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瑛娟 周曉婷 高琳毓 吳瑛君
摘 要:將產業集群理念運用到文化旅游產業上,可以促進區域內各產業緊密聯系、相互協作,從而降低成本,產生規模效應,進而形成區域特色旅游產業集群模式,提升區域旅游產業競爭力。文章基于鉆石模型對商洛旅游展開分析,發現商洛擁有大量的旅游資源和豐富的自然景觀,發展旅游集群擁有極大的潛力。但大多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宣傳不當,且旅游資源分布以“小、散”為主,文創產品相對薄弱,競爭力不強。通過協調各要素之間的關系,從品牌建設、旅游空間整合、宣傳營銷創新、政府政策扶持四個方面提出建議和改進方法,以期為商洛旅游業集群化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借鑒。
關鍵詞:文化旅游產業 產業集群化 鉆石模型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1)05-137-02
一、引言
產業集群是指在特定區域內由相互競爭、合作的企業、專業化供應商、服務供應商、金融機構、相關產業的廠商及其他相關機構等組成的群體[1]。將產業集群理念運用到文化旅游產業上,可以促進區域內各產業緊密聯系、相互協作,從而降低成本,產生規模效應,進而形成區域特色旅游產業集群模式,提升區域旅游產業競爭力。商洛地處秦楚文化交匯處,位于陜西省東南部,境內山清水秀、瀑布、森林、峽谷星羅棋布,旅游資源分布廣泛,形成了以“川”形為主軸,沿“川”形邊分布的空間特征。如何形成和發展商洛旅游產業集群,對商洛旅游產業競爭力的提升有著重要作用。邁克爾·波特最早提出旅游產業集群的概念[2]。尹貽梅論述了旅游產業集群化發展所已經具備的條件[3],陳紹友提出旅游資源開發引力、資源開發與客源互動、客源需求三種旅游產業集聚模型[4]。趙仁璧[5]、舒小林[6]、王迎濤[7]、司馬利奇[8]則結合各區域實際情況研究了區域旅游產業集群競爭力。國內學者從不同角度對旅游產業集群進行了研究,但各地擁有的旅游資源稟賦不同,對商洛旅游產業集群化無法提供針對性的借鑒意義。因此,本文聚焦商洛旅游產業集群化發展現狀,在分析其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商洛旅游產業集群發展對策,進而為商洛旅游業集群化發展提供理論支持。
二、集于鉆石模型的商洛市文化旅游產業集群化發展的要素條件分析
為了更好地為商洛集群化發展提供針對性建議,明確集群內各要素之間的關系是培育文化旅游產業集群的重點。本文通過鉆石模型對商洛展開分析,通過協調各要素之間的關系,以此來實現產業旅游集群的整體競爭優勢。鉆石模型主要由生產要素、需求條件、企業戰略結構與競爭、相關支持性產業四個基本要素和機會、政府兩個輔助要素構成。
(一)生產要素條件
旅游資源是衡量旅游業核心吸引物的主要標志,決定著核心景區的數量和質量,直接影響著文化旅游產業集群發展的布局和未來發展的潛力。商洛市不僅旅游資源豐富,而且資源質量優良,包括自然旅游資源主類4個、亞類11個、基本類型16種;人文旅游資源主類4個、亞類11個、基本類41種。截至2018年底,全市3A級以上景區39個,其中5A級景區1個,4A級景區11個,3A級特色小鎮27家。可見商洛市具有廣泛的旅游資源優勢,人文歷史遺跡分布廣、規模大、數量多、品位高以及與此相伴共生的深厚的文化底蘊,具有極大的開發潛力。但大多旅游區域距離客源位置較遠,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基本建設并不完善,嚴重影響了旅游的發展;且旅游景區旅游產品單一,缺乏差異性,旅游從業人員都來自本地民眾,沒有經過系統的培訓,旅游知識欠缺,難以建立成熟的大型旅游文化產業集群。政府雖然進行了新聞媒體宣傳,但宣傳手段單一,沒有充分利用新媒體等新興宣傳方式,大部分旅游景點尚未在互聯網上建立廣告頁面,使得大部分景區知名度較低。
(二)市場需求狀況
