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烽 嚴穎鵬 蘇日娜 裘慧
摘 要:文章以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為例,提出了一種跨境電商進口食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的方法及應用場景。運用德爾菲法對跨境電商進口食品風險指標的可能性和危害性進行評估;使用風險矩陣法確定食品的風險等級,不同等級對應不同抽查率;利用Borda序值法來區分各個風險指標的風險權重,不同權重設置不同抽驗率。該方法能合理利用行政資源,科學評估跨境電商進口食品質量安全風險。
關鍵詞:跨境電商 進口食品 風險評估 德爾菲法 風險矩陣法
中圖分類號:F06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1)05-021-03
近年來,跨境電商產業發展迅速,通過跨境電商渠道進口的食品種類多、批次大、渠道雜,質量安全風險高,與此同時,國家“放管服”改革對進出口貿易通關速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對于跨境電商進口食品(跨境進口食品)如何做到“既能放得快,又能管得牢”是海關監管部門面臨的一個難題。本文認為,建立跨境進口食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模型是對跨境進口食品進行風險控制和快速通關的重要前提。
目前得到應用的風險評估方法多達30多種,選擇合適的風險評估方法有助于科學高效地獲取評估結果。由于跨境電商屬于新興業態,歷史數據相對缺乏,比較適合采用德爾菲法來研究跨境進口食品質量安全風險因素;跨境進口食品種類繁多,進口批次量大,通關速度要求高,需要一種快速評定風險等級的科學方法,經過比較分析,我們認為風險矩陣法比較適合上述要求;但風險矩陣法也存在精確性差、風險等級少、存在風險結(處于同一等級具有基本相同屬性并可以繼續細分的風險模塊)等缺點,因此,我們又引入了Borda序值法來改進這些缺點[1][2][3][4][5]。本文中采用跨境電商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下稱跨境進口乳粉)來舉例闡述風險評估模型的構建。
一、用德爾菲法識別、評估質量安全風險
德爾菲法,也稱專家調查法,1946年由美國蘭德公司創始實行。是由企業組成一個專門的預測機構,其中包括若干專家和企業預測組織者,按照規定的程序,背靠背地征詢專家對未來市場的意見或者判斷,然后進行預測的方法。其大致流程為:在對所要預測的問題征得專家的意見之后,進行整理、歸納、統計,再匿名反饋給各專家,再次征求意見,再集中,再反饋,直至得到一致的意見。
跨境進口食品質量安全風險來源廣泛,在原料、加工、運輸、流通等環節都有可能帶入有毒有害物質,或者是造成品質不合格。本文以跨境進口乳粉為例,在參考相關文獻和專家咨詢的基礎上,結合跨境進口食品檢驗監管的做法經驗,初步擬定質量安全風險因素列表,并確定風險因素評價指標,然后采用德爾菲法經過三輪專家咨詢,最終確定質量安全風險指標,量化評估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嚴重性。根據德爾菲法的結果,最終確定了跨境進口乳粉的質量安全風險指標為微生物超標、有毒有害物質風險、添加劑超標等12項[6]。根據跨境進口食品檢驗監管工作中的實際情況,結合相關資料,確定質量安全風險指標可能性和嚴重性等級劃分如表1和表2所示。
本文通過德爾菲法,最終得到跨境進口乳粉各項質量安全風險指標的可能性和嚴重性的分值,如表3所示。
二、用風險矩陣法評估風險等級
風險矩陣法是由美國空軍電子系統中心(ESC,Electronic System Center)采辦工程組于1995年4月提出,目前主要應用于項目管理實踐中對經營風險的識別評估。本文以德爾菲法得出的12項質量安全風險指標的可能性和嚴重性為基礎,運用風險矩陣法確定各項風險指標的風險等級,風險等級的確定主要依據澳大利亞-新西蘭風險管理標準(AS/NZS 4360:2004)。表4是按照澳大利亞-新西蘭風險管理標準制訂的風險等級對照表[7]。
跨境進口食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既要具備科學性和有效性,又要兼顧便捷性和可操作性,評估的結果要能夠應用到跨境進口食品快速通關上,風險矩陣法正好滿足以上要求,適合跨境進口食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結合表3和表4,通過風險矩陣得到跨境進口乳粉每一項質量安全風險指標的風險等級。
三、用Borda序值法評估風險程度
風險矩陣法應用起來簡單、便捷,但是精度不高、等級較少,風險矩陣法最終確定的等級只有四個等級,在同一等級上會存在不同的風險因素,雖然能感覺到這些風險因素重要程度不同,但是風險矩陣法賦予它們相同的風險等級,無法區分它們的重要性程度,這也就是產生了所謂的風險結。為了解決風險結問題,本文引入了Borda序值法進一步對各項風險指標進行評估。
Borda序值法的最主要目的是按照重要性對各項風險指標進行量化排序,即產生Borda數,進而產生Borda序值,序值越小的風險指標重要性越高,序值越大的風險指標重要性越低。Borda序值產生的方法如下:
設L是長度為K的規則集,對于任意的lk∈L,N表示評價指標數,Ii為第i個評價指標,rki表示在規則lk下比li分值高的評價指標數,則Ii的Borda數Bi由以下公式給出:
