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晶



摘? ? 要:為了豐富黑龍江省綏棱縣優良水稻種質資源,對引進的6個品種物候期、生育特性、抗逆性狀、產量及其構成因素進行綜合對比,目的是篩選出適合當地種植的優良品種,為當地水稻種植品種選擇提供依據。結果表明,‘寒稻13、‘響稻12、‘天隆311和‘寒稻794個品種,在生育期、分蘗能力、產量等綜合性狀方面表現良好,適宜在綏棱縣地區推廣種植。
關鍵詞:水稻品種;農藝性狀;產量;對比
中圖分類號:S511.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21.04.008
Abstract: In order to enrich the fine rice germplasm resources in Suiling Coun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a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was made among the introduced 6 varieties in terms of phenological period, growth an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stress tolerance characters, yield and their components, in order to screen out the excellent varieties that will be suitable for local cultivation ,at same time it will?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selection of local rice varieti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andao 13', 'Xiangdao 12', 'Tianlong 311 'and 'Handao 79' had good growth period, tillering ability, yield and other comprehensive characters, and were suitable for spreading planting in Suiling County.
Key words: rice varieties; agronomic traits; yield; comparison
綏棱縣是黑龍江省水稻主產區之一,從1998年起,綏棱縣積極探索提高水稻產量及效益。水稻種植面積由2007年的3萬 hm2發展到2017年的約4.67萬 hm2[1]。2010年綏棱縣引進了43個水稻新品種(品系)進行引進試驗,建議推廣‘龍交 04-908、‘龍交 04-107、‘龍花 01-687 3個品系在我縣中南部鄉鎮大面積示范,審定后在適宜區域內示范推廣[2]。但近年來綏棱縣內水稻產量和價格嚴重受到品種多、品系雜的制約。為了研究縮減水稻種子編制基礎,推進水稻生產資源整合,改變水稻品種混雜的問題,挑選出適合綏棱縣地區大面積種植的優良水稻品種,本研究從當地氣候條件出發,對2019年引進的6個水稻品種進行比較研究,以期篩選出替換或搭配的后備品種,為調整當前水稻品種的結構布局提供科學依據,為當地水稻育種奠定品種基礎,從而為推動黑龍江省北部地區水稻生產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持[3-5]。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區基本情況
1.1.1 氣候條件 所有品種種植于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鄉村振興科技研究所綏棱基地試驗區,位于黑龍江省綏棱縣境內。綏棱縣地處半山區,地屬典型的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2.5 ℃,有效積溫2 500 ℃·d左右,降水量600 mm左右,無霜期132 d。