旺盛的市場需求是文化旅游產業集群化發展的根本動力。由圖1可知,商洛市旅游綜合收入和旅游接待人數在穩健中快速增長。2008—2018年間,全市年旅游綜合收入增長了31倍,年接待游客增長了12倍。截至2018年,商洛市旅游綜合收入327.68億元,同比增加25.8%;旅游接待人數達5851.36萬人次,同比增長22.4%。據陜西省2018年旅游數據統計顯示,商洛市文化旅游產業名列全省前茅,位居全省第三,市場需求旺盛。
(三)配套支持體系
旅游產業集群需要在旅游交通、餐飲住宿及相關部門的配合下形成的產業鏈,才能確保獲得持久的競爭優勢。
1.交通支持體系。商洛市位于西北與東部經濟聯系的主干道上。全市道路總里程5272.3km,路網密度0.27km/km2,村級公路8308.1km,村級公路通車率97%。目前312國道,包茂、滬陜、福銀高速公路,西康、寧西鐵路,還有即將開工建設的西武、西渝高鐵,基本形成了縱橫交錯的立體交通網。但從旅游交通上,旅游資源大多數是遠離交通干線的地區,離客源地較遠,商洛旅游景區間還未形成完整的便利直達車。作為旅游資源多而散的商洛,為了讓游人游的更快更好,旅游交通設施還需要進一步的改善。
2.餐飲住宿配套體系。伴隨著商洛市文化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商洛美食如土家臘肉、干菜、山陽的八碟子八碗、鎮安土菜、丹鳳葡萄酒等享譽國內外,不斷吸引著更多的游客來商洛賞美景、品美食。同時商洛市農家樂旅游經營戶從2005年的50戶發展到目前的千余戶。舒適的住宿環境也為商洛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條件。
(四)企業戰略布局
建立旅游文化產業集群可以在地域上集中各旅游企業,為企業的資源共享、區域聯動、文化產品的創新、品牌塑造、精品研發和流通服務提供協作平臺,促進旅游企業相互競爭協作,提高效率,降低開發和交易成本,提高產業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效益。但目前商洛并沒有一流的旅游相關企業來帶領當地發展,因此需整合旅游相關企業,通過聯合開發新的文化旅游產品、開拓新的旅游市場等形式建立戰略聯盟和伙伴關系,進而提升協作效果。
(五)外部發展機遇
目前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在商洛還比較落后,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的深入,商洛旅游的創新發展也迎來了新的機遇。同時游客消費能力和消費層次的提升,都對商洛旅游產業集群的形成提供了發展機遇。“秦嶺生態文化旅游節”“漫川文化旅游戲劇節”“跟著山歌游商洛”“跟著賽事游商洛”等系列活動的創建進一步提升了商洛市的知名度,商洛旅游度假區的擴大和美麗鄉村示范區的建設,讓更多游客體驗到了“天然氧吧”。
(六)制度激勵措施
政府對旅游產業集群發展有著領航作用。地方政府可以通過制定一系列產業集群的優惠政策,對產業集群進行進一步指引。在有條件的地方首先進行體制改革和產業集群運作模式,積極探索和支持產業集群建設區域合作、相互投資、聯合營銷和旅游線路,形成戰略聯盟和利益共同體。通過對集群進行有效適度的干預,提高配置效率,以此來保持本地經濟和優化資源配置,從而達到旅游集群的合理布局和可持續發展。
三、推進商洛市旅游產業集群化發展的相關對策
基于以上分析結合商洛旅游現狀可知,商洛發展旅游集群擁有極大的潛力。商洛擁有大量的旅游資源和豐富的自然景觀,但大多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宣傳不當,且旅游資源分布以“小、散”為主,旅游人才稀缺,在旅游服務設施方面,文化創業產品相對薄弱,缺少特色,競爭力不強。因此,建立商洛特色旅游產業集群應制定總體規劃,集聚協作開發,可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加強旅游品牌建設,提升旅游產業文化含量
商洛市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文化旅游資源特色鮮明,雖然有“秦嶺最美是商洛”的旅游口號,但是作為“文學之鄉”“書畫之鄉”“戲劇之鄉”的商洛并沒在國內外旅游市場形成較高的知名度。需打破區域局限,整合資源,統一品牌形象。在文化與旅游的融合發展上繼續推進“最美商洛”系列文化旅游品牌建設,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產品體系,提升旅游對商洛旅游品牌的滿意度。
