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徐干《中論》版本新考

2021-07-09 08:13:08
圖書館界 2021年3期

易 蘭

(華東師范大學(xué)國際漢語文化學(xué)院,上海 200062)

徐干(?—218年),字偉長,北海郡劇縣人,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建安七子之一。徐干以著書為務(wù),其《中論》一書得到了歷代文人的肯定。學(xué)界關(guān)于《中論》版本源流的研究成果不多,駱建人《徐干中論研究》有專門章節(jié)初步梳理了《中論》版本源流,為學(xué)界進(jìn)一步研究《中論》提供了不少線索和借鑒。韓格平《徐干〈中論〉版本考》對《中論》各版又有進(jìn)一步的考證,并糾謬正誤,對今天的相關(guān)研究頗有啟發(fā)。但是韓文全篇較為簡略,特別是清代以后版本混而敘之,對《四庫全書薈要》本、《增訂漢魏叢書》本等版本多有忽略,故而為本文留下了進(jìn)一步探討的空間。本文對《中論》的流傳以及現(xiàn)存各版之間的關(guān)系進(jìn)一步加以考訂和梳理,尤其對清代各版本系統(tǒng)重新加以辨別,以備參考。

1 明代以前版本流傳情況

徐干《中論》深受曹丕喜好。曹丕《與吳質(zhì)書》稱:“觀古今文人,類不護(hù)細(xì)行,鮮能以名節(jié)自立。而偉長獨(dú)懷文抱質(zhì),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謂彬彬君子矣。著《中論》二十余篇,辭義典雅,足傳于后。”《典論·論文》又曰:“唯干著論,成一家言。”曹丕喜愛并盛贊《中論》,對《中論》的傳播極有裨益。《魏志·王粲傳》裴注引《魏略》曰:“(建安)二十三年,太子又與質(zhì)書曰:‘昔年疾疫,親故多離其災(zāi),徐、陳、應(yīng)、劉,一時俱逝。痛何可言邪!……頃撰其遺文,都為一集。’”曹丕所編文集,收錄包括徐干在內(nèi)的建安諸子之作,而《中論》作為徐干的重要著作,很有可能亦收入其中。

《隋書·經(jīng)籍志》“子部”著錄:“《徐氏中論》六卷”,小注稱:“魏太子文學(xué)徐干撰,梁目一卷。”這是現(xiàn)存目錄學(xué)著作中對《中論》最早的明確著錄,表示《中論》原書六卷,至南朝梁代另加目錄一卷。中論在唐代廣為流傳,《貞觀政要·論悔過》載:“貞觀十七年,太宗謂侍臣曰:‘……朕昨見徐干《中論·復(fù)三年喪》篇,義理甚精審,深恨不早見此書。所行大疏略,但知自咎自責(zé),追悔何及!’”。《中論》不僅為唐太宗所肯定,還被唐代諸種文獻(xiàn)收錄。魏征《群書治要》選錄《中論》之《法象》《修本》《虛道》《貴驗(yàn)》《覈辯》《爵祿》《務(wù)本》《審大臣》《亡國》《賞罰》《復(fù)三年喪》《制役》共十二篇的片段,總計五千余字;馬總《意林》節(jié)錄《中論》之《治學(xué)》《修本》《虛道》《貴驗(yàn)》《藝紀(jì)》《覈辯》《爵祿》《譴交》《亡國》共八篇的片段,總計五百余字;杜佑《通典》亦引《中論》之《民數(shù)》篇全文,總計四百余字。三者作為《中論》在唐代的節(jié)本,在保存文獻(xiàn)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舊唐志》謂“《徐氏中論》六卷”,《新唐志》與《崇文總目》著錄相同,可知北宋流傳的《中論》仍為六卷本。曾鞏曾在館閣任職十余年,親手編訂過《中論》,“校其脫謬,而序其大略”,其序云:“臣始見館閣及世所有徐干《中論》二十篇,以謂盡于此。及觀《貞觀政要》,怪太宗稱嘗見干《中論·復(fù)三年喪》篇,而今書此篇闕。因考之《魏志》,見文帝稱干著《中論》二十余篇,于是,知館閣及世所有干《中論》二十篇者,非全書也。”曾鞏指出《中論》實(shí)不止二十篇,其說有理。上引《群書治要》收有《中論》他處未見的兩篇之節(jié)本,且與曾鞏約略同時的目錄學(xué)家、《邯鄲圖書志》編者李淑,曾云“別本有《復(fù)三年》《制役》二篇”。此二篇即為二十篇本所缺,惜曾鞏整理《中論》時不曾目睹別本,致使他未能補(bǔ)充完整,后世各本除《小萬卷樓叢書》《龍溪精舍》本,也均付之闕如。

