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蓮
【摘? ? 要】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展,閱讀在社會的發展過程中一直起著重要作用。閱讀對學生的發展與成長也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幫助學生提升整本書閱讀的效率,本文就小學生整本書閱讀指導的方法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生? 整本書閱讀? 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4.054
如何做到有效閱讀一直是被熱議的話題,也成為了很多教育工作者的研究方向。俗話說:“種樹的最佳時間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現在。”閱讀也有著同樣的道理,大多數小學生的閱讀水平較低,閱讀量相對較少,還沒有形成一定的閱讀意識。這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提升學生對整本書閱讀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讓學生在不斷的閱讀中獲取知識,提升文化素養,讓閱讀成為學生打開知識的鑰匙。
一、掌握良好的閱讀方法
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非常重要,每個年齡段選擇適合閱讀的書籍也是極其重要的,教師要引導和幫助學生,才能讓學生在閱讀中受益,做到有效閱讀。良好的閱讀方法也是獲取成功的要素之一。在閱讀之前,學生先要了解所要閱讀作品的寫作背景和簡介,這樣才能明白寫作方向,在閱讀的過程中才能有正確的思考方向。并且小學生的閱讀能力相對較弱,如果在不了解寫作背景的情況下直接閱讀,會出現看不懂的情況,閱讀也是走馬觀花,看完就忘,不會形成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學生對書本的理解程度也會降低。學生在閱讀之前,教師需要對整本書進行背景介紹,讓學生對整本書形成一種熟悉感,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閱讀,也能促進整本書閱讀的有效性。
相對于學生平時的文章閱讀,整本書的閱讀字數相對較多,閱讀花費的時間較長,學生在還沒閱讀之前就會產生一定的抵觸心理,教師要幫助學生克服這個困難。教師可以用生動幽默的語言對學生講解書本的寫作背景和作者簡介,讓學生了解當時的社會環境,幫助學生更快地進入閱讀狀態,提高閱讀效率。同時教師可以簡要講解一些故事情節,設置故事懸念,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這種方式既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也能讓學生對內容有個大概的了解,既能豐富學生的知識面,也能幫助學生更認真地對待閱讀,提高學生整本書閱讀的能力。
二、制定合理的閱讀計劃
合理的計劃能讓事情更好地進行,閱讀也不例外。小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較低,為了促進小學生整本書閱讀的有效進行,教師可以制定一系列的閱讀計劃幫助學生進行有效閱讀,也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如果學生沒有合理的閱讀計劃,有些學生會由于貪玩,在幾個月內都無法看完一本書,也有些學生幾天之內就看完了一本書,看完也就忘記了,不能在閱讀中獲得成長。因此,學生在剛開始閱讀的時候,教師要起到引導作用,幫助學生做好科學合理的閱讀計劃,讓學生按照計劃閱讀,從而達到更好的閱讀效果。
閱讀是一個細水長流的過程,閱讀期間既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過于拖延,這樣才能達到更好的閱讀效果。教師可以根據書本的字數,來規定學生閱讀完成的時間,然后分配到每周的閱讀量,做好閱讀時間規劃。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早上閱讀四十分鐘,學生在早晨的時候頭腦相對比較清醒,內心也比較平靜,閱讀效果會更好。然后教師每周可以安排兩節課的閱讀時間,讓學生閱讀,提高他們的閱讀效率。教師也可以制定一項閱讀獎勵機制,讓學生在空余時間進行閱讀,如果學生在規定時間內提前閱讀完整本書,就可以獲取一定的獎勵,當然教師需要通過查看學生的讀書筆記,來確定學生是否認真讀完。良好的閱讀計劃能幫助學生有效閱讀,提高學生整本書閱讀的效果。
三、組織讀書交流會
閱讀既要有輸入,也需要有輸出,學生通過閱讀獲得了知識,也需要一定的交流輸出,才能提高感悟力和閱讀水平。學生通過交流能深度剖析書中內容的真正含義,對整本書的理解奠定了良好的基調。如果學生只是埋頭苦讀,缺少與人交流的機會,在閱讀的時候就會缺乏一定的目的性和動力,也會出現粗略閱讀,不夠細心的情況,產生無效閱讀。教師可以建立一個讀書分享會,通過讀書會的交流,增強學生之間的聯系,建立良好的友誼。同時,學生通過交流各自不同的觀點,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更能提高學生的思辨力。
在閱讀之前,教師可以提前告訴學生讀書交流會上需要分享的內容,讓學生帶著目的和任務閱讀,有助于提高閱讀效率。讀書交流會能讓所有學生都參與進來,更能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學生在交流會上可以分享自己的閱讀方法,如快速閱讀法、分段閱讀法、細節閱讀法等,學生都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在交流中取得進步。學生也可以談論書中的細節描寫、情景鋪墊、作者的行文思路等,對書本進行全面解析與交流,提升對書本的理解能力。
四、引導學生總結讀后感
學生在閱讀后進行知識的歸納總結是很重要的,因此教師應引導進行閱讀后的總結。學生在閱讀的時候產生的靈感和想法,如果不及時寫出來,就容易遺忘,不利于對書本內容的梳理。有些學生只能明白書中的表層意思,而有些學生更能明白其深層含義,讀后感能真實地體現出學生閱讀的深度和淺度,教師通過了解學生的讀后感,可以及時地給學生講解,讓學生產生更深的思考,對學生思想的進步有著積極的作用。
學生在閱讀完整本書之后,可以通過閱讀目錄,在腦海里將內容重新梳理一遍,加深印象,再分析結構,大概寫出故事的開頭、結尾和高潮部分,從而對內容了解得更加透徹。學生也需要重新瀏覽閱讀筆記,重新思考文中所要表達的意思并且寫下自己的感悟。
學生在寫閱讀感受的時候,能夠提高自己的共情能力,將自己融入到作品中,感受作者寫作的初衷,進一步升華思想,提高閱讀的成效。
隨著碎片化閱讀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無法靜下心來去閱讀整本書,學生整本書閱讀的興趣需要從小培養,在閱讀中不斷積累經驗和知識,為學生的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整本書閱讀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但是不能投機取巧,學生需要腳踏實地,保持良好的閱讀態度,才能做到有效閱讀。【課題:本文系江津區教育科學規劃專項課題:小學生整本書閱讀策略的研究, 編號:20192096】
參考文獻
[1]喻曉琴.小學整本書閱讀導讀的問題及實踐策略[J].教育科學論壇,2021,(23):35-37.
[2]劉鳳蘭.小學整本書閱讀指導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2021,(2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