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莉萍 吳曉斌 張瑞 劉雅麗
[摘要]本文對電網企業工程數字化審計進行了探索,在“后臺”通過多個系統數據庫支撐構建的多維審計模型監測電網工程建設情況,在“前端”通過可視化輔助分析工具形成數字化審計分析場景,以豐富的數據和圖形化方式直觀展示和分析電網工程建設領域存在的問題和風險,以提高電網建設水平。
[關鍵詞]數字化? ?電網工程? ?關聯模型
一、實施背景
(一)后臺數據亟須打破專業間數據信息壁壘
近年來,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網公司)以集團化運作為核心,深化人財物核心資源集約化管理,強化規劃、建設、運行、檢修、營銷等業務的專業化建設,逐步構建起全新的業務模式和管理運作體系。但部分業務管理依然存在著專業壁壘,專業之間存在協同界面不清晰等現象,亟須提升大數據審計挖掘方法,實現數據信息在企業內無障礙流轉共享,為公司領導決策提供重要支撐、為業務部門提升管理提供幫助、為基層單位解決問題指明方向。
(二)前端平臺亟須應用數據可視化技術開發
目前,大數據審計分析成果在國網公司的應用并不理想,導致相關部門無法直觀獲取審計分析成果,工作效率不高。審計結果中往往包含大量的結果數據,對其進行可視化解讀,有利于提高審計結果運用質量,對數據可視化的實現已有相關成熟的技術,如FineBI、Tableau等,將數據轉換為圖形、圖像、視頻或動畫在屏幕上顯示出來,因此,國網公司亟須進行審計結果數據可視化解讀平臺的設計開發,實現審計結果數據的可視化展示,以增強被審計單位和決策層的認知,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三)電網高質量發展戰略亟須強化審計保障作用
隨著外部環境的不斷變化,以及外部監管的持續加強,國家管理部門對電網企業依法治企管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圍繞電網高質量發展要求,國網公司作出強化審計服務意識,加大特高壓工程、跨區聯網等重點工程審計力度,組織實施電網投資經濟效益后評審,提高投資精準度等統一部署。電網工程作為電網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迫切需要加強項目過程審計監督,及時防范和化解風險隱患,積極探索實踐項目效益審計,促進優化投資結構和提高投資效益,服務打造一流現代化電網。
二、“大后臺+強前端”數字化審計內涵
通過“大后臺”多系統數據庫支撐,構建多維審計模型,監測公司電網工程建設情況;通過“強前端”可視化輔助分析工具形成數字化審計分析場景,以豐富的數據和圖形化方式,直觀展示和分析公司電網工程建設領域存在的問題和風險;通過公司電網運行分析、月度例會等場合推動跨專業、跨部門、跨單位問題高效協同,服務公司各級領導決策和電網建設專業精益管理,從而大幅提高公司電網工程投資效益,支撐管理決策更科學,風險預測預警更及時,切實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和運營成效的持續提升,如圖1所示。
三、構建后臺海量數據庫,全面應用智能挖掘技術
(一)搭建系統平臺,穿透數據通道
數字化審計的基礎是業務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協調相關業務部門,整合電網工程全過程管理涉及的規劃計劃信息管理平臺、經濟法律系統、電子商務平臺、物資集約化管理信息平臺、SAP業務系統和生產管理(PMS2.0)系統等信息系統的功能和數據存儲模式,制訂可行的數據接入方案,通過內網聯接將源業務系統中的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等各業務系統數據接入審計業務數據中間庫,搭建遠程審計業務數據平臺,如圖2所示。
