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斗
曲陽豐富的石材資源孕育出了歷史悠久、內涵豐富的石雕文化,曲陽是石雕的集大成者,石雕是曲陽的一張“文化名片”,長期以來,二者密切關聯。曲陽石雕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漢代,技藝嫻熟,文化底蘊厚重,自古就有“天下咸稱曲陽石雕”的美名。
在古代,曲陽石雕是民居、園林、建筑裝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曲陽老一輩藝人發揮余熱,參與了天安門、盧溝橋重修,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建造等一系列大型工程,并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改革開放后,曲陽石雕搭載著市場經濟的快車,更快地走向全國、走向世界,不僅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價值,更獲得了無數的國內、國際榮譽,成為曲陽的驕傲。
但是,在深厚的積淀與耀眼的成就之外,曲陽石雕的發展也面臨諸多難題,需要我們創新形式、內容、手段,開辟全新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改革開放以后,隨著工業化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推動,曲陽石雕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難題。問題是多方面的,其根本原因是管理體制尚未健全,發展模式尚未完全跟上現代社會的節奏。

《奮力向前》
曲陽石雕面臨的主要問題有:產品缺乏創新,題材沿襲傳統,內容形式單調;藝術價值不夠高,甚至出現粗制濫造、以次充好等現象;傳承人才培養出現斷層,新鮮血液補給不充足等。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曲陽雕刻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可以說,目前曲陽雕塑行業正處于轉型的關鍵期,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雕塑制作由模仿向創新轉變。市場倒逼生產變革,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曲陽石雕藝人近年來也做出了許多努力以適應新形勢。在石雕制作中,模仿與套用已不能適應市場,獨立創作、創新才是正確方向,創新意識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并實踐。
(2)由追求經濟效益向追求藝術價值、社會價值轉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曲陽石雕從業者已擺脫“底層手藝人”這一角色的限制,行業整體也開始突破單純謀取經濟效益的發展階段,開始更多地考慮作品的藝術性,以及對時代風貌的展現,更多地體現社會價值。
(3)雕塑企業發展模式由分散性經營向集團化轉變?,F代企業制度在石雕行業逐漸確立,傳統的師徒傳承模式開始改變,雕塑從業者的身份越來越多元化,他們既是匠人,又是企業員工或經營者,同時還是藝術家,多元身份帶來更大的責任擔當,曲陽石雕的發展開啟了越來越多的新模式。
可以說,曲陽石雕行業已經做出了許多探索與嘗試來適應新的市場需求。但是,創新永無止境,對發展的探索也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立足多年從業經驗,筆者認為,曲陽石雕的發展還可以開辟更多的創新之道,還有許多尚未涉足的領域需要石雕從業者去探索。
傳統曲陽石雕的題材十分豐富,但是曲陽石雕的創新發展很大程度上還是要以題材的擴充為突破口,借鑒傳統的技術手段,設計更多現代化、時代化的形象作品,實現古為今用的目的。
傳統石雕題材涵蓋方方面面,包括吉祥紋樣、瑞獸、宗教人物、神話人物、歷史典故、瓜果花鳥等,但認真總結不難發現,其中的許多題材已經與當代生活實踐越來越遠,逐漸脫離實際。而且,這些題材以傳統的師徒傳承為主,教授形式類似,最終導致呈現形式雷同,千篇一律,難以突破。題材的固化,已經嚴重制約了曲陽石雕藝術的發展。
隨著社會生活的變化,人、事、物都在隨之改變,傳統的石雕表現形式、內容已經不能反映當代社會生活的真實風貌,必須挖掘更多新的、適應時代發展的內容與題材。在這樣的背景下,曲陽石雕必須在繼承傳統技藝的基礎上,開拓新題材,豐富其內容,表現時代精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中國藝術的發展進入一個新時期,石雕也不例外。最初,是以革命意識形態、以宣傳為主題藝術在中國流行,對英雄主義的追求,成為新的雕塑主題。對此,曲陽石雕也可以借鑒,以傳統技藝為基礎,創作一批記錄激情燃燒歲月,體現樂觀主義、理想追求的石雕作品,以革命英雄人物為載體,通過對身體語言的塑造,展現這個時代的精神風貌,體現鮮明的時代特點。
雕塑內容的平民化、生活化,是當代雕塑藝術發展的另一大趨勢,同樣可以運用到曲陽石雕的創新發展中。傳統的石雕人物塑造以宗教人物、歷史人物為主,體現精神高度,當今社會隨著人文主義的發展,普通人的生活被越來越多地關注到,雕塑家可以參照、創作的東西也越來越多,這就需要我們相應地改變思想觀念,用雕塑更多地反映社會生活,呈現普通人的風采,記錄平凡的社會人生??傊?,雕塑應避免生硬的模仿與不加思考的傳承,而應該帶有更多社會生活的溫度,體現人文之美。
除題材以外,生產模式、技術的創新也是當務之急。在當代,曲陽石雕應將藝術與科學融合,嫁接最新技術,綜合發展。
當前的許多新科技、新工藝因素可以充分運用到曲陽石雕制作上,例如引入計算機輔助設計等先進設計方法,使用最新的雕刻器械等。在材料方面,可以考慮以石材為主,搭配使用多元化材料,實現更好的表現力,改變曲陽石雕的傳統面貌。例如,可以結合合成石材、燒結磚、彩磚等,鼓勵技術研發力量創新,鼓勵大型石雕企業設立技術中心和研究所,開發應用新材料。對于有實力的石雕工藝美術大師,也可以設立創新工作室,在材料技術方面尋求突破,突破關鍵技術環節和瓶頸。
學校是人才培養的搖籃,也是創新的主力軍,應聯合行業的力量,鼓勵校企合作,創建開發基地,作為技術研發、創新、試驗和培養學生的大本營,把一些科技研究所、院校作為石雕技術來源和智力支撐,增強與行業的交流,讓更多新理論、新思想落地,指導企業進行創新制作,服務行業的發展,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石雕制作新體系。
與此同時,在創新中還應該堅持正確的方向,戒驕戒躁,避免浮躁的作風,腳踏實地搞研究創作。曲陽石雕的創新,不是“洋化”,也不是“搞怪”,更不是“故弄玄虛”,而是應該在尊重石雕藝術自身規律的基礎上,把握時代脈搏,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賦予石雕新的功能定位,結合當地實際,同時擴充自己的知識儲備,以藝術為追求,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完善,不斷思考,才能設計出適合當代社會的曲陽石雕新作品。

《智慧之門》
石雕不會過時,依然是現代建筑、城市裝飾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唯有與時俱進,才是發展之道。作為傳承人,我們應該勤學苦練,豐富曲陽石雕的設計題材,融入更多時代元素,同時加強行業交流,齊心協力推動研究、教學、創新的發展,讓曲陽石雕作品真正“脫胎換骨”,成為現代建筑的畫龍點睛之筆,創造新時代的傳世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