字會等物資接收部門能及時掌握物資相關信息如種類、數量、需求者等并做出應急物流的決策。數據需求的準確性非常重要,可以根據及時掌握的數據來讓有限的物資發揮最大的作用。
團隊建設方面。應急物流的特點是平時不急、戰時急,專業人員的作用不可替代。我國地域大災害多,培訓一批專業應急物流人才是很有必要的;應急物流中心的建設,因為事發地的不可預測性,國家應急物資儲備中心的數量和物資儲備有限,可采取軍民結合、國家和地方結合共同應對突發事件才能有效解決應急物資儲備的問題;在應急物流系統的管理方面,加強貨位的管理是至關重要的,從武漢在救援物資貨位管理出現的貨物多、堆放亂等看出貨物管理是一個重要問題;加強應急物流靈活性,物資的保管分配要響應外部的需求,對于救援物資運輸各個關卡的通關要簡化手續,減少時間的浪費。
物流體系建設自動化能夠極大地提高作業效率、提高準確性,京東倉庫使用的智能機器人等自動化設備極大地提高了分揀效率;疫情中采用機器人代替人力配送降低了被感染的風險。
發展“互聯網+”應急物流產業的技術支持。隨著RFID、數據庫、計算機網絡等技術的不斷發展,應急物流與互聯網的結合會更加完善,同時可以加快信息的傳遞實現資源的整合?!盎ヂ摼W+”應急物流是由政府部門主導的,因此政府部門應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布局,升級物流信息網絡,完善應急物流組織機制,依靠信息系統與各部門進行實時的溝通。同時政府可以扶持部分民間物流,在需要時可以擴大物資來源渠道,將社會化物流融入到應急物流中以此作為補充。
群眾是面對突發狀況的主體,國家、單位、集體等可以通過網絡、講座等多渠道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的自救意識,在公共場所配備自救設施,逃生通道,為緊急情況發生做好應對準備;提高民間企業資源利用率形成一種緊急情況下暫時應急物流聯盟。在應急物流活動運作時,可以根據需要調配民間企業進行救援物資的生產儲備。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民間企業在口罩的補給和疫情的防控中起到了很多作用。
利用區塊鏈可追溯、防篡改的特點,提高相關部門的責任和服務意識,同時對謠言的編造煽動者起到威懾作用;根據區塊鏈建設公共衛生物資專鏈,可以以機構類型為焦點建設,形成跨鏈網絡,例如建立物流鏈、慈善機構鏈、政府部門鏈。區塊鏈技術中的分布式記賬、Token激勵、智能合約等,可以改變應急物流機制,借助區塊鏈信息的高效傳遞性,來掌握救援物資的供需平衡點,準確識別到哪里需要物資、物資數量是多少,物資還剩多少、對方使用了多少等,如能實現可以極大地解決物資的籌集、分配等問題。高效地保障應急物流的運行。
5G技術作為新的一種強大的通信技術,具有速度快、可靠性高、延時低的特征,可以和人工智能近乎完美的結合,從而極大地促進人工智能的發展。5G與應急物流結合不論是應急物資入庫還是分揀出庫等物流操作,在5G技術的應用下,機器人可以更快、更好地分類物資。通過應急物資相關信息,經過已存入計算機口令的指令,自動化設備可以將貨物放在指定的位置上,或者準確迅速的分揀取出。在倉儲方面更好地運用自動化,無人化設備可以降低存貨成本,加快應急物資的流動等。
5? 結? 論
由于我國在應急物流的研究方面開始的較晚,處于探索性研究階段,同時新的研究問題也在不斷出現,這也使得研究較為分散,缺少系統性和整體性。從研究方法上看:研究的過程中多是在某些假設條件下,其真實性和周密性有待提高。宏觀性描述較多,而微觀、可操作的研究相對較少,研究中多采用數學建模的思想,與現實的環境有一定的差異,這也降低了應用價值。我國應急物流發展建設的路還很長,需要在探索中總結現實經驗,才能使應急物流不斷完善和進步。
參考文獻:
[1] 張琳. 大規模地震災害應急物流網絡優化分析[J]. 物流工程與管理,2015,37(5):150-152.
[2] 唐志華. 基于floyd和遺傳算法的應急物流LRP優化研究[J]. 現代商貿工業,2019,40(19):25-28.
[3] 姚紅云,牛凱. 應急物流中心選址與配送路徑優化研究[J]. 物流科技,2019,42(3):35-39.
[4] 張杏雯. 模糊條件下應急物資公平配送多目標優化模型[J]. 物流科技,2019,42(5):20-24.
[5] 鄧琪. 從汶川地震看應急物流體系建設[J]. 特區經濟,2008(12):299-300.
[6] 王宗喜. 大力推進應急物流建設與發展[J]. 中國流通經濟,2009,23(7):15-16.
[7] 朱力,吳晟. 地震災害下應急物流體系構建研究[J]. 物流技術,2013,32(7):119-122.
[8] 黃定政. 基于活性理論的應急物流技術體系分析[J]. 物流技術,2013,32(7):269-272.
[9] 李耀庭,楊西龍,李紹斌. 軍民融合應急物流信息平臺建設[J]. 軍事交通學院學報,2017,19(4):53-56.
[10] 李明,吳耀華,陳寧寧. 區域應急物流基礎設施平臺規劃與建設研究[J]. 物流技術,2012,31(17):243-244,248.
[11] 彭楊,劉偉,李文娟. 區域應急物流系統綜合平臺構建及運行機制研究[J]. 物流技術,2015,34(15):261-264.
[12] 趙澤旭,魯曉麗,白楊. 淺談中國災害應急物流體系建設——以云南省魯甸縣6.5級地震為例[J]. 物流科技,2014,37(10):119-122.
[13] 王純. 不確定信息下的應急物流系統定位—路徑問題研究[J]. 價值工程,2019,38(36):154-157.
[14] 甘秋明,趙道致,王敏. 供應鏈視角下應急物流中心選址研究[J]. 綜合運輸,2015,37(10):68-73.
[15] 姜玉宏,邱清和,歐忠文. 應急物流中心的構建思路[J]. 綜合運輸,2004(9):34-37.
[16] 尹軍琪. 重大疫情對應急物流系統建設的啟示[J]. 物流技術,2020,39(2):1-4.
[17] 王永桐. 淺析“互聯網+”時代應急物流行業的發展現狀與趨勢[J]. 才智,2019(23):236.
[18] 羅妙巧. 應急物流運輸中的車輛調度策略分析[J]. 中國物流與采購,2019(1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