(二)加強區域旅游空間布局的整合,建立集群核心框架
實行旅游資源的區域共享,開展跨地區資源重組和產品整合。由于商洛旅游線的景點比較分散,區域自行開發會使得旅游主題分散的現象,對商洛旅游產業集群品牌的形成不利。因此可將商南縣趙川鎮、丹鳳縣庾嶺鎮、丹鳳縣竹林關鎮、洛南縣洛南文廟、山陽縣漫川關鎮這五個紅色旅游景點與金絲大峽谷、柞水溶洞、終南山秦楚古道、棣花古鎮等景點結合,打造紅色文化、人文生態一體的商洛特色教育生態旅游線路,形成“紅色+綠色”“古代遺址+現代特色人文”的發展模式,促進旅游景區間的關聯與配合。
(三)創新宣傳和營銷模式,進一步擴展集群
積極整合商洛本地區旅游資源,加強與周邊省市的旅游合作與促銷力度,將旅游宣傳與節慶活動、文化交流、外交活動以及招商引資等有機結合起來,通過網絡、微博、自媒體、VR、AR等一系列新興技術把旅游宣傳貫穿到廣播、電視、網絡、酒店等公眾環節,以此來實現資源共享,市場共促、客源共有,形成旅游宣傳促銷的立體優勢,從而進一步籠絡集群。
(四)增強政府扶持,全面推進文化旅游產業集群整體升級
商洛政府應該積極整合內部文化旅游相關的產業結構,從而加強集群內的系統優化和升級。一方面加大優惠政策,為本土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積極從政策幫助向服務支持轉型,以此來激勵旅游相關企業相互積聚、不斷合作;另一方面要緊抓當地旅游產業的優勢和特色,構筑資源共享、文化同傳的宣傳網絡體系,從而提高專業化水平和協作功能,以此來進行集群內產業結構的升級和改進。全為文化旅游產業集群的發展提供服務保障。積極發展區域旅游新格局,將其作為“導向產業”來發展,如建立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全力打造四位一體的旅游產品,努力建設“一核一軸三廊四片區”的空間格局等。
[基金項目:陜西省教育廳重點科研項目(20JZ041);商洛學院科研項目(20FK012);商洛文化暨賈平凹研究中心開放項目(18SLWH08)]
參考文獻:
[1] 邁克爾·波特.競爭論[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242-289.
[2] 邁克爾·波特.國家競爭優勢[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
[3] 尹貽梅,陸玉麒,劉志高.旅游企業集群:提升目的地競爭力新的戰略模式[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8):22-25.
[4] 陳紹友.重慶旅游產業集聚發展研究[J].經濟地理,2006(9):862—870
[5] 趙仁璧,姚鳳云.廣東省旅游產業集群與區域經濟互動機制[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9(10):1328-1331.
[6] 舒小林,柴用棟,高應蓓,邱曉敏.旅游產業(虛擬)集群的空間結構研究——以貴州省為例[J].經濟地理,2014(10):185-192.
[7] 王迎濤,基于旅游業集群的河南省旅游業結構升級優化[J].地域研究與開發,2016(2):96-100.
[8] 司馬利奇,呂蕊,廖嫻嫻.區域旅游產業集群競爭力研究——以甘肅省敦煌市為例[J].財會研究,2019(12):68-73.
(作者單位:楊瑛娟,周曉婷,商洛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商洛市公眾科學素質與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研究中心;高琳毓,吳瑛君,商洛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陜西商洛 726000)
[作者簡介:楊瑛娟,講師,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管理系統工程。]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