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延權
琥珀雕刻在我國有著悠久的傳承歷史,考古發現表明,早在新石器時代,琥珀裝飾品已經產生,四川廣漢三星堆曾出土琥珀配飾,證明至少在三千年前琥珀雕刻工藝就已經成型。戰國、兩漢時期的墓葬中也出土了許多小型琥珀雕件,而唐代法門寺地宮中出土的兩件立雕琥珀猊表明到唐代琥珀雕刻技藝已十分成熟。
悠久的歷史是琥珀文化的根本,也是琥珀創新的最大底氣。古往今來,琥珀作為美的化身,受到許多人的關注、喜愛,推動琥珀雕刻工藝不斷發展,形式和內容越來越趨向多元化。相比于其他類型的雕刻,琥珀的市場份額小,但其中凝結著深邃、悠久的歷史文化,既是一種古老的技藝,又在發展中融合各個時代的特色,因而成為文明與歷史的化身,具有極大的價值。
琥珀是松科植物的樹脂石化,樹脂被掩埋在地下千萬年,在壓力和熱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的。這一成因決定了琥珀的獨特價值。琥珀的自然美主要從質地、顏色、凈度、熒光、內含物等方面判斷,天然琥珀質地溫潤,具有獨一無二的半透明質感,晶瑩剔透,這些是琥珀的材料屬性,也是其價值基礎。
精美的雕刻工藝可以賦予琥珀更大的收藏和藝術價值,增添其魅力。琥珀雕刻工藝多種多樣,自成體系,主要的工藝流程有選、切、定、鏟、搓、鉆、走、搶、磨、拋、清等。琥珀雕刻最大的特征是需要以料定稿、因材施技,無論是圓雕還是浮雕,都需要以盡可能好地利用原材料為前提,根據材料顏色、形狀確定作品主題。
琥珀雕刻以高難度、工藝復雜著稱,體現在許多方面。首先,選料要用心、謹慎,包括選石、切石、沖坯等環節,琥珀材料珍貴,容不得半點浪費,需要在達到雕刻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節約利用。設計也是體現雕刻師綜合水平的重要環節,在這個過程中主要考驗工匠的藝術趣味和經驗,只有優秀的設計才能為琥珀增光添彩。
琥珀雕刻的難度還體現在材料特性上,琥珀硬度低、易脆裂,可能含有昆蟲、植物、礦物質等包裹體,或存在氣泡、冰裂紋,這使得琥珀的密度分布不均,給雕刻帶來更大挑戰。怎樣合理、巧妙地利用琥珀原料,極其考驗工匠的技術水平。例如,在雕刻時刻刀的力度要隨著琥珀的硬度變化不斷地調整,稍不留神,就會導致琥珀產生劃痕或破碎,使作品作廢。
綜上所述,琥珀雕刻是一項高技術含量、高藝術價值、高難度的技藝,既需要學習前輩、繼承傳統,又需要不斷地創新、豐富,打開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雕刻賦予琥珀新的生命,決定作品的藝術價值,因此,作為從業者,我們不僅要勤學苦練,將雕刻這門學問吃透,而且要活學活用,在實踐中不斷創新,融入自己的思想,讓琥珀雕刻更加活靈活現,展現出不一樣的風采。
陰雕是琥珀雕刻中用到的主要技法,值得注意的是,在琥珀雕刻領域,陰雕的含義不同尋常。琥珀正面雕刻為陽雕,背面雕刻為陰雕,即利用琥珀通透的屬性,透過表面看到背面雕刻的內容。所以,琥珀的陰雕指的是從琥珀的背面往琥珀內部反向雕刻,從正面來看,所雕事物仿佛包裹在琥珀內部,這是琥珀雕刻獨有的雕刻手法,對琥珀的材質凈度要求很高,一定要透明、潔凈,陰雕的效果才能顯現出來。
在這一工藝的運用中,琥珀的正面沒有任何雕工,而是會拋光成一定弧形的蛋面,這樣光澤感更強,能更好地凸顯出琥珀“珠光寶氣”的高貴氣質,產生視覺沖擊力。同時,弧形的蛋面有放大效果,可以把背面陰雕的圖案放大,使之更清晰、更立體。
陰雕作為一種常見的雕刻手法,技藝的發展已經趨近成熟,即便如此,依然有許多可以創新的空間。筆者從事琥珀雕刻多年,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探索形成了一套“尖針多層立體深雕”技藝,使用針尖型刻刀進行創作,進一步提高雕刻的精細程度;借鑒“3D打印”的工作原理,在雕刻過程中層層推進,體現縱深感,用細節反映真實,達到了良好的效果。此外,在創作中,還應把握“俏色巧雕”這一技巧,捕捉琥珀材料中細微的顏色差別,加以創新設計,使雕刻作品更加栩栩如生,提升其藝術價值。

《蝶戀花》(效果圖)

《龍鳳呈祥》(效果圖)

《神龍問道》(效果圖)
技藝是琥珀雕刻的基礎,但是單純在技術方面創新突破還不足以創作出高價值的琥珀作品,題材以及表現形式的創新也是賦予琥珀藝術價值的重要手段。
琥珀飾品題材豐富,流露出一股濃厚的中華傳統文化氣息,琥珀雕刻飾品是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因此,優秀的琥珀雕刻飾品不僅要在技藝方面精益求精,而且要在設計上獨具匠心,將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元素納入琥珀設計的題材庫,巧妙創新,讓傳統題材煥發新的生機。
常見的琥珀雕刻題材主要有以下三大方面,這些題材既是對傳統的繼承,也孕育著許多創新的可能,需要我們活學善用。
無論玉雕還是琥珀雕刻,都與古典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淵源。古人認為萬物都有靈性,常常把一些動物、植物當作部族的圖騰,并產生崇拜心理,導致許多神獸形象的出現,如朱雀、奔馬、飛龍、麒麟等。到了皇權時代,這些威猛的異獸被賦予權力的象征意義,文化寓意被用于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自然也影響到了雕刻的風格,琥珀雕也不例外。
這些形象折射出人們祈求幸福安康的心理,具有一定的精神含義,傳承至今。在當今社會,神獸形象越來越擺脫傳統造型的束縛,往年輕化、時尚化的方向發展,這是我們應當把握的趨勢。
琥珀雕刻是一門包容性很強的技藝,在千百年的發展中吸收借鑒了許多玉雕文化的精髓。例如,一些常見的吉祥圖案會被運用到琥珀雕刻中,既能起到裝飾作用,又具有一定的美學、文化意義。最常見的吉祥圖案有兩大類,一類是植物,如牡丹、荷花、蘭花、纏枝紋等;一類是鳥獸,如蝙蝠、喜鵲等。這些紋飾在中華文化中都有著吉祥如意的內涵,是琥珀雕刻的重要題材。
傳統紋飾的創新方法多運用抽象的表達,借鑒當代藝術中的表現形式,讓吉祥圖案更活潑、更靈動,以起到襯托主題的作用。
琥珀與佛教有著很深的淵源,在佛經中,琥珀與金、銀、琉璃、瑪瑙、珊瑚、珍珠并列為“佛家七寶”,被視為天然形成的靈物。因此,琥珀把件、擺件的雕刻設計中,常常會用到佛教題材與形象,觀音、彌勒以及佛頭造型都非常常見。
在此類題材的創新中,首先要尊重宗教文化本身具有的嚴肅性,避免嘩眾取寵,可在造型設計上做一定的抽象處理,體現禪意,使作品達到表里如一的效果,在藝術價值上取得更好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