1.1.2 土地情況 土壤種類為草甸土,耕層18~20 cm,pH值為7.54,土壤肥力中等,為多年稻茬地。1.2 供試材料
供試材料為第三積溫帶早熟、晚熟品種,共6個,分別為‘天隆311、‘寒稻13、‘寒稻79、‘龍粳31、‘龍粳46、‘響稻12。
1.3 試驗設計
采用隨機區組法,重復3次,密度25萬穴·hm-2,行數8行區,行長10 m,行距30 cm,穴距14 cm,小區面積24 m2。
1.4 田間管理
供試驗品種統一于4月12日播種,以撒播方式播種,播種量75 g·盤-1,5月20日移栽插秧。基肥為摻混肥300 kg· hm-2,6月10日追施尿素150 kg·hm-2。7月20日施高氯鋅用以防蟲。
1.5 調查方法
1.5.1 物候期調查? (1)出苗期:全區80%植株達到立針期,以月-日表示。
(2)插秧期:移栽當天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3)始穗期:全區10%的稻穗頂端露出葉鞘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4)抽穗期:全區50%的稻穗頂端露出葉鞘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5)齊穗期:全區80%的稻穗頂端已露出葉鞘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6)成熟期:全區80%的稻穗基部2/3以上的籽粒達到玻璃質狀,用指甲不易壓碎的程度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1.5.2 生育特性調查[6-8]? ? (1)生育天數:從出苗期至成熟期的天數,以d表示。
(2)活動積溫:以春秋各連續5 d活動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 ℃的當日為起止點,然后在此區間內≥10 ℃的活動積溫總和就是全年的活動積溫。
(3)植株高度:在成熟期每小區連續取具有代表性的10穴樣本,每穴以最高株為代表,從地面量至穗頂端(不包括芒)的距離,取其平均值,以cm表示。
1.5.3 抗逆性調查? (1)葉瘟:齊穗期調查,每個品種隨機選取10穴,每穴調查發病最重的葉片,計算平均值,結果四舍五入取整數進行評價,分為10級。
0級:無病株。1級:植株葉片有針頭大小褐斑點。2級:較大褐點。3級:小而圓以至稍長的褐色的環死灰斑,直徑1~2 mm。4級:典型的稻瘟病斑或橢圓型,長1~2 cm,常限于兩條葉脈間,病斑面積不足葉面積的2%。5級:典型的稻瘟病斑,受害面積小于10%。6級:典型的稻瘟病斑,受害面積為10%~25%。 7級:典型的稻瘟病斑,受害面積為26%~50%。8級:典型的稻瘟病斑,受害面積為51%~75%。9級:全部葉片死亡。
(2)穗頸瘟:于黃熟初期(80%稻穗尖端谷粒成熟時)調查,每個品種采取五點取樣,隨機調查200個以上稻穗(≥20穴),查出病穗數,計算發病率,分為6級。
發病率(%)=病穗數/調查總穗數×100 (1)
0級:無病株。1級:全區植株發病率低于1%。3級:全區植株發病率1%~5%。5級:全區植株發病率6%~25%。7級:全區植株發病率26%~50%。9級:全區植株發病率51%~100%。
(3) 白葉枯病:在發病時記載有、無。
(4)倒伏調查:目測記載倒伏日期、原因、程度、面積。按倒伏程度分5級。
0級:全區植株直立。1級:植株傾斜度不超過15°。2級:植株傾斜度在15°~45°之間。3級:植株傾斜度在45°~85°之間。4級:植株傾斜度超過85°以上。 1.5.4 品種產量及構成因素調查 (1)穗長:選取有代表性的10個穗,測量由穗莖節到穗頂端的平均長度(不包括芒),取全部稻穗的平均數,以cm表示。
(2)每穗總粒數:用測量穗長的同一樣本,查出每穗上的實粒數(充實度在2/3以上的谷粒數及落粒數之和)、空粒數(不受精的空粒)和癟粒數(受精后不能發育的半空粒,通常籽粒達不到正常籽粒的3/2),平均計算出每穗總粒數、實粒數和空粒數。
(3)結實率:實粒數/總粒數×100,以%表示。