南宋尤袤《遂初堂書目》提及“魏徐干《中論》”,未云卷數(shù)。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謂“《中論》二卷”。至南宋晚期,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曰:“《中論》二卷,漢五官將文學(xué)北海徐干偉長撰。《唐志》六卷,今本二十篇。”依晁氏與陳氏所言,則《中論》由六卷合為二卷,蓋在南宋也。至于鄭譙《通志·藝文略》又云:“《徐氏中論》六卷”,則是因?yàn)猷嵶S主張著錄圖書要通著古今,其所記之書非作者親見是集,不足為據(jù)。現(xiàn)存明清諸版基本為二卷本,反映的是南宋所編《中論》的文本面貌。

2 明代版本流傳情況

2.1 明弘治十五年黃紋刻本及較早翻刻本

此本現(xiàn)藏中國國家圖書館(編目書號:04737),凡兩卷,行款版式為每半頁八行,十六字,白口,左右雙邊。版心上鐫“中論上”或“中論下”三字,下鐫頁次。卷首依次為無名氏《徐干中論序》、北宋曾鞏序、南宋石邦哲識、元代陸友記,之后為《徐干中論目錄》,再次為正文,正文上卷卷端題“徐干中論卷之上”。

南宋石邦哲題識云:“紹興二十八年戊寅清明日,假朱丞本校于博古堂。”知石邦哲曾于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用朱丞本校訂《中論》。石邦哲,字熙明,南宋紹興府新昌人,高宗紹興初為大理正。石氏累世藏書,家學(xué)淵源,筑“博古堂”,藏書兩萬卷,事見陸游《朝奉大夫石公墓志銘》、明凌迪知《萬姓統(tǒng)譜》卷一百二十一。朱丞為何人?南宋著名政治家、詩人王十朋有七律《送朱丞》,南宋紹興進(jìn)士鄧深有《別金華朱丞》二首,推測朱丞為金華人,亦生活在南宋初年,與石邦哲屬同時代人。

元代陸友記語曰:“按《唐志》六卷,今本二卷二十篇。宋大理正山陰石邦哲手校題識。邦哲字熙明,再世藏書。至治二年得之錢塘仇遠(yuǎn)氏,明年夏五月己酉,平原陸友友仁父記。”陸友,字友仁,號硯北生,平江人。擅長書法,博鑒古物,又藏古今名集圖史,事見元陶宗儀《書史會要》卷七及明張昶《吳中人物志》卷十三。仇遠(yuǎn),字近仁,一字仁父,自號山村、山村民,錢塘人。宋末已與白珽齊名,號曰“仇白”。元初,為溧陽州儒學(xué)教授。著有《山村集》《批注唐百家詩選》,事見元陶宗儀《書史會要》卷七、元牟巘《陵陽集》卷一二《仇山村詩集序》、明徐象梅《兩浙名賢錄》卷四十六《文苑》以及民國陳衍《元詩紀(jì)事》卷七。可見,《中論》在南宋初經(jīng)石邦哲校訂,元末明初傳至仇遠(yuǎn),再于至治二年(1322年)自仇遠(yuǎn)傳至陸友,而此本則又為明時重刻者。

正文末有“吳人韓壽椿繕寫”字樣,卷末為都穆《書新刊中論后》,曰:“近黃華卿氏刻《中論》畢工,亦俾一言……華卿名紋,今為吳縣學(xué)生,觀是舉,可以知其為人矣。弘治壬戌六月之望,前進(jìn)士姑蘇都穆書。”都穆字玄敬,長洲人。明弘治進(jìn)士,官太仆少卿,博覽群書,有文名,事見《萬姓統(tǒng)譜》卷一百十一、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此本系黃紋(字華卿)以舊本為底本而重刻,而重刻的時間,據(jù)都穆跋所稱在“弘治壬戌”。“弘治壬戌”為弘治十五年(1502年),此與《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所著錄的“明弘治十五年黃紋刻本”正相符合。

