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紫姍
摘要:小班幼兒良好的生活常規有助于人的發展。本文主要闡述了建立小班幼兒生活常規的價值,探索培養小班幼兒良好的生活常規的有效策略,為廣大幼教同行提供可借鑒的方法,促進幼兒成長。
關鍵詞:小班;生活常規;策略
小班幼兒在生活自理方面并不理想,幼兒園是幼兒初次接觸社會的轉折點,這個轉折同時也是幼兒培養良好的習慣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的關鍵時期。因此,在小班幼兒步入幼兒園的時候,作為教師要重視對幼兒生活常規的培養。
一、培養小班幼兒良好的生活常規的價值
(一)幼兒層面
幼兒剛步入幼兒園,對周圍的一切都不熟悉,幼兒園是一個小群體,生活常規的培養對于幼兒剛步入幼兒園來講尤為重要,在幼兒的成長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不但能養成終生受益的生活行為習慣,還能促進其適應集體生活。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標志,也是其它領域學習與發展的基礎”,可見良好的生活常規奠基了幼兒其它領域的學習,促進了幼兒學習品質的提升。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規,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為,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蒙臺梭利主張“以兒童為主”的兒童觀,提倡通過激發幼兒的“內在紀律”讓幼兒形成積極主動的紀律意識,逐漸形成良好的常規。林泳梅認為:“學前兒童的常規行為習慣的發展實質就是由他律轉化為自律的過程”,自律是終身學習與發展所必需的寶貴品質,可見幼兒學會自我管理,是幼兒生活常規的終極目標。
(二)教師層面
小班幼兒年齡小,生活自理能力不足,社會適應能力差,教師一方面要盡快緩解幼兒的入園焦慮,一方面還要開展教育教學活動,讓幼兒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幼兒園的各環節又是環環相扣,緊密相連的,常規沒培養好會造成很多不必要的等待環節,也會讓教學活動無法進展或進展速度緩慢。在幼兒園的教育實踐中,如果在小班階段生活常規沒有培養好,養成了不良的行為習慣,無疑會增添教師的負擔,因此,教師從幼兒一入園就開始注重幼兒的生活常規培養將有助于確保班級各活動環節在三年的幼兒園生活中的順利進行,有利于班級管理,也會使教師更加輕松。
二、多途徑培養小班幼兒生活常規的有效策略
(一)科學認知,靈活調整
教師對于生活常規教育不重視、目標不明確、內容把握不準確都制約著幼兒良好生活常規的培養,教師的一些錯誤觀念會影響幼兒身心發展。在班額明顯高于國家規定和孩子嬌生慣養的情況下,有些教師認為安靜的班級氛圍、培養“聽話”的孩子就是常規好,幼兒在教師的掌控中,教師處于高控的狀態,以一個管理者、教育者的角色進行自我定位,使幼兒在約束的環境中成長,不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和自主意識的培養。
教育和保育是不分家的,要注重保教結合,三位教師的分工和站位明確,一日生活流程和分工細則牢記,形成合力,在出現意外狀況時,要靈活處理。
(二)要求統一,尊重幼兒
《幼兒園工作規程》提出:“建立必要的合理的常規,堅持一貫性、一致性和靈活性的原則”⑤。在幼兒建立規則意識時,三位教師的要求要一致,如果教師隨意要求幼兒,不統一要求會讓幼兒無所適從,不但不利于幼兒常規的培養,還會打亂幼兒內在的秩序。
案例一:
戶外活動前,主班召集全體幼兒說明中型玩具的要求,規則中有“玩滑滑梯需從樓梯處上,滑梯處滑下來”,A幼兒在玩的過程中并未按照要求而是直接從滑梯處走上去,B幼兒看見了告之配班,A幼兒一聽到趕緊滑完就跑掉了,配班沒有做任何行動。
不管是保育老師還是主配班,都要堅持制定的規則,而且在制定新規則的時候,要將之告之其他兩位教師。
幼兒是班級中的一員,參與規則的制定將有助于幼兒遵守規則。裘指揮認為可以通過讓幼兒加入到一些班級規則的制定,讓幼兒也成為規則的制定者與遵守者,這有利于幼兒良好常規習慣的養成。
(三)循序漸進,持之以恒
小班幼兒年齡小,自控能力差,可能一個問題還沒解決就會出現新問題,常規的培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在制定規則的時候,厘清哪些是亟待解決的。因此,在跟蹤的過程中,需要設定該階段需要重點關注和解決的生活常規行為,并且要持之以恒地關注,避免松懈,出現不良行為習慣時及時提醒幼兒。
(四)面向全體,關注個別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兒發展進程中的個別差異”①,在生活常規的培養上也是如此。教師首先需要觀察、了解幼兒,分析哪些問題是共性問題,哪些只是個別幼兒會出現的情況,針對性地實施教育,注意因材施教,根據不同的幼兒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如:共性問題需要在集體面前進行教育,也可能要通過教育教學來解決;而少數幼兒會出現的情況,可能需要教師重點關注。
(五)及時反思,不斷提升
幼兒教師良好的自我反思能力是促進其專業能力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⑦在我園有日計劃的制定與反思,日計劃是上周五制定的,可根據實際情況彈性調整。反思是每天都需要的,等幼兒離園了,三個教師坐在一起,反思一天下來孩子的情況和調整計劃。及時反思幫助教師梳理一天的流程及需要改善的地方,對于教師和幼兒的成長是有益的。
(六)豐富方法,經驗總結
生活常規的建立目的在于通過樹立幼兒紀律意識最終實現幼兒的自由,反對通過懲戒、訓斥、威脅等方法約束、管制、塑造幼兒的品質,關于幼兒常規教育的培養有多種方法。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認為幼兒可以通過模仿學習其他人的行為,小班幼兒特別喜愛模仿,因此,教師應采取鼓勵的語言表揚正確的行為,引起同伴的關注,進而引發幼兒學習模仿。同時,教師作為幼兒極易效仿的對象,也要規范自己的行為起到榜樣的作用。
(七)家園共育,形成合力
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因為家庭對培養幼兒生活常規的忽視和怠慢,“5+2=0”的現象時有發生,因此,幼兒教師要及時和家長深度溝通,家長應建立科學的觀念,支持、理解和配合教師,形成一股合力推動幼兒良好的生活常規培養。
總而言之,幼兒良好生活常規的培養需要引起教師和家長的重視,幼兒教師必須保持絕對的耐心,用靈活多樣的策略,樹立幼兒的紀律意識,最終實現幼兒的自律。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建安新村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