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德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農業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鄉村振興是三農工作的抓手,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抓手,品牌強盛是產業興旺的抓手,數智賦能是品牌建設的抓手。
作為農業和農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畜牧業發展在“雙循環”戰略格局下正面臨新的形勢,需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速轉型升級,實現由傳統向現代、由粗放到精細、由低效向高效的高質量發展。
對中國農業企業而言,數智化既是全新機遇,也是全新挑戰,更給農業企業家帶來新一輪的焦慮與壓力。企業家過去的焦慮和壓力主要來自經濟下行及國際市場環境的急劇變化,但從去年至今,企業家又增添了兩大新焦慮。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經濟影響,許多企業家面臨現金流短缺等焦慮;另一個是疫情加速了對大數據的認知,催生了數字化的加速應用,企業家普遍意識到數字化轉型是大趨勢,但要不要快速跟進,如何轉型,如何投入,投入多少,許多企業家心里沒底。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的數字化時代與世界是同步的,而且在應用層面還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實現了加速應用。所以,我們不能僅僅將數字化與智能化當成是一種技術或者工具,它代表了一個全新時代的到來,是農牧生產與品質生活的“人機物”三元融合的新的生產方式、新的產業組織方式,甚至是新的生活方式,它關乎著中國農牧企業的全球競爭力。
畜牧業的轉型機遇
目前畜牧業到了新的轉型升級的節點,從散養到規模化、標準化、現代化,再到智能化、信息化。從經營角度講,適度規模化、標準化,是大勢所趨;從生產角度看,科學養殖是必然趨勢,減少飼料浪費,增加轉換效率,從而讓有限的畜禽生產更多的肉蛋奶;從效能角度講,畜牧業全鏈條的智能化、數據化,從面向群體的粗放式管理轉為面向個體的精細化、及時化管理;從消費角度講,供給側結構改革帶來了新機遇,消費更注重健康;從營銷角度看,傳統的大眾消費轉向搶占消費者心智的品牌戰略。
智能畜牧業的發展歷程、痛點和目標
2018年被業內人士稱為智能畜牧的元年,國內智能設備或系統生產企業和平臺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出現,這也預示著國內畜牧業智能時代正式開啟。2019年非洲豬瘟爆發,豬場要盡量減少人豬接觸,加強生物安全管控措施,在這種需求上,基于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技術的智能養豬被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關注,進一步加快了養豬業智能化發展進程。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及非洲豬瘟疫情的疊加,對農業全產業鏈構成了嚴重影響,同時也證明了智能化、無人化是未來農牧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所謂智能畜牧,是將畜牧生產過程中的飼喂、環控、穿戴、監測、稱重等人為操作,用一系列相應的自動化硬件設備來替代,之后通過動物信息傳感器、設施設備傳感器、環境系數傳感器等持續采集數據并上傳到管理軟件進行計算機存儲、監測和智能分析,逐漸形成產業互聯網系統(AIoT),指導生產,提高效能。
目前我們畜牧業信息化存在諸多問題,如信息化的硬件設施薄弱,信息自動獲取、共享程度低;信息融合、綜合分析能力不夠,信息利用率不高;動物生長機制與多元信息間的相互關系研究不夠透徹;個人經驗依賴度高,缺乏智能化養殖裝備、智慧化生產設施;生產信息、管理信息和動物信息獲取過程中存在大量依賴人工觀測、錄入的環節,還無法做到自動監測等。
筆者認為,智能畜牧主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精細化管理。通過數據實時采集、分析和反控制能力,實現了從面向群體的粗放式管理到面向個體的精細化管理的轉變,這是智能養殖的核心優勢。二是數據的集成和數據的決策。在精細化管理的基礎上,通過數據的分析、處理,建立算法模型,利用數據進行科學決策。這是智能養殖需要突破、也是未來畜牧業智能化發展的更重要的需求。借助ABCDER(AIot、Blockchain、Cloud、Data、Edge、AR\VR)等技術手段,自動采集整合牧場全流程環節各項數據,對牧場進行全生命周期的監控、運營及事件預警。而在這個過程中,機器自我學習是突破點:一是智能畜牧是要實現軟件系統與硬件設備能夠按照不同場景進行自主計算,并實現自主精準的決策和互動,最終達到智能化、無人化操作;二是構建精細化養殖模型,如精準飼喂模型、疾病預警模型、環境控制模型等,實現精細化管理。
如何推進畜牧業的數智化進程?筆者認為,一方面要加快智能解決方案的落地;二是要在行業內樹立標桿示范,加強科普;三是聚合科研院校等資源,開展新型人才培養和技術指導;四是充分利用國家相關政策,促進數智化升級。
農牧品牌的價值
中國畜牧業協會會長李希榮在 2019年5月18日中國畜牧業協會智能畜牧分會成立大會上提出:智能畜牧提高產業效能,品牌戰略提升農業價值。
智能化、數字化解決行業的兩個核心痛點:一是效率提升,包括基于大數據提升的ERP、精準化管理、數智科學決策等;二是對品牌戰略的意義,包括基于數字化進程形成的智能溯源,并由此衍生新的商業模式,由傳統的B2B、B2C轉為C2F(消費者反向定制)。
的確,新型農牧業主體需要懂得品牌的規律,洞悉消費的升級需求,認清自己產品的優勢。農產品品牌有著清晰的印記符號和特點,筆者認為,最核心的策劃是做好消費群體定位及產品細分,“搶占消費者心智”。比如,在產品選擇上,要聚焦拳頭產品,要確立戰略大單品或明星產品;在產品根基上,要為品牌找文化,找魂;在產品特點上,要再造新品類,尋求差異化;在產品營銷上,要創新營銷模式,學會善用儀式營銷和社群營銷等模式。
企業的產品很優秀,傳播也很努力,如何解決消費者信任危機?我們都想到了追溯體系,區別于傳統的追溯體系,農牧企業應該建立基于大數據、以區塊鏈技術(Blockchain)為支撐的智能溯源體系。區塊鏈的技術特點:去中心化,多點分布式記賬,不可篡改等。智能溯源體系就是區塊鏈思維加上防偽保真技術。
智能溯源體系應用價值,從消費端上看:區塊鏈溯源,一物一碼,保真防偽;技術保障、質量由第三方監管;個性化定制,衍生新的商業模式。從企業管理來看:區塊鏈管理幫助提升供應鏈效率,實現各環節數據的自動獲取及統一管理,高效打通供應鏈各環節的信息屏障;渠道商管理;客戶管理及大數據。
畜牧業數智化和品牌戰略的愿景
基于數智化的大數據和區塊鏈,硬件設備、產業互聯網系統構成了智能種養殖管理系統、(屠宰)加工系統、物流運輸監管系統、園區管理系統和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智能溯源系統,最終構建出一個種養殖環境舒適、個體生長健康、管理精細高效、產品安全放心、各環節可追溯、消費者信任的農牧品牌生態體系。
基于數智化和品牌戰略,農牧企業實現三大轉型,一是從經營產品到經營客戶價值,客戶主要有三大價值:體驗價值、多元價值和終生價值;二是從經營市場到經營數據,企業應把數字資產作為核心資產;三是從經營企業向經營生態轉型。
數據是對過去和現在的紀錄,更是對未來的研判。筆者認為,農牧企業要順應大勢,加大數字化和信息化的投入,用數字化倒逼技術管理的提升,因為它是未來企業的必然選擇,數字資產是企業的核心資產,數字化轉型是企業的核心戰略,海量數據、算力、算法將成為企業的新核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