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步伐日益加快,越來越多的學生有機會接觸到外國文化,也能夠與外國人士進行交流和學習。英語作為當前世界上使用最為廣泛的語言,已經成為跨文化交際的必備工具之一。當前眾多高校的英語教學,已經開始著重強化學生的英語交流能力。教學實踐表明,若能夠將跨文化交際理論與當前英語課堂相結合,不僅有利于教師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同時也可以促進學生英語文化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理論;高校英語;英語教學
【作者簡介】袁群英(1979-),女,漢族,山東日照人,曲阜師范大學日照校區公共外語教學部,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際。
引言
隨著互聯網以及智能手機的不斷普及,如今的大學生可以隨時了解西方文化和國外的生活。由于大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英語文化基礎,因此這種文化積累能夠促進英語對學習,最終目的還是要達到學以致用,能夠用英語進行交流,具備深厚的文化儲備就能夠有效避免交流過程中所出現的各種錯誤,最終實現提升教學質量。
一、跨文化交際理論的含義
首先,英語文化和中華文化屬于兩種不同類型的文化體系,因此學生在應用英語進行交流時屬于跨文化交際。在這個過程中要幫助學生提高見識,樹立自信心,通過交流從深層次上了解英語文化。為了提高交際質量,老師需要在平時采用多種手段讓學生接觸英語文化,學生具備了跨交際能力,其積極意義不僅僅只在于提升英語成績,還包括以下三方面。
1.提高英語學習興趣。由于英語和漢語屬于不同的文化體系。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必然會面臨諸多問題。學生不僅要學習大量的詞匯和短語,同時也需要掌握語言運用技巧。此外,傳統的教學方式更加注重內容的記憶,以至于學習過程變得極其枯燥無味,很容易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因此為了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欲望,有必要融入對英語文化的講解和分析,以興趣為支點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此外還有必要逐步增加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能夠主動地應用英語思維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在無形中提升了學習質量,也樹立了學習好英語的自信心。
2.提高交流的正確率。由于英語和漢語在表達方式上存在很大的不同之處,因此學生用漢語思維進行英語交流時必然會產生錯誤。不少人在與陌生人交流時,大多數會詢問對方的年齡、收入、婚姻等方面情況。但是在英語文化中,這些都被看作是對個人隱私的侵犯,甚至還有可能會導致對方的憤怒,交流也就無法繼續下去。因此在授課過程中就有必要加入跨文化交際內容,學生對這些知識內容有所掌握就能夠有效規避交流過程中可能犯的錯誤,此外也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英語知識包括文化、詞匯、短語等等,因此在進行交流時,作為學生能夠將這些知識精準的運用,那么必然會極大提升交流正確率樹立自信心。
3.構建多類型思維體系。當前對于大學生的培養,首要內容在于對思維體系的建設,學生從小就受到中華文化的耳濡目染,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構建極為完整的中華文化體系。而隨著社會發展進程的不斷加快,以及對外交流的實際需要,因此有必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英語文化體系,使得這兩種文化能夠有效融合,讓學生的思想產生碰撞,能夠更為客觀地看待周圍的事物,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對現有文化體系的完善和優化,這對于發揚學生的探究精神以及積極學習起到了促進作用。
二、跨文化交際培養在英語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當前的高等院校英語課堂教學中,雖然很多老師意識到需要將英語文化融入實際教學中,但由于教材和教學方法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因此這項工作遲遲無法順利開展,縱使老師使出了渾身解數也不能達到教學目標。原因就在于現有的英語教材中有關文化交際的知識點少之又少,教材的內容基本上是以詞匯文章的結構分析為主,還是延續了知識記憶型的教學方式,因此是無法培養跨文化思維。另一方面,關于文化方面的知識點,大多數是以課外知識形式出現的,無法得到學生和老師的重視。而教材中涉及的交際內容,大多數是以講解或者口語練習形式開展,老師也沒有針對這部分內容進行情景創設,這些問題都極大阻礙了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升。
三、跨文化交際理論與英語課堂結合的措施
1.教育方法選擇。當前教學中,已經根據高校學生自身特點開發了不同的教學方法。但是在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過程中,其目標就在于讓學生充分了解英語文化的內涵,從而正確熟練地使用英語,這就要求老師能夠全面掌握英語文化體系。但是在當前的授課過程中,老師反而將更多的精力用于講解基礎文化知識,對于知識背后的文化思想很少觸及,大多是點到即止。因此就需要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轉變思想,以講解文化為主,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基礎知識,這樣才能更好地達成教育目的。而在能力培養方面,要求學生能夠熟練使用英語進行交流,要積極規避因漢語思維所帶來的錯誤,這就對英語應用實踐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此外,為了有效提高學習質量,讓學生加大交流力度,需要以小組的形式用英語進行深入交流,學生在無形之中也提升了英語文化思想。