該本闕文用墨釘,在無名氏序第三、四頁,上卷第六、二十二、二十四、二十七頁以及下卷第十六、二十九、三十四、三十八、四十二頁,共有十二處十九字。其中,無名氏序第三頁有一大一小兩處墨釘,大者六字,橫跨六、七兩行,每行三字;小者一字,在第七行第六字。是集文中夾有雙行小字共十四處,含校語十一處,注語一處,挖補(bǔ)兩處。其中,這些校語或注語并非黃紋所加,而是其底本即如此,今所見史料中僅有曾鞏“校其脫繆”以及石邦哲“假朱丞本校于博古堂”的記載,推測校語與注語的作者很可能是曾鞏或石邦哲。

該本之較早翻刻本現(xiàn)可見者約有二:一藏中國國家圖書館(編目書號:06821),其行款版式、書口鐫印、雙行小字與前者無異,上卷《治學(xué)篇》與下卷《考偽篇》比前者多出句讀。封面鈐有“汲古閣”正方朱記一枚,卷首無名氏序頁鈐印有“稽瑞樓”及“鐵琴銅劍樓”。是則該本初為毛晉汲古閣藏本,乾嘉之際流入陳揆稽瑞樓,晚清又為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所得。此書即陳揆《稽瑞樓書目》著錄之書:“《中論》二卷”,下注“舊刻一冊”。又瞿鏞《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云:“此明弘治間吳縣學(xué)生黃紋以陸友仁藏宋石邦哲校本重刻。吳人韓壽椿繕錄。寫刻俱精,有邦哲、友仁及都穆跋。向藏邑中毛氏”,則瞿氏以為此本為黃紋本。然此本無名氏序第三頁的大墨釘已補(bǔ)“人之道”“貞之賢”六字,小墨釘已補(bǔ)“不”字,故而與黃紋本當(dāng)非同一次所刻。一藏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凡兩卷,其行款版式、書口鐫印、雙行小字沒有任何改變,惟篇內(nèi)多朱墨、藍(lán)墨圈點(diǎn),未知何人所為。卷首為無名氏序,惜首頁殘缺。次為曾鞏序、再次為《徐干中論目錄》。正文上卷卷端題“徐干中論卷之上”,下鈐“史語所收藏珍本圖書記”“傅斯年圖書館”“東方文化事業(yè)總委員會所藏圖書”印記。《亡國篇》有眉批:“魏武能用眾謀,故轉(zhuǎn)弱為強(qiáng)”。卷末依次有都穆書、石邦哲識、陸友記。駱建人《徐干中論研究》認(rèn)為此本“為今日所見之最早版本”。此本無名氏序第三頁墨釘既已補(bǔ),序跋順序亦復(fù)不同,則又另為一刻也。此本已收入《子海珍本編(臺灣卷)》,并于2013年由臺灣商務(wù)印書館景印出版。

2.2 明嘉靖四十四年杜思刻本及重刊本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杜思刻本(編目書號:00142),傅增湘校跋并錄黃丕烈題識。其行款版式與黃紋刻本相同,卷首增有杜思《刻徐干中論序》,次為無名氏序并曾鞏序。之后為《徐干中論目錄》,再次為正文,正文上卷卷端題“徐干中論卷之上”,下書“四明薛晨子熙校正”。杜思序稱:“余刪訂青志,繡梓竣事,兵憲懷庭秦公謂曰:‘青郡文獻(xiàn)名天下,藝文不下百數(shù)十種,未能盡傳……徐干《中論》,辭義典雅,足傳于后,曾子固所取也,盍壽諸梓,以廣其傳?’余曰唯唯,謹(jǐn)識之而刻于郡之資深堂。嘉靖乙丑冬,青州府知府四明杜思書。”知此本系嘉靖乙丑年(1565年)杜思刻于青州府資深堂。以該本與黃紋本相較,文字內(nèi)容幾無差異,除無名氏序第三頁墨釘已補(bǔ),上卷第二十七頁墨釘處亦補(bǔ)“賢”字,其余墨釘、注語、校語、挖補(bǔ)則均與黃紋本相同,推測是集乃以黃紋本為底本而重刊。《修本篇》有眉批:“顧千里云昇當(dāng)作斗,大當(dāng)作火”,則經(jīng)顧廣圻手校。卷末有石邦哲識、陸友記、都穆書(玄敬墨章),然后有“癸亥伏日,蕘翁記”,當(dāng)屬黃丕烈題識,云:“此明刻《中論》二冊,余友顧千里藏書也”,印證此本曾在顧廣圻處。又曰:“重其明初刻,且為馮氏藏本,故以售余。余初不甚重視此本,因舊有此書刻本,約略相似。及取出對勘,知舊有者已翻刻,非特行款不同,且多墨釘,其字亦多錯誤。乃信書以初刻為佳,即明一代已然矣,遂以番錢二枚易之”,知黃丕烈竟視此本為明初刻之善本,此由未見弘治本耳。最后傅增湘亦跋此本,頗駁黃丕烈之說:“癸丑春,借保山吳佩伯藏弘治黃華卿刻本與此本校勘一過,此嘉靖薛晨刻本,楊惺吾已盛稱其佳,然取校黃刻而則墨丁誤字信如蕘夫所言,以改正填補(bǔ)十?dāng)?shù)字。……今蕘夫藏本并非精刻,疑亦當(dāng)時繙本也,并以質(zhì)之佩伯。”可見傅增湘曾據(jù)弘治黃紋本校過此本,并“改正填補(bǔ)十?dāng)?shù)字”。此本后印入《四部叢刊》。

