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芳 宋作為 肖雨琦 朱語馨
(南京郵電大學,江蘇 南京 210023)
2017年,國務院將“互聯網+養老服務”明確納入《“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中,這意味著“互聯網+養老服務”已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與此同時,根據《中老年互聯網生活研究報告》,從2012年開始,50歲以上網民群體在網民中占比例直線上升,2017年達到10.6%〔1,2〕。我國老年人使用網絡的頻率總體較低,但網絡已經成為城市老年群體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3,4〕。不同的養老模式是影響我國老年人信息素養的主要因素,而信息環境、信息技術和信息本身也會影響老年群體網絡使用〔5,6〕。網絡使用對老年人的影響方面,現有研究主要從網絡使用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出發,主要包括歸屬感、認知能力和孤獨感等心理影響〔7~9〕。網絡利用促進對策方面,蔣霞美〔10〕、楊成利等〔11〕、郭延通等〔12〕對如何提高網絡學習意識、組建師資隊伍和利用網絡環境等提出具體建議。本研究以南京市的老人為例,了解城市老人網絡聊天、網絡信息瀏覽、網絡娛樂、網絡購物等利用情況和存在的障礙性因素。
1.1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南京市內60歲及以上的市民。抽樣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以南京市城區為單位,通過判斷抽樣抽取共24個調查地點。樣本點的選擇主要是考慮不同場所活動的老人,主要包括社區、公園、廣場和老年人服務中心等場所。第二階段:在樣本點內進行偶遇抽樣調查。一個樣本點調查10位左右的老人。
由受過培訓的大學生進行送發式當面訪問調查,研究最終調查到201個有效樣本。其中男有81人,女120人;60~69歲99人,70~79歲71人,≥80歲31人。受教育程:小學以下38人、小學37人、初中59人、高中及以上66人;月收入:<1 500元65人、1 500~3 000元61人、>3 000以61人、另有14人未應答;居住狀況:老人獨住88人、和子女居住113人。
1.2調查工具 問卷是由研究者根據專家和預調查對象的建議編制自制問卷,問卷內容主要包括:城市老年人基本信息、網絡聊天、網絡信息瀏覽、網絡娛樂、網絡游戲、網絡購物。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χ2檢驗。
2.1網絡使用概況 在接受調查的老人中,已使用網絡的有88人(60~69歲63人、70~79歲18人、≥80歲7人)。交互分析顯示,不同年齡組老人使用網絡情況有顯著不同(χ2=31.315,P<0.05),其中60~69歲使用網絡的比例最高,為63.6%。
已經使用過網絡的老人中,平均使用網絡時長分布為:<1年占比9.1%,使用網絡1~5年(46.6%),>5年占比44.3%。不同受教育水平的老人在網絡使用時長上存在顯著不同(P<0.05)。文化程度越高的老人網齡越長。見表1。

表1 不同文化程度老人網絡使用時長比較(%)
在沒有使用過網絡的113位老人中,有意愿學習的占34.5%,沒有使用意愿的占65.5%。老人沒有使用網絡的原因主要是沒有渠道學習(41.0%)和技術太難(25.6%),老人沒有使用意愿的主要原因是記憶力衰退而不想學習(35.1%)。
對于已經使用網絡的老人,與家人朋友溝通、瀏覽搜索信息及尋求娛樂放松是老人使用網絡的主要原因,占比分別為:85.2%、55.7%和51.1%。老人上網的主要工具為智能手機、電腦和iPad,比例分別為100.0%、42.0%和22.7%。
在使用網絡的過程中,最大的障礙性因素為容易忘記操作步驟(34.1%),其次是網絡太亂導致得無法分辨信息真假(31.8%)。在老人使用網絡過程中,提供過使用幫助的人員分別有家人(80.5%)、朋友(37.9%)和社區工作人員(10.3%)。
2.2網絡聊天 在使用網絡的88位老人中,有64.8%的老人每天都會使用網絡聊天,25.0%的老人偶爾使用,不使用網絡聊天的老人比例僅為10.2%。
被調查老人使用網絡聊天目的主要是:視頻聊天和看圖片,和家人朋友聯系占91.1%和節約話費占45.6%。網絡聊天對老人生活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跟家人聯系更方便”,所占比例高達89.9%,其次是“更愿意跟人交流”(21.5%)。
老人們使用網絡聊天過程中常見的困難有部分功能不知如何使用(30.4%)和打字不方便(27.8%),也有44.3%的老人表示自己在使用網絡聊天方面沒有困難。對于網絡聊天應用,31.6%的老人表示最需要的幫助是打字和操作更加簡便易懂,其次是字體變得更大(19.0%)和提供學習打字的途徑(15.2%)。