此外,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具備對知識的繼續探究能力,通過對合作學習方法的應用,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語文化體系,對于提高教學質量會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2.教學方法的融合。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授課形式包括課堂授課和其他模式下的授課,課文的主要內容是對重點知識的探究以及對英語文化體系的介紹。老師可通過網絡向學生發放學習資料,以便學生根據這些資料對一些基礎性英語知識展開自主學習,老師需要在合作學習方法上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同時在這個過程當中,老師應當有選擇地加入各個學習小組中,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老師詳細解答,這有利于學生掌握相關知識、提高學習質量,為課堂授課有效開展打下堅實基礎。此外,不僅僅只是包括課堂教學,在任何時間都可以開展。由于翻轉課堂能夠將課前和課后的兩個時間段有效地銜接起來,但是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往往在課堂上為學生詳細講解英語文化體系,至于課后,大多數僅僅只是鞏固所教授的知識。而合作學習法的應用能夠讓學生在課后時間進行深度交流,學生之間相互幫助,使小組成員在學習中所產生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不僅提高了學生對學習英語文化的興趣,同時也加強了其對基礎知識的鞏固。
3.授課體系構建。在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過程中,為了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構建英語思維模式,老師需要對現有授課體系進行革新。從整體上來看,最終的培養目標是為了讓學生構建相對完整的英語文化體系。從局部來看,是為了對部分內容進行優化,并且確定每節課的教學內容,以此實現學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養。比如在歐美文化中,對于個人隱私的保護相對比較嚴格,這點與我們中華文化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詢問女孩子的年齡,顯然是對交流對象的不尊重,老師的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全面地了解兩種文化的差異性。而局部授課的目的在于對這種差異性進行詳細講解,不僅包括隱私問題,同時還有風俗以及人文方面的不同。除此之外,還需要在授課過程中對這些內容進行詳細講解,從而實現填充局部目標,最終提升教學質量,還可以為學生提供相應的閱讀材料,以此提高學生對授課內容的認知。
4.轉變教學觀念。傳統的教學觀念主要是老師對課文中的各個知識點進行詳細講解,這種教學模式無法從根本上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課堂教學效果也無法達到最終目標。尤其是在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中,老師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采用多種手段提高教學效果。比如有一首流行英語歌曲,名字叫Hall of Fame,其中有一句歌詞,大意是“ You could be the greatest, you can be the best”。通過閱讀我們可以發現,最后一個詞好像押韻,其實在英語中還包括前押韻形式,而漢字的押韻通常來說是在后面,尤其是尾字上,因此就可以在課堂上向學生多多講解不同的押韻方式,再結合漢語文化的不同之處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可以很清晰地發現兩種語言體系的不同之處。以問題為導向積極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才能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5.教學內容拓展。雖然當前的高校英語教材中也會涉及對英語文化的講解,但總的來說是淺嘗輒止,更多的還是對語言結構以及詞匯等方面的講解。此外,如果只是圍繞教材開展學習,學生也會對英語逐漸失去興趣。所以在進行授課時,老師需要堅持以興趣為導向,在內容上進行拓展采用各種方式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此外,還可以結合中西方的歷史文化,讓學生從枯燥的課堂學習中回到現實的話題,從而提高了學習興趣,接下來以小組的形式開展討論,不僅有利于鍛煉口語表達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也得到了相應提高。最后,老師需要對學生所學習的知識進行鞏固,以此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為今后的學習和文化交際打下堅實基礎。
四、結語
總而言之,現階段各大高校為了實現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開始對現有課堂教學進行全面調整。在實際教學中,老師需要積極改變傳統觀念,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通過設定教學目標不斷優化授課體系,積極拓展授課內容,從而達成教學目的,實現對學生個性化培養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岳曼曼.跨文化交際理論下高校英語教學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6,32(08):43-45.
[2]焦穎婕,孔維斌.基于跨文化交際學理論的高校英語演講課程設計[J].海外英語,2015(24):81-82.
[3]楊志萍.跨文化交際理論與高校英語課堂結合的高效教學[J].現代交際,2015(04):214.
[4]王春鳳,郭玉鑫.建構主義理論視閾下的獨立本科高校英語專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4(07):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