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彧
摘 要:現代化信息技術的運用已經滲透到教學的方方面面,將原有的教學基礎進行重塑、糅合以及創新,使教學更能夠適應時代潮流,同時也能夠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本文對現代化教學技術的運用以及現階段存在的偏差與缺陷進行一些解析,并提出了一些對應策略,希望現代化技術更好地運用于教學,更好地服務學生。
關鍵詞:信息技術; 短板; 呈現與運用
中圖分類號:G623.58?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5-055-001
現代化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的交互性對現在的教育教學沖擊很大,傳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式早已不適應飛速發展的社會。很多人可能會問,教書不就是一張講臺、一本書、一張嘴嗎?非也!教學資源是各種資源的匯總,那么信息技術就是一個很好的助手,資料的搜集、整合、歸納等等都與信息技術有著密切相關的聯系,因此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現代化技術的作用日益增加。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除了要傳授知識,另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管理和處理好手中的信息,諸如教學信息、學生信息,課內的、課外的等等,那么運用好現代信息技術這一技能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我國中小學教師中能夠運用信息技術的有很多,但是能夠很好地運用操作的則并不多。
一、技術運用上的短板
1.思想認識不夠積極
現在基本每個教室都會配備多媒體設備,是學校發展的體現,可很多老師都只是操作PPT、Word等基礎軟件,特別是年齡相對偏長一些的教師,就更加難有突破了。一般35周歲以下的教師對于信息技術的運用的認知還是比較清晰的,但每個學校都會有一些資歷較老的教師,他們憑借著自身專業素質也能夠很好地上完一堂課,但這可能是單方面的,教師上課確實十分順利,但僅僅是在傳授知識這一方面,而學生吸收知識卻不一定那么順利。教師只注意言傳,忽略了學生的興趣和感知能力,學生往往會對畫面感比較感興趣,而簡單的言語傳輸似乎缺了點什么,這就是現代化技術帶來的沖擊感。
2.共同學習的意識低下,發展動力不足
很多教師對于信息技術在教育上的發展趨勢有一定的認知, 但由于對新技術的不熟悉,沒有那么得心應手,所以對現代化技術的提升僅僅是“想”,而缺少了實現途徑。雖然在校的大部分教師都接受過培訓,可是培訓的鞏固效果不高,有些教師培訓完后,不用就忘光,甚至連Word如何找到都不會,更談不上做課件了,主要還是依賴學校里信息技術老師的幫助。而學校的信息技術老師的師資配比相對其他科目來說較缺乏,特別是像我們這種鄉村學校,有生力量就更加有限了,這也導致了整個學校在現代化技術運用上的短板。
3.軟件資源匱乏,硬件設施維護差
隨著經濟的發展,辦公室內每位老師一臺電腦是標配,教室里投影、電腦、白板等現代化設備也是應有盡有,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但是后期的維護卻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好多機器使用一段時間后便出現問題甚至無法運行,學校的維護人員跟不上,這就會對教師的教學工作產生很大的影響。久而久之,老師們似乎越來越“不信任”這些設備,而這些設備也往往會成為擺設。另外,教師的教學軟件也并不是自己制作的,大多數都是網上下載,學校沒有一個很好的平臺供教師共同學習和交流,用網上別人的成果來給自己的孩子教學,這對于孩子和教師都是十分不利的。
二、補短板,促提升
1.把握信息技術呈現的時機
現在的孩子們對于書本以及教師的講解已經遠遠沒法得到滿足了,他們需要更加直觀、有趣的學習方法,但有時候在課堂教學時就會碰到語言文字沒法表達清楚的瓶頸。那么信息技術在這個時候就開始發揮作用,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在課件的制作。精彩的課堂少不了精彩的課件。課文中有些內容通過直白的語言沒有辦法讓學生很好的理解,可能里面穿插了其他方面的知識。簡單舉個例子,在教學《夜晚的實驗》這一課時,課文還是很好理解的,但是對于“超聲波”這個概念,就比較難以理解,因為這觸及到了學生的知識盲區,這時候我便通過課件上小動畫或者小短片的形式將“超聲波”的原理展示給學生看,學生通過視覺也能更加直觀的看明白這是怎樣的一個過程,對于課文末尾運用超聲波的幾個例子也能有自己的想象和理解?,F代化技術所營造的學習氛圍是立體的,是賞心悅目的,孩子們的興趣和注意力也會隨著一幕幕畫面、一段段音效而提高。
2.培養學生的信息運用素養
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是我們教學的不變目標,但這一點目標的實現卻并不容易。隨著現代化教學的應運而生,老師的單方面傳輸意識慢慢減弱,更多的舞臺留給了學生。現如今學生學習的內容很廣泛,就拿語文教學來說,很多教師都會要求學生在學習一篇新的課文之前預習課文,那么這里的預習不單單是讀課文、看詞語那么簡單,而是需要全方位的理解這篇課文。舉個例子,在教學四年級上冊《說勤奮》這一文時,課文中童第周完成的實驗叫做“青蛙卵剝離手術”,這個名詞對于學生來說肯定是一個非常冷門的詞匯,那么只有通過資料的搜集才能夠了解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實驗以及童第周完成這個實驗時候的背景等等,那現代化技術就很好地充當了媒介與橋梁。因此,不單單教師要熟練運用信息技術來更好的教學,學生也要能夠操作現代化技術來更好地學習,這必須要形成一個“雙贏”的局面。
3.利用網絡平臺,提升教師自身素養
教師都能明了現代化技術的重要性,但在實際操作中確實會出現超出能力范疇的各種問題。那教師就應該想辦法提升自己。我們不要局限于學校這一個平臺,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平臺已經成為學習的主陣地,各種視頻門戶網站上的學習資源相當豐富,教師一定要善于發現、善于利用。網絡平臺甚至可以實時直播,和我們教室授課無異,但互動性更強,給老師的選擇也更多,可以花最少的時間更快的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教師們要充分利用可探索的平臺,不斷提升自身的信息素養。
總之,現代化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是時代發展的產物,是不可逆的,因此也要求我們老師不斷革新自我。當然,了解學生的學習特征,不斷研讀教材是最為基礎的,現代化教學技術作為良好教學的潤滑劑,只有恰當運用,有效結合,趨利避害,利用現代化技術所提供的自主探究、多重交互、合作學習、資源共享等優勢,更好地進行教學活動,也更好地服務于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