中國國家圖書館另藏有一版《徐干中論》(編目書號:11052),著錄刊刻時間為“1368—1644”,即籠統(tǒng)作為明刻本看待。是集卷首為無名氏序,鈐有“曾在趙元方家”“趙鈁珍藏”“一廛十駕”三印記,知曾為藏書家趙鈁收藏。次為曾鞏序、石邦哲識、陸友記,之后為《徐干中論目錄》,鈐有“曾在周叔弢處”長方印。再次為正文,正文上卷卷端題“徐干中論卷之上”,下有“四明薛晨子熙校正”字樣。其陸友記殘缺,僅云:“《中論》二卷…宋大理正山陰石邦哲手校題識”,比他本少“邦哲字熙明,再世藏書。至治二年得之錢塘仇遠(yuǎn)氏,明年夏五月己酉,平原陸友友仁父記”等字。再檢該本通篇無杜思序,亦無都穆書,似有意回避元代陸友及其以后明代都穆、杜思等人相關(guān)信息,或旨在以該本冒充宋本。然由于作偽伎倆不高,沒有削去正文首頁“四明薛晨子熙校正”字樣,露出了破綻。且該本已補(bǔ)杜思本上卷第六、二十二、二十四頁三處墨釘,故而是集并非宋本,而是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杜思刻本的重刊本。卷末趙鈁附記亦曰:“此弘治刻本而嘉靖覆刻本,行款雖同,風(fēng)格迥異,蕘翁亦言之。丁亥歲暮得于天津宏雅堂,元方記。”

2.3 明萬歷十年胡維新《兩京遺編》本

此《徐干中論》為明胡維新《兩京遺編》中之一種,現(xiàn)藏中國國家圖書館(編目書號:09006)。該本凡兩卷,行款版式為每半頁九行,十七字,白口,四周雙邊。版心題“中論卷上”或“中論卷下”,下為頁數(shù),下角有刻工。刻工僅刻單字,如冏、明、善、安、菊、井、見、三、留、居、科、已、乍等。卷首依次為無名氏序、曾鞏序、石邦哲識、陸友記,之后為《徐干中論目錄》,再次為正文。正文上卷卷端題“徐干中論卷之上”,下鈐“陽湖陶氏涉園所有書籍之記”印章,蓋陶湘藏書。胡維新萬歷十年(1582年)《刻兩京遺編序》曰:“余往憲趙魏,趙魏故文學(xué)地也,會洹水令原君與學(xué)好文,遂命鳩工聚材,即其縣刻之”,又有原一魁后序云:“余因退而搜輯,得十一種,捐金償梓,約二載余,殺青始就”,知是書輯者除胡維新外,尚有洹水令原一魁。

該本無墨釘、無雙行小字之校語或注語,正文內(nèi)容亦與黃紋本有別。如《修本》篇“道之于人也,其簡且易耳”,兩京本“其”作“甚”,與《意林》五及《太平御覽》四百三同。《夭壽》篇“其在高宗,寔舊勞于外,爰暨小人”,兩京本“寔”作“時”;同篇“不敢荒寧,嘉靖殷國”,兩京本“嘉靖殷國”作“嘉靖殷邦”;同篇“不知稼穡之難艱”,兩京本“難艱”作“艱難”,皆與《書·無逸》同。《民數(shù)》篇“是以先王制六卿、六遂之法”,兩京本“卿”作“鄉(xiāng)”,《通典》所引亦作“鄉(xiāng)”。兩京本存在不同于黃紋本系統(tǒng)的大量異文,且這些異文大多是有來源的,推斷兩京本與黃紋本不存在前后因襲關(guān)系,而是參據(jù)了黃紋本之外的其他版本。這些異文頗具參考價值。《明代版本圖錄初編》曰:“所據(jù)多出舊本,世稱精槧”,其說不無道理。1937年,商務(wù)印書館《景印元明善本叢書》所收之《中論》,據(jù)此本影印。

