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波 姚宇
為了激發區域教研和園本教研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兼顧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有效整合已有教研經驗和方法,通州區第八片區教研組在學前研修部幾位老師的帶領下,逐漸摸索出新的片區教研方式,以此來提高片區教研質量,促進保教干部管理水平。我們將從以下幾方面概括本學期片區工作重點。
創新教研方式,推進三級教研
為了提高區域教研共同體的積極性、主動性,真正發揮教研指導的實效性,在繼承和發揮本區域內已有教研模式及方法的基礎上,我們在學前部各位研修員的引領點撥下加強實踐探索,以區域和園所相結合的方式,選擇有針對性的教研內容和方式,進行園級-片區-區域的三級教研,使不同程度的人均能獲得新知,得到提高。
以園為本,提升觀察能力 近年來,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觀念得到進一步確立,教師基于幼兒的行為觀察,提供有效教育支持的工作模式逐漸形成。隨著教育理念的改變,以往不受重視的行為觀察能力,已成為幼兒園教師核心的專業能力之一。
對于參與園本教研的老師來說,觀察的是兒童、是游戲。為了強化教師的觀察意識,提升教師的觀察能力,在片區教研活動中,我們以園為本,從教師實踐中的時機問題出發,基于大量游戲案例,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引領教師在游戲中提高捕捉意識,知道觀察的重要性,明確有效捕捉游戲亮點的技巧。
對于片區老師來說,通過園本教研,觀察組織者、參與者的各種反應。片區教研雖然不同于園本教研,但在觀摩園本教研的基礎之上,基于對園本教研組織者應變能力、組織能力、概括能力乃至提問追問等能力的現場剖析,以及對參與教師教育觀念、前期經驗等的清晰呈現,能夠使觀摩干部及教師,對比自身優勢及不足,反思現場問題,對應園所實際情況,梳理方法和技巧。
片區引領,提升組織能力 面對園所間不同的教研方向和研究內容,選擇共性內容作為片區研究核心,是片區工作的重中之重。為了保證每位干部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我們基于園本教研,選擇過程中引發的分歧作為片區研究內容,或開拓保教干部思路,或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在多次兩級教研過程中,我園業務園長引領保教干部思考并解決了以下問題:如何基于教研目標選擇研討案例;如何基于認知引發自我思考;如何基于案例進行深度剖析;如何基于思考引發認知沖突。并在每次片區活動結束后,都能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梳理大家的經驗與思考。
區域提升,拓展教研思路 三級教研的優勢在于重點突出、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區域聯合教研面向片區學習共同體所有組長,基于園本、片區觀摩后,以現場結組、切換角色、重組目標、重構內容為思路,拓展保教管理者教研思路、開展方式以及工作方法。
這樣以園本教研切入、片區教研診斷、區域教研提升的形式,既滿足實際需要、解決實際問題,又充分發揮教研現場的作用。
立足教研現場,發揮引領作用
基于全覆蓋教研的引領,我們了解了新的教研形式,使教研內容能夠從園所中來,拋出問題,促進各園干部均有提高。為了更好服務園所,提高保教干部教研組織能力,本學期的片區活動借鑒了兩級教研的模式。
基于領域教學,促進教學相長 本學期基于各姐妹園的需求,我們選擇以領域教學為切入點,第八片區互助共同體走進組內七所幼兒園,從不同的層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領域,向姐妹園呈現了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互幫互助活動,在觀摩交流中不斷豐富教育活動中的相關經驗。如:為了讓老師們理解督評標準中強調的個體差異,A園所楊老師基于集體教學活動現場及教研現場,為姐妹園展示“基于幼兒發展進程中個體差異的識別與分析”的園本教研,以案為例,記錄幼兒在活動中的具體表現,分析其表現的原因,最后識別出個體差異。
基于案例分析,診斷教研弱點 每次觀摩教育活動現場及教研現場后,我們會組織七所幼兒園的保教干部進行行政教研,重點圍繞教研現場,從內容選擇、目標制定及達成、形式的選擇、提問的適宜性等,進行深度剖析。
這種教研的形式,使保教干部形成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良好平臺。在交流中不怕紅臉出汗,保證了參與人員各有所獲。
優勢與不足
優勢方面:有效統籌片區、園所教研工作。基于園本教研,診斷問題后組織跟進教研,能將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在第一時間指出、點明,并利用同伴資源得以解決。并且在全覆蓋教研的引領下,教研形式逐漸豐富,能夠合理利用微教研、案例式教研等解決實際問題。不足方面:片區內教師及管理者對于教學活動目標依然把握不好,體現在不聚焦、不可操作、不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出現過易過難等問題。另外,在行政教研中,保教干部聽評課水平參差不齊,基于目標、重難點進行點評時,表現為回答泛泛,問題不突出。
下學期我們將繼續挖掘優勢,彌補問題,做好組長園示范引領工作,帶動姐妹園所干部一同進步。
(作者單位:北京市通州區張家灣鎮張家灣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