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
【摘? ? 要】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讓學生更有效地進行閱讀,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和語文素養,是教師當前執教的重點。在本文中,筆者就將以此為主題,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進行閱讀,使語文教學能夠更好地落到實處展開具體的探討。希望借此機會能夠探索出一些更有效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高中語文? 學生閱讀? 教學方法? 指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4.103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著重點之一,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夠直接反映學生語文思維、語言、認知等能力水平的高低。可以說,搞好語文閱讀教學,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對語文教學工作起到促進作用,同時還能夠使學生的語文修養和思想品德等素質受到良好的熏陶。基于此,筆者認為,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進一步做好閱讀指導教學,將相關教學工作更好地落實下去,引導學生更好地進行閱讀學習,
一、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俗話說:“入幽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學習氛圍和環境對于學生學習也是如此,學習的氛圍好、環境好,就能夠對學生的學習產生很好的促進作用。古時孟子的母親帶著孟子三遷家宅,正是認識到了這一點,從而讓孟子接受到了更好的教育,為其成為文化大師奠定了基礎。
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也應當充分認識到這一點,要在教學中通過各種方式為引導學生進行語文閱讀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比如在教室里設置一個“讀書角”,給學生提供一個專門進行閱讀的地方,保持較為安靜整潔的環境,同時在教學中大力宣傳閱讀的重要性,鼓勵和引導更多的學生閱讀,暢游書海。從多方面著手,使班級乃至整個校園都能夠形成一個較為良好的崇尚書香、崇尚閱讀的文化學習氛圍。
二、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我國有這樣一句俗語:“一日不讀口生,一日不寫手生。”簡短的一句話道盡了堅持的重要性,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點明了在學習的同時調動手和口的重要性。因此,在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時,教師要多對學生進行鼓勵,增強其學習信念,鼓舞其學習信心,讓其能夠更好地堅持下去。要堅信水滴石穿絕非一日之功,而是堅持不懈的結果。在閱讀學習中,學生必須要有這樣的學習信念,才能夠更好地投入其中,最終迎來勝利的喜悅。所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通過良好閱讀習慣的助力,使學生在進行閱讀時能夠更加有效率和質量。比如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給學生布置寫閱讀筆記的任務,讓學生學會勾畫閱讀內容的重點,學會摘抄概括閱讀內容的精彩內容,等等。這些都是能夠促成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有效措施,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可以進行一定的采用。
三、將課內課外閱讀進行有效結合
課內和課外相結合的閱讀,可以更好地保證學生在對語文課內知識掌握的基礎上擴展知識面。學生通過課外閱讀,可以更好地豐富自己的語文知識儲備量,幫助自己更好地理解課內知識點。比如筆者整理了非常多的寫作素材供學生閱讀,這些素材包括各種故事和古詩詞以及名言警句等等,這些知識是對高中語文課內知識的一個補充,很好地填補了課內教學內容的缺陷。學生在閱讀這些內容之后,對高中語文知識的整體把握度會更高。基于以上原因,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指導學生進行閱讀一定要堅持課內課外相統一。
四、閱讀要有一定的交流性
很多學生在閱讀時,喜歡一個人細細地品味書中蘊含的意味,這是一種實現知識內化的良好方式。但是這種方式只適合少數人,更多的學生并不具備這樣的內化能力。因此,學生在進行閱讀學習時,一定不能閉門造車,而是應當和身邊的老師和同學多交流,以此來活躍自己的思想,讓自己的思路能夠變得更加開闊。朱熹說得好:“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浩如煙海的書籍就是“活水”的來源,通過閱讀學生將源源不斷的“活水”引到了水渠中。但是“活水”引到了這一步還不夠,因為沒有水流與水流之間的碰撞,那么“活水”在水渠中也會變得一灘死寂。讓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讓學生閱讀具有一定的交流性,就是為了讓學生之間的思緒碰撞出火花,讓“活水”產生碰撞,讓水渠內的世界變得更加精彩。這樣做有利于更好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通過閱讀后的交流產生更多新的思路。
五、閱讀內容體裁要多樣
就目前高中學生的閱讀情況來看,學生的閱讀量還是比較客觀的,但是其閱讀質量卻令人堪憂。因為很多學生沉迷于言情、玄幻等類型的網絡小說,這些網絡小說的故事框架大多建立在虛擬的世界基礎上,水平良莠不齊,其中輸注的部分思想也比較偏激,甚至具有一定的煽動性,或者包含一些暴力低俗的內容。這對于三觀還不夠成熟的高中學生來說會產生很大的不良影響。基于這樣的原因,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時,應當對其閱讀書目進行一定的指導,幫助學生選擇內容更加健康、積極、向上的書籍,閱讀書籍的類型和體裁也應當盡可能多樣,如小說、詩歌、散文、自傳等等,體裁不限,引導學生多讀一些經典的作品。這樣更能夠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和魅力,從書中汲取到更多的營養,更好地幫助學生完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六、語文閱讀要有一定的輸出
在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時,筆者常常思考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才能讓學生將閱讀的內容盡可能內化,從而轉變為屬于學生自己的東西。最終筆者總結了這樣的經驗,那就是要讓學生在閱讀后有一定的輸出。這里的輸出是指學生在進行閱讀之后,結合自己的思想觀念,通過演、講、讀、寫等多種形式將自己在閱讀中學到的內容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比如,教師給學生布置一定的閱讀任務,在學生完成閱讀任務之后,讓其圍繞閱讀內容寫一篇讀后感、閱讀筆記,或者讓學生模仿閱讀內容的片段進行仿寫等等。字數不一定要多,但是一定要言之有物,要講究質量。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做到有效輸出,從而促進學生將閱讀內容內化。
浩如煙海的書籍就像是一堆堆等待人們挖掘的寶藏,怎樣才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發現這些寶藏,并且將寶藏中的財富充分吸收,然后化為己用,是很講究方法策略的。顯然,高中階段的學生在這方面是缺乏經驗的,教師的指導在這種時候就顯得尤為重要。作為人民教師,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搞好學生的閱讀指導工作,加強語文閱讀教學工作,使學生能夠在語文閱讀學習中汲取到更多的養分,從而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吉驍智.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培養[J].才智,2019,000(022):190.
[2]林美清.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營造人文精神的教學氛圍[J].明日,2018,000(03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