2.4 明萬歷二十年程榮《漢魏叢書》本

明嘉靖中何鏜輯《漢魏叢書》一百種,原稿未刊。明萬歷二十年(1592年),新安程榮選刻三十八種,其中收入《中論》。此本現(xiàn)藏中國國家圖書館(編目書號:09402),凡兩卷,行款版式為每半頁九行,二十字,白口,左右雙邊。版心上鐫“中論”,中鐫卷次,下鐫頁次。卷首依次錄無名氏序、曾鞏序、杜思書,再次為《中論目錄》。正文首卷卷端題“中論卷之上”,次行、第三行均低十格依次豎題:“漢北海徐干著”“明新安程榮校”。卷末有石邦哲識、陸友記、都穆書。詳為校讎,此本蓋出于杜思本,然亦間有不同。除杜思本墨釘處,該本全作空格外,亦改杜思本兩處雙行小字為正文:《法象》篇“昔晉惠公以慢瑞而無嗣,文公以肅命而興國”句之“命而”兩字,杜思本原作雙行小字,該本改正文;《考偽》篇“然中才之徒,咸拜手而贊之,揚(yáng)聲以和之,被死而后論其遺烈,被害而猶恨己不逮”句之“被害而猶恨己”六字,杜思本原作雙行小字,該本作正文大字。可見,盡管以杜思本為底本,但又據(jù)別本或以意改。

2.5 明萬歷二十年何允中《廣漢魏叢書》本

2.6 明楊德周輯《建安七子集》本

明楊德周輯《建安七子集》,收《徐偉長集》六卷,其中卷二至卷六為《中論》。此本現(xiàn)藏中國國家圖書館(編目書號:16011),行款版式為每半頁九行,二十字,白口,左右雙邊。版心從上至下依次題“徐偉長集”、卷數(shù)及頁次。卷首有《徐偉長集目錄》,正文首卷卷端題“建安七子集卷之一”,次行、第三行均低一格并題“北海徐干偉長著”,下題“四明”之后分兩行豎題:“楊德周齊莊輯定”“陳朝輔燮五增訂”。按目錄,是集卷一收“賦”三首、“詩”九首、“七喻”一首;卷二收“論”三首,即為《中論》之《治學(xué)》《考偽》及《貴言》;卷三收“論”五首,即為《中論》之《法象》《務(wù)本》《虛道》《藝紀(jì)》及《歷數(shù)》;卷四收“論”三首,即為《中論》之《修本》《民數(shù)》及《遣交》;卷五收“論”三首,即為《中論》之《審大臣》《夭壽》及《慎所從》;卷六收“論”六首,即為《中論》之《貴驗(yàn)》《亡國》《覈辯》《智行》《爵祿》及《賞罰》。其編排體例與編次自成體系,有別于現(xiàn)存各本,未知楊氏所據(jù)為何。是集前后無序跋,眉端、行間未著一字,《務(wù)本》篇有墨釘一處二字。仔細(xì)比對,可知與黃紋本有多處文字不同,而與《群書治要》卷四十六及郝經(jīng)《續(xù)后漢書》卷六十九所引有相同之處。

3 清代以后版本流傳情況

3.1 清乾隆四十三年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本

此本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行款版式為每半頁八行,二十一字,花口,四周雙邊。封題為《欽定四庫全書薈要·子部·中論》,并列檢、校官姓氏官階:“臣王杰詳校,詳校官員外郎臣潘紹觀”。卷首為目錄頁,鈐有“摛藻堂”印。之后為紀(jì)昀等進(jìn)書的提要,末署“乾隆四十一年四月恭校上”,落款題“總纂官臣紀(jì)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總校官臣陸費(fèi)墀”。再次為無名氏《中論原序》和曾鞏《中論原序》。卷末為《中論跋》,有石邦哲識、陸友記。

