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敏 鄭海華 姜冬輝 曾慧
(1海南省干部療養(yǎng)院(海南省老年病醫(yī)院)心肺康護科,海南 ???571100;2中南大學湘雅護理學院)
人口老齡化是當前突出的世界性社會問題之一,我國老齡化現(xiàn)象日趨嚴重〔1〕。國家統(tǒng)計局老年人口最新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17年末,我國65周歲及以上人口已達2.41億,占全國總人口的17.3%〔2,3〕。我國老齡化社會進程較快,老年人在醫(yī)療、護理、康復和照料等方面的需求也增長較快,這對我國的醫(yī)療衛(wèi)生資源和社會服務資源都將是新的巨大挑戰(zhàn)〔3〕。隨著老年人對社會服務要求的不斷擴大,老年人迫切需要緊急救助、日常照料、精神慰藉、臨終關懷等服務,其中緊急救助是老年人的一大需求,解決老年人的急救知識需要已成為迫切的社會問題〔4~6〕。本文旨在分析??谑欣夏耆思本戎R影響因素及培訓效果。
1.1抽樣方法及樣本數(shù)量確定 采用單純隨機抽樣中的抽簽法,從海口市4個行政區(qū)域隨機抽取3個行政區(qū)作為樣本來源地,抽取部分老年人作為急救知識的調查對象。樣本量計算參考《護理學研究方法》的計算公式至少需要抽取694個調查樣本。納入標準:65~80歲;能夠聽說讀寫,無認知障礙,且愿意參加本次調查研究。排除不愿意參加及不能完成問卷者。共發(fā)放問卷694份,回收有效647份(93.23%)。其中男121人,女526人。年齡65~74歲435人,75~80歲212人。
1.2問卷的制定與信效度檢驗 通過參考公眾急救知識與技能調查及培訓相關文獻咨詢從事急救醫(yī)學、老年醫(yī)學及護理學等領域的臨床專家和高校教師,根據(jù)調查目的和內(nèi)容,采用頭腦風暴法自行設計《老年人急救知識現(xiàn)狀調查問卷》,問卷包括調查對象基本信息、急救知識掌握情況、急救知識培訓情況。其中急救知識掌握情況為問卷主體部分,包含5個維度,18個條目問卷經(jīng)課題組反復討論和修改,邀請7名專家對問卷條目進行獨立評議,檢驗問卷內(nèi)容效度,再根據(jù)專家提出的修改意見和建議對問卷進行修改,修改后再次請專家組〔老年醫(yī)學2位,老年護理1位,急救護理3位,護理教育1位;專家學歷:博士(正高)2位,碩士(副高)2位,學士(中級)3位〕。最后得出調查問卷各條目的內(nèi)容效度較好。
1.3問卷調查方法 選取海南省干部療養(yǎng)院(海南省老年病醫(yī)院)具有5年護理經(jīng)驗以上的護士作為調查員,首先對調查組人員進行系統(tǒng)培訓,培訓內(nèi)容包含本次問卷調查的目的及如何和調查對象進行有效的交流,盡可能保證他們保質保量完成本次調查及完成問卷后回收。從694例調查樣本中通過隨機抽樣的方式選出158例患者,由調查員對其展開干預。培訓內(nèi)容涉及如下知識項目,分別是:心肺復蘇(CPR)(單人法)、CPR(雙人法)、環(huán)形加壓包扎止血法、骨折固定法。培訓形式采取現(xiàn)場示范輔以口述解答的形式,每次培訓時間限定在1 h,理論及答疑時間在20 min,患者實踐操作時間限定在40 min。由專人負責錄制各培訓項目視頻,通過電子拷貝形式給到患者,指導其在每日入睡前瀏覽觀看,并將存在疑惑的地方通過微信留言的形式傳達至相應調查員,由調查員于次日再次加以鞏固性指導。每次培訓后,由患者對對應調查員的培訓情況展開調研,以督促調查員進一步改進。調研內(nèi)容涉及:調查員的態(tài)度、表達、語速及授課技巧。由專人負責收集158例患者在培訓前、培訓后的CPR(單人法)、CPR(雙人法)、環(huán)形加壓包扎止血法、骨折固定法等項目的急救技能得分。另外,在結束培訓后,由專人負責收集158例患者對培訓項目的滿意度情況。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行方差分析,χ2檢驗,t檢驗。
2.1老年人急救知識及技能掌握情況 根據(jù)調查,除了醫(yī)療急救電話掌握情況較好(55.2)之外,其余老年人急救知識的掌握情況均較低,均不足30%,見表1。

表1 老年人急救知識掌握情況〔n(%),n=647〕
2.2影響老年人急救知識的單因素分析 老年人急救知識得分與老年人的文化程度、職業(yè)、發(fā)生意外及接受救護培訓有明顯相關性(均P<0.001),見表2。

表2 影響老年人急救知識單因素分析分)
2.3培訓以后急救知識技能掌握情況 培訓前后除醫(yī)療急救電話掌握情況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之外,其余技能較培訓前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0.01,P<0.001)。見表3。

表3 培訓以后急救知識技能掌握情況(n,n=158)
2.4常用急救技能培訓效果分析 CPR(單人法和雙人法)、環(huán)形加壓包扎止血法、上肢骨折固定法的急救技能得分培訓提高(均P<0.001),見表4。