根據上述公式,可以求出每一個風險指標的Borda數,根據Borda數確定風險指標的Borda序值,Borda序值的含義是指比該風險指標Borda數大的風險指標的個數。以“2.有毒有害物質風險(下稱指標2)”為例,Borda序值確定方法如下:在這里,N=12(有12個風險指標),K=2(有兩種記分規則,一種是可能性,一種是嚴重性)。在可能性記分規則下,指標2可能性量化值為2.61,比它量化值更大的指標數是9個;在嚴重性記分規則下,指標2的嚴重性量化值為3.71,比它量化值更大的指標數是2個??梢缘玫街笜?的Borda數為B2=(12-9)+(12-2)=13。當計算完所有風險指標的Borda數后,就可以確定指標2的Borda序值為4(比指標2的Borda數大的風險指標有4個)。
四、確定基礎風險等級
跨境進口食品的基礎質量安全風險等級由所有風險指標中最高風險等級確定,風險等級可以量化,量化值用BV表示。
根據上述規則,可以得到跨境進口乳粉的基礎風險等級為高風險,對應的量化值為:BV=3。
五、風險調節因子的評估
對跨境進口食品的質量安全風險的評估雖然主要由產品本身質量狀況決定,但在有些特殊情況下,會受到國別、消費人群、監管政策等因素的影響,在實際監管過程中,這些因素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產品的質量安全風險,從而影響監管抽查率,因此,這些因素被稱為風險調節因子。主要風險調節因子如表7所示,風險調節因子系數用CO表示,它影響監管抽查率的大小,一般由經驗所得并由監管部門統一制定,而且可以隨著實際情況或要求的變化而進行調整。系數的調整需要遵循統一的管理規范,不能夠隨意調節。
以上風險調節因子可以組合使用,以滿足監管要求的靈活性和針對性,例如,由于各國監管部門通報F國S企業生產的某品牌某批次嬰幼兒配方乳粉含有高致病性有害物質,監管部門可能要求對F國S企業生產的跨境進口乳粉抽查率提高一倍,那么可以將調節因子設置為CO=2。
六、風險評估模型應用
用RL表示產品風險系數,得到以下公式:
RL=BV×CO(2)
產品風險系數主要應用在檢驗監管抽查率上,基礎抽查率用BI表示,最終抽查率用FI表示,可得以下公式:
FI=BI×RL(3)
由于跨境進口食品種類多、批次大,雖然能夠按照風險矩陣法對每種商品的風險等級進行快速評估,但由于行政資源有限、通關效率要求高,無法做到對所有抽查到的商品進行全指標檢驗,一種比較可行的方法是按照一定概率抽取若干風險指標進行檢驗,原則上是風險指標系數越高,被抽中檢驗的概率越高。本文應用Borda序值來確定風險指標系數和風險指標抽驗率。設最高Borda序值用BMax表示,最低Borda序值用BMin表示,當前指標Borda序值用BCur表示,當前風險指標系數用RI表示,得到:
風險指標系數主要應用在風險項目抽驗率上,指標基礎抽驗率用PR表示,風險指標最終抽驗率用FR表示,得到以下公式:
FR=PR×RI(5)
下面以F國S企業生產的跨境進口乳粉為例進行風險評估,由上述研究可知跨境進口乳粉基礎風險等級BV=3,由于F國S企業生產的乳粉被通報含有高致病性有害物質,監管部門將其風險調節系數設為CO=2,得到最終風險系數RL=6,假設監管部門對跨境進口食品的基礎抽查率BI=0.1%,那么對F國S企業生產的跨境進口乳粉的最終抽查率為FI=0.6%。
當行政資源有限時,對于抽查命中的跨境進口乳粉,可能無法對12個風險指標進行全覆蓋檢查,而是按照一定的概率對指標進行抽驗。在本文中,每個風險指標根據不同的Borda序值計算出不同的抽驗率。根據表5得到BMax=11,BMin=0,假設指標基礎抽驗率PR=50%,那么對應的12個風險指標被抽中檢查的概率如表8所示。
[基金項目:“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跨境食品快速通關關鍵技術研究及智慧口岸信息平臺構建(2016YFD04011055);浙江省軟科學計劃項目(2018C25018)]
參考文獻:
[1] 王夢婷.“跨境電商”(進口)的檢驗檢疫安全監管研究——基于非傳統安全視角的分析[R].浙江:浙江大學,2015:1-70.
[2] 張鐳,畢宏焱,解麗娜,梁穎,陸進.綜合應用Delphi法、風險矩陣法與Borda序值法評估醫院病區藥品管理風險[J].臨床藥物治療雜志,2015(2):30-32.
[3] 朱啟超,匡興華,沈永平.風險矩陣方法與應用述評[J].中國工程科學,2003(1):89-94.
[4] 于智勇,馬艷,曹陽,劉琳,鄭淼茜,林星輝.進出口商品質量風險評估方法及運用研究[J].管理觀察,2016(7):89-92.
[5] 李樹清,顏智,段瑜.風險矩陣法在危險有害因素分級中的應用[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0(4):83-87.
[6] 廖魯興,王進喜.風險矩陣方法在進出口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的應用[J].檢驗檢疫學刊,2013(6):62-67.
[7] Standards Australia, Standards New Zealand. AS/NZS4360: 2004 Australia/New Zealand Standards: Risk Management [M]. Sydney: Standards Australia International Ltd, 2004: 53-57.
(作者單位:周烽,嚴穎鵬,裘慧,浙江省檢驗檢疫科學技術研究院;蘇日娜,錢江海關檢科分院 浙江杭州 310012)
[作者簡介:周烽,浙江省檢驗檢疫科學技術研究院工程師,從事跨境電子商務商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工作。](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