紀(jì)昀等提要曰:“是其書在宋時尚未盡殘闕,鞏特?fù)?jù)館閣不全本著之于錄。相沿既久,所謂別本者不可復(fù)得。于是二篇遂終佚不存”,指出此本不全,實(shí)未賅備。該本正文內(nèi)空格以及雙行小字之校語、注語大多與《漢魏叢書》本同,其底本蓋出自《漢魏叢書》本。然館臣又對其進(jìn)行了認(rèn)真校勘,如《藝紀(jì)》篇“先王之欲人之爲(wèi)君子也,故立保民掌教六藝”句之“民”字,黃紋本、杜思本、《漢魏叢書》本(下凡并舉黃紋本以下三本稱“黃紋本系統(tǒng)”)、兩京本、楊德周本皆作“民”,《薈要》本改作“氏”;《夭壽》篇“故司空潁川荀爽論之”句之“穎”字,黃紋本系統(tǒng)、兩京本、楊德周本皆作“穎”,《薈要》本改作“潁”;《務(wù)本》篇“魯桓公容貌美麗”句之“桓”字,黃紋本系統(tǒng)、兩京本、楊德周本皆作“桓”,《薈要》本改作“莊”;《審大臣》篇“肱股墮哉,萬事隳哉”句之“萬事隳哉”四字,黃紋本系統(tǒng)、兩京本、楊德周本皆作“萬事隳哉”,《薈要》本改作“萬事墮哉”。可見,《薈要》本雖由《漢魏叢書》本出,但又參校群書,刊正了若干文字錯誤。

3.2 清乾隆四十六年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四庫全書·子部》“儒家類”收《中論》二卷,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有文淵閣本。其行款版式與《薈要》本相同。卷首《提要》為館臣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九月“恭校上”,其內(nèi)容與《四庫全書薈要》本相類,落款亦同。后為無名氏《中論原序》和曾鞏《中論原序》,無目錄。正文上卷卷端蓋“文淵閣寶”印,正文末鐫“乾隆御覽之寶”印。卷末僅有陸友記。檢閱各卷內(nèi)容,可知文淵閣本與《薈要》著錄之本不盡相同,如《虛道》篇“《易》曰:‘比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之“比”作“否”;《貴驗(yàn)》篇“何則?積之于素也”之“積”作“稽”;《考偽》篇“骨肉相詒”之“詒”作“紿”;《夭壽》篇“或三四年”之“三四”作“四三”;《務(wù)本》篇“惟此文王,帝度其心”之“文王”作“王季”;《慎所從》“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三耳”之“三”作“二”;《慎所從》“吳王夫差、楚懷王、襄棄伍員、屈平之良謀”之“襄”字補(bǔ)作“頃襄王”;《亡國》篇“昔齊桓公立稷下之官”之“桓公”作“宣王”;《民數(shù)》篇“治平在庶功興,庶功興在事役均”之“事役均”作“均事役”等。此蓋由《薈要》本與文淵閣本之校改者,前后非一人所致。

3.3 清乾隆五十六年王謨《增訂漢魏叢書》本

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王謨在程榮、何允中《漢魏叢書》的基礎(chǔ)上進(jìn)一步完善體例,增訂為八十六種,題名《增訂漢魏叢書》,其中收有《中論》。該本上海圖書館有藏(編目書號:線普長376718-97),行款版式為每半頁九行,二十字,上下單邊,左右雙邊。卷首采錄曾鞏序,次為《中論總目》,再次為正文。正文首卷端題“中論卷上”,次行低五格題“漢北海徐干著,建昌蔡祖拔校”。卷末有王謨識,所言與晁公武《郡齋讀書志》相仿佛。此本由何允中《廣漢魏叢書》本出,且參校過程中不取善本,致使何本的很多錯誤一仍其舊,如《貴言》篇“然后可以發(fā)邇而步遠(yuǎn)”句之“邇”誤為“幽”;《藝紀(jì)》篇“美育人材,其猶人之于藝乎”句之“人”誤為“群”等。不僅如此,此本又增改多字,更失本來面目:如于《考偽》篇改“然其智調(diào)足以將之”句之“調(diào)”為“識”;于《譴交》篇“州以告鄉(xiāng),鄉(xiāng)以告”下增“大夫”二字。此本校勘不甚精審,《續(xù)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曰“實(shí)不免因陋就簡、沿謬承訛之誚”,其說頗中肯綮。