(二)清洗轉化采集數據,提取價值數據
同一業務數據可能存儲于不同信息系統中,有的是工作流程中直接形成的第一數據,有的是從其他業務系統傳輸生成的數據,也有的是手工錄入的數據。開展數字化審計需要對不同系統中存在的同一類別數據進行比對分析,通過不同的審計方法和路徑進一步篩查樣本數據,聚焦審計重點內容,使非現場數據分析能為現場審計提供更精準的目標。信息系統中采集到的電子數據有些是按照計算機語言編寫的,需轉化為審計人員能夠理解并接受的數據,還需對采集到的與審計無關的數據進行清理。此外,審計人員需保持足夠的警惕性,根據工作經驗判斷數據是否真實完整,以規避盲目信任和采用“現成”數據所導致的審計風險。與此同時,審計人員需采取多種方法如分析性復核法、對比分析法、審閱法等,從多個維度如數據的來源、影響因素、異常情況等對數據進行分析,把握審計內容的總體特征。
(三)采集問題特征數據,構建審計分析模型
審計分析模型是利用數據分析的數據公式或邏輯表達式,按照電網工程各環節審計事項應具有的性質或數量關系,通過設定計算、判斷、閾值或限制條件而建立起來的,用于驗證審計事項實際的性質或數量關系,進而對電網工程各業務及流程節點實時作出科學判斷、實時進行預警響應的一種數據分析模型。審計分析模型的構建主要包括審計需求分析、勾稽關系分析、創建審計中間表及構建審計分析模型4個階段,如圖3所示。
1.政策分析數據關聯模型。針對典型問題庫和法規制度庫,將法律法規的定量、定性規定具體化為分析模型中的分組、統計等條件,對反映具體業務內容的特定字段設定判斷、限制等條件,編寫SQL語句(結構化查詢語言)進行查詢、存取數據,或者利用系統提供的便捷檢索功能進行數據查詢。SQL語句功能強大,可以為許多任務提供命令,包括:查詢數據;在表中插入、修改和刪除數據;建立、修改和刪除數據對象;控制數據和數據對象的存取;保證數據庫一致性和完整性等。
2.業務邏輯數據關聯模型。由于同一類業務的數據(數值型數據和非數值型數據)可能在若干系統中以不同形式存在。審計人員需通過對各系統的數據進行對比,如對業務數據與財務數據進行對比,以及外部數據與內部數據對比等,從而發現異常數據。如基建管控系統中的工程開工時間與竣工時間較接近,ERP系統中的會議費金額較大且多為整數等,這些都是不符合正常邏輯的,有可能存在虛假情況。
3.知識經驗數據關聯模型。指審計人員利用工作經驗,判斷關鍵點的數據是否嚴重偏離了常規數據,進而發現異常數據。如在審計某個輸變電工程項目時,審計人員從基建管控系統中看到某安裝環節結束后的退庫物資額為零,而大多情況下此環節會產生一定數量的剩余物資,因此懷疑存在侵吞剩余物資的情況,并將此作為審計線索移交現場核實。
4.歷史案例數據關聯模型。指審計人員從過去歷年的具體案例入手來發現特征,是審計經驗在實踐中的體現和運用。每次審計時,審計人員可在之前類似的審計項目中列舉出特征,然后再用適當的技術和方法直接尋找表現特征的相關數據,從而指導新項目的審計。
(四)建設審計應用場景,拓展全業務分析功能
以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以下簡稱國網山西電力)為例,在全業務統一數據中心數據分析域中獨辟1個應用場景,為電網工程全過程跟蹤審計提供輔助分析,如圖4所示。該場景利用全業務數據中心分析域中已有的規劃計劃系統、ERP系統、SG186營銷系統、PMS系統數據,對公司近三年所有電網工程項目從項目投資計劃和預算管理、工程招投標管理、合同管理、物資管理、工程施工管理、資金和財務核算管理、竣工驗收管理等18個審計規則進行了審計線索的識別和梳理。其功能點主要涉及項目前期流程合規性分析、項目人為拆分判斷、采購招標方式分析、工程進度與財務進度一致性分析、合同付款比例分析、采購流程合規性分析、大額現金支付查詢、項目成本進度趨勢分析、物資退料監控、物資庫存積壓監控等方面。經實踐檢驗,該應用場景通過功能點的特征定義進行違規分析識別,并標記存疑點,指引審計人員重點關注核查。
(五)編制審計指引,提高數據分析規范化水平
