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雄舟
傳統手工藝是歷代先輩運用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形成的生產制作工藝,以此來滿足基本的生活和生產的需求。現存的中國傳統手工藝是經過歷史洗禮的,歷經不同時期、經過不斷的傳承和發展而被保留下來的,能從中發現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是歷史文化的集中表現,體現了中華文化的深遠發展。中國傳統手工藝集實用和審美為一體,對中華文化發展意義重大,應該大力保護和傳承。由于過去對傳統手工藝的保護和傳承有所忽略,導致一些傳統手工藝瀕臨失傳,在保護非物質文化的浪潮下,要措施得當,全面管理,突破局限,大力宣傳,發現和保護各種傳統手工藝,并為其傳承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中國傳統手工藝是與現代工業社會所產生的技藝有所不同的技藝,是經過五千年歷史洗禮被流傳下來的技藝,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發展情況,經過不同時期的流傳和發展形成了現在的中國傳統手工藝。
中國傳統手工藝起始于原始社會最簡單的石器,后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石器有了一定的發展,出現了骨器、稍微精細化的石器、簡單的陶器和房屋建造技術;夏、商、周時期青銅器得到繁榮發展,并出現了專門從事手工藝的人來為王室服務;春秋時期鐵器開始出現并得到發展,同時手工藝達到“六門工藝,三十工種”的水平;秦朝手工藝趨向專業化,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對手工藝發展進行管理;到了隋唐時期,由于社會風氣比較開放,手工業得到較大發展,形成官營手工業占主流、民間手工業共同發展的局面,而且制作出的手工藝品在滿足人們衣食住行需要的同時,還具有極大的觀賞價值;元朝時期,受到民族大融合的影響,手工藝中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特色;明朝時期的著作《天工開物》具體地闡述了當時手工藝的發展水平,可見當時工藝技術的強大;鴉片戰爭后,受到西方技術的沖擊,中國手工業逐漸衰落,很多有文化、有能力的人員組織學習社,吸引更多人來學習手工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傳統手工藝才終于迎來陽光,直到2004年,中國加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國傳統手工藝被劃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中國手工藝開始逐步地進入大眾視野,并不斷獲得人們的關注。

《紅花梨筆洗》
中國傳統手工藝的發展可謂是充滿波折,但最終還是受到人們的保護和傳承,然而其傳承遠不止于此,還需要更多的人認識它,并積極去學習流傳下來的優秀工藝,從而使中國傳統手工藝得到延續。
在古代,手工藝品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是無法割舍的,隨處可見手工藝品的影子,而現今,現代化工藝的出現對其產生了沖擊,但仍然可以看見它們的身影。現代社會中,中國傳統手工藝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以藝術和生活相融合的方式存在,二是以精神形式存在。傳統手工藝兼具藝術氣息和生活氣息,從歷史傳承而來的手工藝具有當時的時代特色,蘊含著當時的文化,手工藝品也因此具有極強的藝術文化氣息,但是傳統手工藝主要是為人們基本生活服務的,所以又具有很明顯的生活氣息。例如,木旋加工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基本全是手工制作,在最近的幾十年機械才代替了手工,木旋業也有了飛速的發展。特別是實木樓梯的盛行,取代了冰冷的不銹鋼、純鐵藝樓梯,既能使室內裝飾協調統一、美觀大方,又能彰顯居住者的居家品位。所以,傳統手工藝是集藝術和生活氣息為一體的。特別是木旋技藝,因其制品必須隨著旋軸一起旋轉而得名,通過手持刀具對旋轉的木坯進行旋削,最終形成形狀不一的軸對稱造型的木制品,在我國木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

《香樟木質壺》

《香樟木質瓶》
首先,傳統手工藝品具有極強的觀賞價值,手工藝品通過外形、圖案等來體現器物的美,不同風格的器物有不同的用途,體現不同階層的生活。官方手工藝品表現為華麗和富有,民間的則比較樸素。其次,傳統手工藝品具有實用價值,供人們觀賞和使用,主要用于實際生活,如木旋制品紅花梨筆洗、香樟木質壺、香樟木質瓶等在現代依然適用。最后,現存的中國傳統手工藝記錄了歷代手工藝的發展歷程,從一個個手工藝品中可以窺見當時的生活狀況和文化狀況,把傳統手工藝作為非物質文化傳承不僅是對優秀工藝的繼承,更是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的記錄。因此,要把傳統手工藝作為重要內容進行大力保護和傳承。
傳統手工藝的傳承方式存在著明顯的局限性,其以收徒和自家傳承的方式將技藝流傳下去,這就造成真正掌握技藝的人少之又少,加之受到傳統思想的影響,傳統手工藝只在其所屬的“圈子”里進行交流,而外界卻知之甚少,這限制了傳統手工藝的傳承。所以,要想讓更多的人掌握這種技藝,就要改變這種制約傳統手工藝傳承的理念。對此,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大對傳統手工技藝的支持,打破傳統手工藝者“故步自封”的思想桎梏,讓更多人了解傳統手工藝,喜歡上傳統手工藝。
中國傳統手工藝作為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項目,應該得到更多人的認識和尊敬,而這離不開強有力的宣傳工作,社會各界人士都要為其宣傳出一分力。作為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傳承傳統手工藝的總指揮,應該為其宣傳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為其傳承提供政策環境;作為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融入傳統手工藝的知識,通過視頻、圖片等讓學生認識到傳統手工藝;作為新聞媒體工作者,應該對傳統手工藝相關內容進行報道,讓更多人認識并了解傳統手工藝,創設與傳統手工藝有關的綜藝節目,讓人們在觀看綜藝節目中加深對傳統手工藝的印象;作為具有極強網絡影響力的明星、主播等,可以參與一些與傳統手工藝宣傳有關的活動,簡單地對傳統手工藝進行學習,以帶動傳統手工藝的傳播,讓更多人熱愛傳統手工藝。總之,宣傳是前提,只有認識到傳統手工藝的魅力,才會有動力去學習。
綜上所述,在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的思潮下,中國傳統手工藝的傳承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傳統手工藝承載內容眾多,其傳承任重而道遠,需要傳統手工藝業界打開“大門”歡迎外來者,也需要全社會為其傳承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