(4)平方米有效穗數:成熟期測量,首先確定平方米的穴數:①測量8行的長度,計算出行距的平均值;②折算出1 m2的1行行長;③選取有代表性的行,查出平方米穴數。
在試驗區中間連續取10穴,查出10穴的總有效穗數并折算出平方米有效穗數,其中總粒數≤5粒的為無效穗,不予計算。
平方米有效穗數=10穴總有效穗數/10×平方米穴數(2)
1.6 數據處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處理和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氣候條件
2.1.1 平均氣溫對水稻生長的影響 由圖1可知,2019 年綏棱縣全年活動積溫為2 635.5 ℃·d。4月份上旬平均溫度較低,下旬溫度逐漸升高,月平均氣溫6.6 ℃,溫度略低。5月份溫度較為平穩,月平均氣溫13.6 ℃,有利于幼苗生長,減少出苗后氣溫低產生冷害。6月份氣溫持續平穩,月平均氣溫18.6 ℃。7—8月份氣溫高,有利于水稻生長及發育,月平均氣溫分別為22.3 ℃,19.7 ℃。9 月份氣溫較高,上旬和中旬平均氣溫達15.5 ℃,有利于水稻后期完熟。
2.1.2 降水量對水稻生長的影響 由圖2可知,4月份降水量極少,4月處于水稻播種期,育秧棚內可人工控制濕度,對出苗影響不大。5月中旬降水量增加,下旬降水量較高,達到61.6 mm,有利于秧苗移栽后緩苗生長。6月下旬至8月上旬降水量高峰期,在8月上旬出現降水量峰值,為146.3 mm,7月份總降水量270.6 mm,8月份總降水量269.7 mm,降水量較為集中,極易發生病害。
2.1.3 日照時長對水稻生長的影響 由圖3可知,4月份日照時間較長,共計270.8 h,適于播種和插秧,但要特別注意控制育秧棚內溫度,避免日照強灼傷秧苗。5月份上旬日照時長為95.5 h,而5月中、下旬由于開始降雨,日照時間明顯減少,分別為54.5 h,63.2 h。7月和8月的月日照時長分別為187.8 h,110.9 h,高溫天氣少,對水稻減數分裂期有影響。
綜合4月至9月平均氣溫、降水量和日照時間總體數據可知,4月氣候溫度略低,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而且7月和8月低溫寡照天氣持續時間長,對水稻后期生長有一定影響。
2.2 各品種物候期和生育特性
由表1數據可知,6個品種出苗期均在4月20日,均在5月20日進行統一插秧。‘天隆311、‘龍粳31和‘寒稻79始穗期早,為7月25日,其次是‘響稻12,‘寒稻13和‘龍粳46始穗期晚,為7月29日。‘天隆311、‘龍粳31、‘寒稻79于7月27日抽穗,‘響稻12,‘寒稻13和‘龍粳46于7月30日抽穗。6個品種齊穗期都在8月1日前,‘天隆311、‘龍粳31、‘寒稻79于7月29號已經齊穗,比其他品種早3 d。‘天隆311、‘龍粳31、‘寒稻79 3個品種于9月15日成熟,早于其他品種2 d。6個品種植株高度差別不大,‘寒稻79植株高度最低為88 cm,‘寒稻13、‘響稻12植株最高為91 cm。≥10 ℃活動積溫 2 300~2 370 ℃·d。各個品種生育天數在 132~135 d,‘寒稻79和‘龍粳46生育期較短為132 d,‘天隆311和‘龍粳31生育天數為134 d,‘寒稻13和‘響稻 12生育天數為135 d。按生育期早晚排序為:寒稻79<龍粳46<龍粳31<天隆311<響稻12<寒稻13。
2.3 各品種抗逆性狀
由表2可以看出,6個品種感染葉瘟病、穗頸瘟均為0級,即未有病株,且無白葉枯病。抗倒伏程度為0級,即植株全部直立,無倒伏植株。由此表明,6個品種抗逆性都很強。
2.4 各品種產量及構成因素
由表3可知,6個品種穗長基本一致,相差不大。每穗粒數以‘寒稻13最多,為102粒,其次是‘響稻12、‘寒稻79和‘天隆311,‘龍粳31每穗粒數最少,為85粒。但‘龍粳46結實率最高,為90.0%;‘寒稻79結實率最低,為78.0%。千粒質量以‘天隆311和‘龍粳46最重,為27g;‘寒稻13和‘響稻12千粒質量最輕,為25 g。
‘寒稻13產量最高,產量為8 296.7 kg·hm-2;其次是‘響稻12,產量為8 280.5 kg·hm-2;‘龍粳31產量最低,為7 080.8 kg·hm-2。‘寒稻79平方米有效穗數最多,達408.0穗, 其次是‘天隆311、‘寒稻13和‘響稻12。按照分蘗能力高低排序為:寒稻79>響稻12>寒稻13>天隆311>龍粳46>龍粳31;按照產量高低排序為:寒稻13>響稻12>天隆311>寒稻79>龍粳46>龍粳31。
