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秋平
素質教育已成為當下教育的核心內容,致力于培養出綜合型人才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學生應具備良好的道德素養和文化基礎。同時,教師還要提高對學生心理素質的重視,特別是留守學生。留守學生的心理比較脆弱,教師應該給予其更多的關注,培養其向上樂觀的心態,將德育功能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徹底激發出來,提升其課堂調控能力,實現留守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
一、農村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留守學生教育問題是目前我國教育體系當中非常突出的一個問題,想要從根本上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事業均衡性發展,彌補教育實踐當中的缺失,就必須把有效開展留守學生教育作為重中之重。而立德樹人、以德為先又是學校教育的根本,所以農村留守學生教育要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積極研究做好德育工作的實踐方法,以便彌補留守學生在思想品德素質發展方面存在的缺失,完善留守學生的人格,為他們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兒童是國家的希望與未來,未來的事業還需要依靠他們建設,所以學校要高度重視農村留守學生這一群體,用科學完善的德育教育對他們進行引導和支持,彌補他們在性格方面的缺失,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質,改變其學習當中的不良習慣。考慮到德育教育的突出價值和日益嚴峻的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抓好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的德育教育成為了當務之急。教育工作者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要堅持從實際情況出發及時發現,并彌補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不斷壯大德育教育力量,通過家校聯合的方法,推動德育教育的完善化與科學化推進。
二、留守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現狀
(一)農村教學條件落后
農村辦學和城市辦學相比,存在先天的差距和差異。相對于城市學校,農村教學硬件條件相對落后,教學設施不能完全滿足學生的教學需求。農村缺少高素質的師資力量,請不來、留不住業務水平高的教師。學生學前基礎差,大多數家長文化素質不高,缺乏配合學校進行家庭教育的能力。
(二)家庭教育嚴重缺失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教育,孩子最初接觸的環境就是家庭。在我國的大多數家庭中,父親是家里的頂梁柱,支撐著整個家庭,肩負培養孩子的責任。而母親的主要責任則是照顧孩子的情感與生活。但當下,由于城市經濟高速發展,大多數農村家庭中的父母或其中一方為了家庭不得不外出打工,從而留下了越來越多的留守學生。這些留守學生大多都是與祖父母,或其他親戚生活,家庭教育結構的完整性受到了嚴重破壞,隔代教育成為常見現象,嚴重阻礙了留守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發展。
(三)社會現實與學校傳統德育教育內容觀念之間存在沖突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傳統道德和思想不斷發生變化和發展,社會價值體系不斷重構,導致社會現實與學校傳統德育教育出現了沖突。越來越多的誘惑和干擾、不良風氣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長。
三、核心素養下留守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育并存的主要策略
(一)教材設計的更具生活性
青少年時期是學生形成道德觀、善惡觀的主要階段。當今社會,網絡全球化,網絡信息良莠不齊,有著很多誘惑因素,在進行學生道德教育時,心理健康課程和生活實踐是重要手段。由此可知,在進行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時,需結合學生實際生活,將生活氣息引入課堂,可以重點關注學生感興趣的熱點問題,從而為教材設計奠定基礎。
(二)構建代管家長制度,彌補家庭教育缺失性
首先,學校可以通過構建代管家長制度的德育策略,加強對留守學生的關心和關注,及時發現他們在思想道德品質方面存在的問題,了解他們的內在需求。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學校可將農村留守學生依照比例分配給每個授課教師,讓他們擔任代管家長。而代管家長就如同是留守學生的父母,給予全方位照料,涉及到學習、生活、心理、身體等方方面面,通過與留守學生的相處和交流,發現他們的問題和亮點,以便在德育指導當中運用更具針對性的方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注意針對留守學生制作專門的成長記錄檔案,記錄他們在成長進步當中的點點滴滴滴,以便加強反思調整以及歸納總結,為進一步的教育指導和改進打下基礎。
(三)加大對農村辦學的投入
改善農村的硬件教學條件,讓農村的學生也能獲得城市學校的教學條件,滿足學生的教學需求,增加學生的學校榮譽感。提高農村教師待遇,吸引更多優秀教師。通過“請進來、走出去”,增加農村教師與城市教師間的交流,提高農村教師的業務水平和教學理念,掌握先進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德育教學工作的開展。
(四)重視對農村留守學生的德育教育教學,培養他們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大多數農村地區的學生往往都是留守學生,他們的父母常年在外務工,很少有時間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這在很大一定程度上就會造成他們的德育教育缺失,甚至讓他們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因此,作為農村學校的老師,我們要重視對農村留守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重視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他們正確看待和解決疑難問題的能力,引導他們樹立自己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德育健康教育活動應該貫穿農村學校學生教育教學的始終,尤其是在階段就應該培養這些學生養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這是十分重要的。由于農村留守學生教育教學的特殊性,老師在日常的德育教學工作中就應該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對這些留守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應該根據他們每個人具體的德育發展行為為他們制定一些積極有效的德育健康教育輔導方案,把重點放在對這些農村留守學生的心理疏導上。
(五)引進先進德育教學理念
學校應當積極與教育部門溝通,及時了解時事政策變化,提高德育教學工作的效果。與有經驗的學校建立長效的交流學習機制,多溝通學習其他學校的先進教學經驗,多實踐,進一步提高德育教育水平。從單一的“唯分數論”到全面的素質教育,可以避免德育教育被忽視、軟化,重視德育教育工作,把流為形式的德育工作擺到正確的位置上來,為學生的思想德育打下堅實基礎。
綜上可知,留守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同等重要。這不僅僅只是家庭問題,同時還需要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深化發展。在核心素養的大背景下,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并存是當前留守學生最需要解決的難題,因此本文根據個人經驗,提出來解決這一難題的有效策略,從而促進留守學生道德教育發展,使他們可以健康快樂地成長。
山東省禹城市倫鎮李茂芝學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