全面分析電網工程全過程管理特點,結合日常管理工作的關鍵節點、薄弱環節及以往工程審計發現問題,梳理形成電網工程全過程數字化審計指引,根據問題表現形式建立索引,如構建大數據背景下工程審計數據字典庫、典型問題庫、法規制度庫,指導審計人員快速查找信息,聚焦審計線索,有效開展數字化審計。
(六)實行雙線聯動,實時挖掘分析數據
1.在線監測,實時循環監督。由省一級公司結合年度投資計劃和電網工程計劃,制訂年度數字化審計實施方案。各級審計人員依據審計實施方案,參考審計操作指引開展數字化審計,跟蹤工程進度,通過線上發現疑點和審計線索,穿透業務信息系統查詢疑點線索的原始數據,以直接確認為問題;對不能確定為審計問題的疑點或線索,進一步索取審計資料,分散核查確認。
2.線下輔助,實現縱橫協同。按照數字化審計實施方案,對線上形成的審計疑點清單進行線下核查。審計部門與業務部門橫向協同、縱向核查,通過現場勘察核實情況,追蹤核查原始憑證和單據,與項目建設管理單位相關人員溝通,同時由業務部門協助審計部門分析問題成因,聚焦確認審計問題,提高數字化審計成效。
四、前端引入可視化分析技術,注重數據多維度展示應用
數據分析和可視化使得審計人員能夠找到隱藏在大量和復雜數據背后的有價值的信息,應用Tableau、Python及國內開發的永洪軟件等大數據挖掘工具,形成可視化的柱狀圖、線形圖、餅狀圖等,對審計人員發現異常領域很有幫助。審計人員從簡單的匯總、統計數據分析,向專業數據挖掘方向推進,不需要復雜的編程,僅需要多維數據的拖拉拽組合,就可以創建可視化界面和圖表,如圖5所示(以國網山西電力為例)。
五、應用價值
(一)有助于提高工程建設管理水平
以國網山西電力為例,開展電網工程數字化審計以來,共對工程進度管理預警28次,對庫存物資不足或存放時間過長管理不到位預警56次,即時整改在線審計問題293個,真正做到早發現、早預警、早提醒、早糾正,及時發現問題、管控風險,總體提高了電網工程管理水平。
(二)有助于提高企業投資決策精準度
開展電網項目效益審計,不僅可以提示選定電網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更便于加強對項目建成后經濟效益的客觀評價,同時還兼顧環境、社會效益及可持續性評價,為今后提高電網工程項目的立項決策、充分發揮項目的預期技術經濟效果、提高后續電網工程項目的決策和管理水平提供有益的指導和借鑒。
(三)有助于推進工程審計全覆蓋
運用數字化審計分析模型,采取聯網取數、分析、取證等方式,對涵蓋電網工程投資的海量數據進行篩查、檢索、分析,改變了傳統手工模式僅能對少量樣本進行審計的方式,確保審計橫向有寬度、縱向有深度,從而有步驟、有成效地推進工程審計全覆蓋。
(四)有助于提升審計效率和價值
通過信息化手段培育數字化審計生態,運用大數據技術提取數據、分析數據、查找疑點,節省了現場審計時間、節約了審計資源、提高了審計效率。以國網山西電力為例,傳統的現場審計需對每類問題進行逐項穿透查詢,同一項問題需要對11家地市公司進行逐家檢查,耗費的人力較多,但實施數字化審計后,短時間內就能掃描一遍全部11家地市的電網工程業務全貌,從中抓取問題或疑點,實現了審計效率質的飛躍。
(作者單位: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郵政編碼:030024,電子郵箱:9286865@qq.com.cn)
主要參考文獻
陳識,李慶云,劉杰,等.基于精準投資的電網項目數字化審計實踐[J].中國信息化, 2018(12):18-22
紀永滿,席楠,閆雷,等.電網投資審計全覆蓋的優化路徑[J].中國內部審計, 2018(11):31-36
王向陽,魏麗雅,鄭勇,等.數字化共享審計模式在電網企業防范風險中的應用[J].中國內部審計, 2018(12):34-38
謝志華,倪志偉,羅少東.國家電網公司數字化審計的具體實踐路徑[J].財務與會計, 2018(1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