3.4 清嘉慶十八年焦循抄本

該本現(xiàn)藏中國國家圖書館(編目書號:02977),行款版式為每半頁十行,二十一字,無格。卷首為曾鞏序,次為《中論總目》,再次錄傅同蘭識語,稱:“徐偉長,七子中之一也,所著《玄猿》《漏卮》《扇》《橘》諸賦,見推于曹子桓者,今多不之見,而獨(dú)《中論》十一篇,即子桓所稱‘成一家言者’。”所言《中論》為十一篇,不知所據(jù)何本。經(jīng)核檢,該本底本為《廣漢魏叢書》本而間有不同,當(dāng)系抄寫之誤。凡所修訂,皆先圈出誤字,再列校改于行間。《智行》篇“魯隱公懷讓心而不知佞偽,終以致殺”句眉端有評語“不知佞偽,不知人之以佞偽欺詐我也”,或?yàn)榻故纤>砟┯薪寡显唬骸凹螒c十八年十月二十七日寫完,時水決睢州、湖水大溢,環(huán)繞于門。江都焦循書于蜜梅花館之南窗。”

3.5 清咸豐間錢培名校刻《小萬卷樓叢書》、清光緒四年金山錢氏重刊本

《小萬卷樓叢書》十八種,三十八卷,咸豐年間錢培名編,此本屬其中一種。因太平天國戰(zhàn)亂,印本版片殘損無存,光緒四年(1878年)重刊。此本中國國家圖書館有藏(編目書號:00542),行款版式為每半頁十行,二十字,白口,左右雙邊。版心上鐫卷數(shù),下鐫頁次。卷首有曾鞏序及無名氏序各一則,序后為《中論總目》及正文。正文上卷卷端題“中論卷之上”,下有“小萬卷樓叢書”字樣。次行低十一格題“漢徐干著”。卷末為石邦哲識、陸友記、都穆書、錢培名識并《札記》二卷及《逸文》一卷。末行有“華亭張家鼒覆校”七字。

錢培名題識曰:“今通行明程榮《漢魏叢書》本脫誤幾不可讀,嘗以《群書治要》、馬總《意林》及唐宋人類書所引校之,頗得裨益。《治要》所錄《中論》十二篇,其末二篇則今本所闕宛在,雖不無刪節(jié),而首尾完具。《治要》故不著篇名,然文義顯然,知其論復(fù)三年、制役也。……今以《治要》合之今本,文雖或闕,篇則已全,校以授梓,用質(zhì)同好。”錢氏認(rèn)為《漢魏叢書》本《中論》缺殘舛誤嚴(yán)重,遂參閱《群書治要》《意林》及唐宋人類書等多種典籍引文,對舊本中的多處脫訛文字進(jìn)行訂正,作《札記》二卷。又指出《群書治要》所錄二篇為各本所缺,并加以輯補(bǔ),使之成為較為完備的本子。錢氏札記征引豐富,用功甚勤,對《中論》之脫漏及訛誤之處多有糾正。補(bǔ)正脫漏如《修本》篇“此三者舉之甚輕,行之甚邇,而人莫之知也”句,原無“人”字,錢氏據(jù)《群書治要》補(bǔ);同篇“不寢道焉,不宿義焉。言而不行,斯寑道矣;行而不時,斯宿義矣”句,自“不宿義焉”之“焉”字至“斯宿義矣”之“義”字凡十六字,原脫,錢氏據(jù)《群書治要》補(bǔ);《虛道》篇“故人愿告之而不厭,誨之而不倦”,原作“故人愿告之而不倦”,錢氏據(jù)《群書治要》補(bǔ)“告之”下“而不厭誨之”五字;《貴驗(yàn)》篇“夫人也,皆書名前策,著形列圖”句,“夫人也”三字原無,錢氏據(jù)《群書治要》補(bǔ);《審大臣》篇“執(zhí)政聰明睿哲,則其事舉”句,“執(zhí)政”下“聰明睿哲”四字原脫,錢氏據(jù)《群書治要》補(bǔ)。校正訛誤如《治學(xué)》篇“倚立而思遠(yuǎn),不如速行之必至也”句之“倚”字,原作“倦”,錢氏據(jù)《意林》改;《法象》篇“小人見慢而致怨乎人”句之“見慢”,原作“皆慢也”,錢氏據(jù)《群書治要》改;《修本》篇“使嗜忠言甚于酒食”,原作“使嗜者甚于酒食”,錢氏據(jù)《群書治要》改;《貴驗(yàn)》篇“君子恥其行之不如舜禹也”句之“舜禹”,原作“堯舜”,錢氏據(jù)《太平御覽》改;《亡國》篇“有醫(yī)必待使之”句之“使”字,原作“行”,錢氏據(jù)《群書治要》及《意林》改。錢氏《小萬卷樓叢書》本援據(jù)各本,訂訛補(bǔ)闕,一一注明原書原文,又輯逸文二篇,可謂考訂精審且詳備的版本。1935年,商務(wù)印書館《叢書集成初編》收有此本。