表4 常用急救技能培訓效果分析分,n=158)
2.5急救培訓滿意度調查 從培訓內(nèi)容、培訓時間、培訓方式及培訓人員的態(tài)度、表達等方面可以看出老年人對本次急救培訓整體上比較滿意,見表5。

表5 老年人對急救培訓的滿意度〔n(%),n=158〕
所調查地區(qū)老年人急救知識知之甚少,急救技能掌握程度較差。有學者研究認為培訓非專業(yè)人員急救知識可明顯降低創(chuàng)傷死亡率〔7〕。因此,建議隨著老齡化社會進程的逐年加快,我國老年人口的逐年增多,國家和各級政府應高度重視。老年人的急救能力培訓,盡早將老年人急救培訓提上日程;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與紅十字會等相關機構和部門應向老年人普及急救知識與技能,對老年人積極開展急救知識與技能講座或培訓,以滿足老年人對急救知識與技能的需要,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本調查結果可能與以下原因有關,在本調查對象中,初中 以下文化的老年人多數(shù)為進城養(yǎng)老的農(nóng)民,其見識程度、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較低,而且這些人群在農(nóng)村時很少接觸急救知識,對急救知識與技能的重視程度亦不夠。而初中以上文化的老年人大多為工人、專技崗位和行政管理人員,該類人群的見識程度、理解能力和閱讀能力相對較強,而且企事業(yè)單位人員平時接觸急救知識的機會可能較多,能對其引起一定的重視。因此,在今后開展老年人急救知識與技能培訓時,應加強對初中以下學歷和農(nóng)村老年人的培訓,提高這一類人群對急救知識與技能的重視程度及急救水平。同時本調查結果亦表明接受過急救培訓的老年人對急救知識的掌握要優(yōu)于未參加過急救培訓的老年人,提示開展急救知識與技能培訓能夠提高老年人的急救知識儲備,對其發(fā)生突發(fā)疾病和意外傷害時可能具有幫助作用。
本調查結果表明,老年人希望通過具備一定的急救能力后能在緊急時刻對自己或他人 實施緊急救助。研究顯示老年人對緊急救助等社會服務迫切需求〔5〕。本調查過程中亦了解到老年人期望有關機構、組織能到社區(qū)、基層開展急救知識與技能培訓或講座,幫助空巢老人和遇難時不知所措的老人在緊急時刻采取積極措施應對突發(fā)不良事件。本調查顯示有不足 10%的老年人因擔心急救知識不容易掌握或認為自己能力不夠而不敢實施急救技能,進而不愿參加急救培訓。這可能與以下原因有關,首先老年人的理解力、記憶力、視聽覺、靈活性以及反應能力下降,不方便實施緊急救助;其次老年人可能擔心引起糾紛而承擔責任。老年人的智力仍有可塑性,堅持用腦對維護老年人的智力和社會功能具有積極作用,因此老年人依然要發(fā)揮余熱,既要提高自身智力,維護社會功能,又要發(fā)揮其在社會中的引領和模范作用。與此同時,也提示國家和政府職能部門加快完善急救法律法規(guī),提高公民基本道德素質的必要性。
本調查結果與蘇運輝等〔8〕、姚紅瑛〔9〕研究結果是一致的,說明老年人尚具有較強的即時理解、接受以及記憶能力,對老年人開展 急救知識培訓,可明顯提高其對急救知識的掌握水平。因此隨著我國老年人口的 逐年增多,國家和政府應積極將老年人的急救培訓工作納入有關管理部門,相關部門、機構、組織聯(lián)動,定期組織并鼓勵老年人參加急救知識培訓或講座,提高急救意識和急救知識水平。
本研究結果提示在今后開展老年人急救技能培訓時,應對每項技能的每個操作步驟進行詳細指導,不但要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還要提高急救技能的精準性和規(guī)范性,避免因動作不規(guī)范、手法不準確、不嫻熟而影響急救效果,甚至導致救護適得其反。要從細節(jié)處入手,增強老年人對急救技能要領的把握,提高急救技能質量,真正達到對老年人開展急救技能培訓的目的。
本研究結果提示本次基于老年人意愿和需求的急救知識與技能培訓能夠滿足老年人對培訓內(nèi)容的需要,在對老年人實施急救培訓前有必要對老年人進行訪談,以了解其內(nèi)心對急救知識與技能的真正需要,了解老年人更加青睞的培訓形式和更符合老年人身心特點的培訓時間。
綜上,老年人對開展急救知識與技能培訓的意愿強烈,應滿足老年人對緊急救護知識和技能的需求。老年人急救知識與技能匱乏,其掌握水平與老年人的文化程度、職業(yè)和是否參加過急救培訓有關。急救培訓后老年人的急救知識與技能得分較培訓前均有提高,應加大對老年人急救知識與技能培訓的力度,積極開展老年人急救講座和培訓,提高其急救知識與技能水平〔10〕。基于培訓需求和意愿的老年人急救知識與技能培訓方案符合老年人生理心理特點,能夠滿足其對急救培訓內(nèi)容、時間和培訓形式的需求,提高急救能力,因目前我國老年人的急救培訓工作尚未有專門機構負責,因此建議政府職能部門、社會團體組織、醫(yī)學高等院校和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機構等組建老年人急救培訓聯(lián)盟,向老年大學、養(yǎng)老院、托老所等老年人聚集地帶,宣傳和普及急救知識和技能,從而擴大社會影響力,提高老年人的急救意識,提升急救能力〔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