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衍飛


數學文化融入課堂教學,可以彌補傳統數學教學的不足。引導學生經歷數學家創造與發展知識的過程,幫助學生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感悟數學家的思想,把握數學的本質。同時,還能增強學生對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數學的育人功能。
“居家學習”條件下,濟寧學院附小太白湖校區一年級數學線上教學,將數學文化逐漸融入數學教學中。幫助學生認識數學、學習數學和應用數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
一、了解歷史,感悟智慧
推薦視頻《古代計時工具》,讓學生認識古代的計時工具,探索計時的原理,學習古人的智慧。
教師自制微視頻《人民幣的面值》,帶領學生一起解密人民幣中的數學知識,讓學生了解人民幣中的“重要數”。在鞏固所學知識的同時,充分感受數學既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
教師自制微課《中國古代的貨幣》,為學生帶上時空穿梭鏡,感受勤勞智慧的古人是如何交換物品。同時,認識人民幣的演變歷程,了解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感悟古人的智慧。
二、探索奧秘,增趣益智
教師自制微課《奇妙一筆畫》為學生帶來不一樣的課堂體驗。數學與藝術融合,探索“一筆畫”的奧秘,尋求多種方法,發散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師自制微課《有趣的數獨游戲》,突顯數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鍛煉學生的思維。
三、動手操作,實踐體驗
學生自主探究,交流互動,親子間互動進行擺小棒、撥計數器、制作和撥鐘表面,研究學習內容,寓教于樂。
依據小學生愛玩、好動、好奇的特點,教師設計微課《硬幣小游戲》,鍛煉孩子們實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教師根據班級學生需要適時提供學習材料,學生自主拓展研究,師生之間角色互換,采用“你講我聽”的學習方式,體驗當“小老師”的樂趣。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表達力、實踐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
四、親子閱讀,情智共生
一年級學生的數學課外閱讀,以親子閱讀的方式為主,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與習慣,借此機會增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組內教師提供前期制作的記錄冊,記錄冊的制作可以幫助學生回顧梳理書籍中的數學知識,感悟書中蘊含的數學文化。
將數學文化合理地融入數學課堂,借助多樣化的活動,讓學生經歷人類社會生產的過程,獲取知識和體驗,逐漸實現數學的育人價值。
通過對學生作業的反饋情況看,益智類的趣味數學或者操作類的活動更受學生歡迎,學生愿意去挑戰,積極地獲得成功的體驗與喜悅。同時這種學習模式吸引了很多家長,尤其是孩子的爸爸參與到活動中來,爸爸相對于媽媽的思維方式或者教育方式,會給孩子帶來不一樣的學習經歷,這一現象對孩子的成長具有很大的幫助。同時,教師只需要說明問題以及提供游戲規則,學生嘗試探索去解決問題,對于教師的教學而言,操作非常方便,更像是學生先學教師后評的教學模式。關于數學史的知識,對資料的要求比較高,一般是結合課本內容進行補充講授,有利于學生建構完整的知識體系,使得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但是,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以及數學與文學藝術,這兩個模塊的內容涉及過少,今后會收集能夠體現數學應用價值的資源,在實際問題情景中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整個過程,學生的自愿參與度比較高,而且通過觀察孩子的活動視頻還能夠發掘孩子們的潛質,教師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已有經驗。無論是教學活動還是資源的收集與整理,對教師的專業素養也是一種歷練與提升。
融入數學文化的教學模式,梳理以下幾點問題。
第一點是缺乏系統的優質資源,教材提供的有關知識非常少,所以教學資源的收集與篩選存在一定的難度,特別是有年級針對性的數學文化素材。解決這方面的問題,需要教師整理本年級甚至小學階段的數學文化素材,然后將素材進行分類整理。為了合理的融入數學文化,我們需要提前制定實施計劃與方案,合理安排課程與時間,做到不強制、不要求而是讓孩子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中來,這樣更能激發孩子的興趣吧!
第二點是缺乏教學時間,相對線下教學而言,教學任務稍重,教材知識會占用更多的時間,因此課堂上數學文化的融入會比較少。解決這一方面的問題,由線上教學的優勢出發,除了課堂上融入數學文化知識,在課堂之外,我們可以錄制視頻或者制作任務單,分享資源給學生,讓學有余力的孩子獲得學習的素材,滿足學生的個性需求。
第三點是完善評價形式,設計特色作業,幫助學生有意義學習。由于是線上教學,通過作業的反饋情況看,不能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所以可以增加問卷調查或者學生講解視頻相結合的方式,調查學生的學習狀況,從而幫助教師更好的設計教學。
關于數學文化融入數學課堂的教學模式,我們仍需進一步學習、研究、探索與實踐。立足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要,讓數學好玩,讓學生愛學。
濟寧市太白湖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