3.6 民國六年(1917年)鄭國勛《龍溪精舍叢書》本

全書前有齊耀琳、馮煦二序及鄭國勛自序,鄭氏自序稱此書“經(jīng)始于乙卯之秋杪,斷手于丁巳之冬初”,知成于民國六年(1917年)。此本上海圖書館有藏(編目書號:線普324001-120),每半頁九行,十七字,花口,四周單邊。版心魚尾上鐫“中論”,中題卷數(shù)及頁次,下角書“龍溪精舍校刊”。卷首附《四庫提要》,以說明梗概。次為無名氏序、石邦哲識并陸友記及曾鞏序,再次為目錄及正文。正文后附《札記》二卷,《佚文》一卷,內(nèi)容與《小萬卷樓叢書》本相同。卷終有“廣陵邱義卿、紹周監(jiān)刻,揚(yáng)州周楚江刊刻”字樣。

4 結(jié) 語

徐干《中論》在南宋以前為六卷,蓋于南宋時期合為二卷。就篇目而言,二十篇之外,尚有《復(fù)三年喪》《制役》二篇在唐宋時期流傳。今所見諸本,屬明清重刻本。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黃紋本為有明一代最先之刻本,亦多數(shù)傳本之祖本。杜思本出于黃紋本,《漢魏叢書》本又出于杜思本,二者都基本保持了黃紋本的原貌。其后《廣漢魏從書》本與《增訂漢魏從書》本又有所增益,然皆非后出轉(zhuǎn)精。《四庫全書薈要》本與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亦均出自《漢魏叢書》本,然又據(jù)他書參校而成,其所校正,間有可取。《小萬卷樓叢書》本附有札記、佚文,最稱精善,宜為整理《中論》的底本。與黃紋本不同的有三大系統(tǒng),分別是《兩京遺編》本、楊德周輯本與《龍溪精舍叢書》本。其中,《兩京遺編》本與《龍溪精舍叢書》本所據(jù)底本相近,校刻精良,文字又與黃紋本一系存在若干差異,亦頗有裨于校勘。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线在线| 亚洲欧美精品日韩欧美| 免费AV在线播放观看18禁强制| 久久伊人久久亚洲综合|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2019| 亚洲一级色| 99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最新国产精品第1页| 无码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在线看视频一区| 亚洲毛片网站| 国产精品三级专区| 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欲色| 色天天综合| 久久黄色毛片| 色老二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天堂网| 九九九精品视频| 日韩成人在线视频| 综合成人国产| 在线无码九区| 亚洲成人精品久久| 四虎免费视频网站| 欧美日韩成人| 亚洲看片网| 91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无码不卡的中文字幕视频| 国产精品免费p区| 成人精品免费视频| 在线视频精品一区|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 国内老司机精品视频在线播出| 中文字幕66页|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 69精品在线观看| 2021亚洲精品不卡a| 国产福利微拍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乱人免费视频| 欧美国产成人在线| 二级特黄绝大片免费视频大片| 秋霞国产在线| 综合亚洲色图| 国产精品蜜臀| 亚洲日韩图片专区第1页| 98超碰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自在线天天看片| 亚洲高清无码久久久| 国产菊爆视频在线观看| 这里只有精品在线播放| 亚洲日韩日本中文在线| 韩国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久久精品丝袜| 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 一本色道久久88| 国产中文在线亚洲精品官网| 亚洲色图欧美激情| 国产91丝袜在线播放动漫|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 性欧美在线| 99精品免费在线| 国产原创第一页在线观看| 日本久久网站| 免费在线不卡视频| 97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老司机久久精品视频| 日本精品一在线观看视频| 精品国产电影久久九九| 欧美成人日韩|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精品| 国产久草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 高清不卡毛片| 亚洲天堂成人在线观看| 99这里精品| 午夜电影在线观看国产1区| 18禁不卡免费网站| 国产福利小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va在线| 无遮挡一级毛片呦女视频|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 久久鸭综合久久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