2.3網絡信息瀏覽 在使用網絡的被調查老人中,會利用網絡瀏覽信息的老人共有75人。其中小學以下2人、小學1人、初中28、高中及以上44人。交互分析顯示,受教育程度不同的老人瀏覽網絡信息情況存在顯著不同(χ2=11.971,P<0.05),81.8%的初中學歷的老人和93.8%的高中及以上學歷的老人都會通過網絡瀏覽信息。
調查數據表明,當前網絡信息的種類已較好地滿足了老人們的日常需求,其中時事熱點(72.4%)、生活竅門(57.9%)和健康養生(60.5%)是老人最常瀏覽的信息類型。在探討瀏覽網絡信息對城市老人生活影響時,頻數最高的兩個選項是:能夠更快地得到新聞信息(76.3%)、了解的信息數量和種類更加豐富(61.8%)。
老人在瀏覽網絡信息時遇到的主要困難是不知道信息的真假(32.9%)及經常彈出廣告,影響瀏覽(25.0%)。信息真假難辨是老人們在瀏覽網絡信息時的主要困難之一,不足70%的老人表示在面對各類網絡信息時能獨立辨別真假,其中有3人有網絡受騙經歷。老人們在信息瀏覽時最希望得到的三類幫助分別為:能夠自動過濾掉虛假垃圾信息(44.7%)、信息內容能更簡練易懂(19.7%)及希望瀏覽界面更簡潔(18.4%)。
2.4網絡娛樂
2.4.1網絡視頻觀看 88位使用網絡的老人中,每天觀看網絡視頻的老人占42.0%,偶爾觀看的老人占28.4%,從不觀看的老人占29.5%。觀看網絡視頻給老人帶來的影響主要有能夠不受限制隨時觀看(79.0%),生活變得充實有趣(67.7%),能夠觀看更多種類的視頻(50.0%)和增加與兒孫之間的聊天話題(25.8%),其他(1.6%)。在觀看網絡視頻中,老人遇到的主要困難是字幕太小(33.9%),屏幕太小(33.9%),尋找視頻時操作過程太復雜(21.0%),題材太新穎看不懂(8.1%),其他(6.5%),無困難占40.3%。
2.4.2網絡游戲 被調查老人中玩過網絡游戲的老人僅占26.1%,其中經常玩的有15人,而73.9%的老人從未接觸過。訪談中獲知:老人們使用的網絡游戲主要是休閑類小游戲,且有較強自制力對游戲時間進行把控。在游戲花費方面,僅有1位老人表示在游戲中充值過。總而言之,老人們對網絡游戲的態度較為保守,玩游戲也未對老人們現有的生活習慣產生明顯影響。
2.5網絡購物 調查結果顯示,69.3%的老人從不網購,網購頻率較高的老人僅有8人(9.1%)。被調查老人選擇使用網絡購物的主要原因是省去跑超市搬運的困難、節約時間。網購對老人生活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解決了現實購物經常出門、搬東西的麻煩(80.0%)、能更方便找到想要購買的產品(52.0%)。老人們最常在網上購買的產品為日常用品、食品和服飾。
被調查老人在網購時遇到的主要困難有分辨不清假貨(50.0%)、看不見實物,不好挑選(38.5%)和不會砍價或參與優惠活動(23.1%)。談及希望得到的網絡購物幫助,老人們期望最高的是退換貨更加方便(30.8%)和商品介紹更加詳細(38.5%)。
本調查中城市老人使用網絡比例低于洪建中等〔7〕調查的57.4%,可能原因是他們選擇的調查對象是高校退休人員,文化程度高于城市一般老人。在還沒有使用過網絡的老人中,有意愿學習的老人占34.5%。有80.5%的老人在網絡使用中出現困難都由家人提供幫助,但在具體訪談中得知,來自家人的幫助主要在早期,且大部分是老人遇到問題主動詢問,家人方便時才會給予幫助。41.0%的老人反映使用網絡的主要障礙是缺乏系統學習的渠道,建議社區和老年大學在老年人學習使用網絡中可以發揮更重要的作用,系統主動地幫助老人學習各種網絡應用,社區居委會應聯合養老服務企業、志愿者組織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老年群體記憶力、生活習慣等特點合理安排課程,提高老人參與度,提供實時答疑渠道,幫助更多老人解決網絡使用中的具體困難。
在使用網絡的老人中,有89.8%的老人會使用網絡聊天,使用網絡瀏覽熱點時事和生活竅門是城市老人的另一重要網絡利用,而使用網絡游戲、網絡視頻、網絡購物的比例都較低。因此,建議在開發老年人的網絡產品和提供網絡服務時,充分關注到老年群體與其他群體對于網絡產品和服務的不同需求與利用特點,從老年人感興趣和接受的應用開始,逐步拓展。
網絡聊天使得城市老人“跟家人聯系更方便”(89.9%),網絡信息瀏覽使得城市老人更快了解新聞信息(76.3%),網絡視頻觀看使得城市老人生活變得充實有趣(67.7%),網絡購物也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老人出門和搬運的麻煩(80.0%),本調查的數據表明網絡使用已經對城市老人的生活產生了諸多方面的積極影響。這與近年來世界衛生組織和我國都大力倡導的“積極老齡化”理念十分契合,證明網絡有助于滿足城市老人的心理健康需求和社會參與需求。
本調查發現,老人在利用的網絡過程中,面臨字體太小、屏幕太小、功能操作復雜、虛假信息難以辨別等諸多困難,建議軟件開發商能更多地關注老年人的網絡需求,在網絡設計方面能夠兼顧老年人的使用特點,甚至是有一些專門針對老年人的應用設計供老年人選擇,減少老人在網絡應用中遇到的普遍性障礙因素,營造對老年群體友好的網絡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