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時代,王元最喜歡的科目是數學與英語。
數學理論的精確與邏輯的嚴密令他傾倒,尤其是平面幾何中的“假設-求證-證明”的模式深深吸引了他。通過對題目進行細致分析,逐步深入求證,有時還要加上幾條“輔助線”才能完成問題的證明,這種經過反復思考后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線索的過程,激發了他無窮的興趣。每當經過一番努力將問題解決,總能給少年的他帶來興奮與滿足。
課余時間,王元興趣非常廣泛。除了喜歡看小說、電影、學生的演出,他還熱衷于下象棋、打橋牌、游泳等活動。
地理、歷史、博物這些以加強記憶為主的功課對王元吸引力不強,他覺得自己看看課本就懂了,不愿意下更多功夫、花費更多時間,所以綜合成績只是中等偏上。1948年,王元考入國立英士大學數學系。這時,他開始后悔沒有集中全部精力在課業的學習上。
1949年,國立英士大學大部分并入浙江大學,于是王元進入浙大數學系。為了趕上學習進度,他逐漸放棄了所有的業余愛好,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
1952年,王元以優異成績從浙大畢業,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工作。在這里,王元為華羅庚所看重,在華羅庚的指導下主攻數論。
哥德巴赫猜想是德國人哥德巴赫在1742年寫給大數學家歐拉的信中提出的:任何一個大于2的偶數都是兩個素數之和。由于是兩個素數之和,故此問題可簡記為“1+1”,這成為簡記哥德巴赫猜想的一個符號。哥德巴赫猜想提出以后,在160多年間,盡管許多杰出數學家為證明這個猜想做出努力,但沒有找到任何有效的研究方法,沒有任何實質性的進展。
直到20世紀,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終于有了突破。1919年,挪威數學家布朗證明了每個充分大的偶數都是兩個正整數之和,其中每個整數的素因子個數都不超過9,可簡記為“9+9”;1924年德國數學家拉代馬哈證明了“7+7”;1932年,英國數學家埃斯特曼證明了“6+6”……這些數學家就像運動員一樣,向徹底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終極目標沖刺,不斷刷新著世界記錄。
華羅庚認為哥德巴赫猜想與解析數論中所有的重要方法都有聯系,以哥德巴赫猜想為主題來學習,將極大提升解析數論的研究高度。因此在1953年,華羅庚親自領導了兩個討論班:“數論導引”討論班與“哥德巴赫猜想”討論班。
王元參加了這兩個討論班,學習得異常投入,除了找不到布赫夕塔布的文章外,他很快就讀完了哥德巴赫猜想討論班計劃中的全部必讀文獻。1955年,波蘭數學家庫拉托斯基來北京訪問,他帶給華羅庚一些波蘭數學家的論文單印本,其中有希爾賓斯基與辛哲爾關于數論函數的文章。王元讀過文章后,想到可以用布朗篩法改進辛哲爾的結果,并撰寫成文。于是,辛哲爾與王元合作完成了兩篇文章,分別在1956年與1958年發表在波蘭的學術期刊上。
1956年,正值國家號召“向科學進軍”。我國自己培養的年輕數學家能與外國數學家合作并在國外發表文章,被當成了一件大事,不少報紙報導了這件事,特別是《中國青年報》用整版的篇幅加以介紹,在全國引起了轟動。26歲的王元被樹立為向科學進軍有成績的典型,成為全國的新聞人物。但是他清醒地知道,這只是一次偶然的小成功,對報紙的宣傳并沒有放在心上。
在王元寫出第一篇文章時,老師華羅庚很高興;但當王元做出第二篇文章時,華羅庚很不高興地說:“要有速度,還要有加速度!”所謂“速度”,就是要出成果;所謂“加速度”,就是成果的質量要不斷提高。他嚴肅地告誡王元:“你要做大問題才行。”
華羅庚的話引起了王元的深思。
王元開始把目光放在了哥德巴赫猜想這一世界著名難題上,嘗試改進已有的結果。他迫切地想找到哥德巴赫猜想討論班計劃中僅有的未讀過的材料——布赫夕塔布的文章。
這時,中科院圖書館進口了一批舊的俄文雜志,王元聽說后,馬上趕過去借閱。他花了一整天的時間,抄寫了布赫夕塔布的兩篇文章。很快,他就弄懂了布赫夕塔布方法就是一個恒等式,也可以看作篩函數的一個遞推公式,每遞推一次,篩函數的上、下界估計就可以得到一些改進。
當時王元對篩法技巧已經非常熟悉,“技巧已在指甲尖上,只要有一點刺激就會開花結果”。他把塞爾貝格的篩法和布赫夕塔布的方法結合起來,在1956年成功證明了“3+4”。同年,前蘇聯數學家阿·維諾格拉多夫證明了“3+3”。1957年,王元又證明了“2+3”。這是中國學者第一次站到了這一世界著名數學難題研究領域的前列,其成果為國內外有關文獻頻繁引用,并因方法上的創新而對后續的研究產生了影響。
這一研究成果成為王元數學生涯中最閃亮的篇章,也奠定了中國數學家在哥德巴赫猜想上不斷取得成果的堅實基礎。
隨后,王元將主攻方向轉向了數論應用的研究。王元與華羅庚合作,將數論方法應用于多重積分計算,創造了在國際上以“華-王方法”著稱的數值積分方法。他們的專著《數論在數值分析中的應用》英譯本由斯普林格出版社出版后,英、德、日、奧等十多個國家的14本數學雜志予以好評,認為“就抽象數學的應用而言,該書本身就是一個光彩奪目的例證”。
在20世紀80年代,王元深入到純粹數學的另一個前沿領域——代數數論。這一時期的工作,以專著《代數數域上的丟番圖方程與不等式》的出版而終結,國外專家評價王元在這一領域的工作是“對哈代-利特伍德圓法有關的文獻的有價值的貢獻”。
之后,王元與同事方開泰合作,將數論方法應用于數理統計,創造了在工農業生產與國防部門有廣泛應用的“均勻設計法”。這方面的工作受到錢學森、朱光亞等科學家的重視,專著《統計中的數論方法》被國際同行譽為“有高度思想挑戰性的書”“應歸入有價值的統計文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