3 結論與討論
水稻是喜溫短日照作物,因此溫度是影響水稻產量的最主要的生態因子[9]。寒地水稻生育期短、活動積溫少、容易受到低溫冷害等自然災害的威脅[10]。但近幾年氣候明顯變暖為高緯度地區創造了良好的積溫條件[11-12]。綏棱縣地處高緯度半山區,是水稻種植北擴的關鍵地區[13],所以篩選適合在該地區種植的水稻品種,充分利用高緯度地區的氣候和積溫條件,尤其適宜推廣早熟和極早熟品種,在確保水稻正常生長的前提下,產出優質高產大米,是該地區種植的目標[14-15]。
2019年綏棱縣4月氣候溫度略低,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而且低溫寡照天氣持續時間長,影響了水稻后期生長。而且綏棱縣地處高緯度、半山區,年平均氣溫較低,有效積溫少,6個品種產量都較主產區低一些,但結合生育期和產量綜合評價,6個品種在綏棱縣種植表現優良。從各品種物候期、生育特性、抗逆性狀及產量可知,各個品種生育日數 132~135 d,≥10 ℃活動積溫 2 300~2 370 ℃·d,較適宜黑龍江省綏棱縣地區種植。按生育期早晚排序為:寒稻79<龍粳46<龍粳31<天隆311<響稻12<寒稻13。按照分蘗能力高低排序為:寒稻79>響稻12>寒稻13>天隆311>龍粳46>龍粳31;按照產量高低排序為:寒稻13>響稻12>寒稻79>龍粳46>龍粳31。所以建議推薦‘寒稻13、‘響稻12、‘天隆311和‘寒稻79在綏棱縣地區推廣種植。
為保證試驗比較分析結果的準確性,采用栽培管理模式一致的方式,其施肥量和種植密度保持一致,導致部分品種的豐產性未能完全體現。本研究數據僅為2019年各個水稻品種引種表現,缺少年度重演,試驗研究結果僅供參考,待后續連續觀測田間奠定結果以豐富引種評價數據。
參考文獻:
[1] 趙麗. 水稻智能化催芽技術推廣應用[J]. 農民致富之友, 2016(19): 68.
[2] 胡廣義. 水稻優質新品種試驗初報[J]. 農民致富之友, 2011(20): 39.
[3] 史春雨, 朱芳冰. 寒地水稻品種性狀對比試驗研究[J]. 現代農業研究, 2018(8): 59-60.
[4] 董祖國, 舒玲, 柏平, 等. 2012年富順縣水稻新品種比較試驗[J]. 現代農業科技, 2013(21): 56, 59.
[5] 葛茜, 馬曉麗, 張萬春, 等. 優質高產水稻品種比較試驗研究[J]. 陜西農業科學, 2013, 59(5): 7-9.
[6] 潘國君, 劉傳雪, 邱愛民, 等. 寒地水稻品質育種研究[J]. 北方水稻, 2008, 38(6): 1-7.
[7] 李國俊, 劉鳳艷, 林秀華. 黑龍江省農墾早熟水稻新品種比較試驗研究[J]. 農業科技通訊, 2008(7): 91-93.
[8] 賈力群, 吳寰, 李文超. 黑龍江省水稻品種產量及產量性狀比較分析[J]. 種子科技, 2017, 35(9): 139, 141.
[9] 商全玉, 楊秀峰, 呂國依, 等. 高緯寒地水稻品種比較[J]. 安徽農業科學, 2016, 44(33): 36-37, 43.
[10] 姜曉歡. 全球變暖背景下黑龍江省水稻北擴氣候條件研究[D]. 合肥: 安徽農業大學, 2016.
[11] 潘華盛, 張桂華, 祖世亨. 氣候變暖對黑龍江省水稻發展的影響及其對策的研究[J]. 黑龍江氣象, 2002(4): 7-12, 18.
[12] 劉曉莉, 商全玉, 楊秀峰, 等. 2019年五大連池市不同水稻品種比較試驗[J]. 黑龍江農業科學, 2020(5): 15-18.
[13] 文輝, 王田勇, 赫東玉, 等. 寒地水稻品種篩選試驗總結[J]. 現代化農業, 2018(4): 46-47.
[14] 王賀正, 徐國偉, 馬均. 水稻抗旱性鑒定方法及鑒定指標的研究進展[J]. 中國種業, 2009(3): 16-18.
[15] 于艷敏, 武洪濤, 張書利, 等. 水稻品種苗期抗旱性篩選與評價[J]. 中國農學通報, 2015, 31(3): 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