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常春

摘要:本文結合固沙造林經驗,對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影響因素、評價方法等進行了簡要分析,以為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經營管理實踐工作開展提供有益指導。
關鍵詞: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穩定性
樟子松是固沙造林的重要樹種之一。但隨著樟子松人工固沙林規模的不斷擴大,部分地區出現樟子松人工固沙林衰退現象,森林生態系統穩定性大幅度減低。因此,有必要加強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穩定性研究。
1 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穩定性影響因素
1.1 氣象因素
在營造樟子松人工固沙林時,將樹種從原產地運至沙地,氣候條件不可避免發生改變。以紅花爾基與章古臺為例,如表1所示。樟子松壽命通常在150~200年。較長的生命周期使樟子松人工固沙林易受同一地區不同年份氣象因子變化影響較大,尤其是氣溫與降水量。有學者以章古臺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為例,發現:①樟子松引種后,降水量不正常年有12年,包括5年干旱年與2年大旱年。這表明樟子松在生長過程中,可能遇到過土壤水分供應不足問題,影響人工固沙林穩定性。②樟子松引種后,1954~1993年平均氣溫(5.9±0.58)℃,氣溫不正常年有8年。
1.2 土壤因素
樟子松適應性較強,能夠在風沙土、土層相對較薄的山地石礫土上生長,主根最深可達到4米以下,側根多分布在10~50厘米土層中,用以充分吸收土壤水分,供自身生長所需。因此,當引種區與天然生產區土壤理化性質相似時,樟子松能夠迅速適應土壤條件變化進行生長。但在多因素影響,章樟子松人工固沙林樹生命周期可能發生改變。與此同時,有研究對章古臺不同地塊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生長情況進行對比分析,發現丘間地位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生長情況好于沙丘頂部,林分穩定性相對較高。
1.3 水分因素
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生長所需水分主要來源于大氣降水與地下水。但通常情況下引種區普遍具有年降水量少、年蒸發量大等特征,從而使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生長受阻,降低林分穩定性。同樣以章古臺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為例,章古臺降水量穩定性較差,且50%以上大氣降水集中在七八月份,使得章古臺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生長過程中,極易出現水分輸入不足問題。隨著蒸發量加大,林齡增加,地下水位是大幅度下降,導致根系層土壤水分不能滿足林木生長需求,制約林木生長,降低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穩定性。
1.4 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主要是指病蟲害對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穩定性存在重要影響。例如,幼林階段金龜子幼蟲防控不到位,將嚴重損壞林木根部,增加林木死亡率;當樟子松人工固沙林處于生長衰弱時,容易暴發枯梢病,增加林木死亡率。
2 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穩定性評價方法
筆者將圍繞“生物學穩定性”“抵抗力穩定性”“功能穩定性”樟子松人工固沙林成活情況、林分生長情況、壽命長短、不良環境抗御能力、林分密度、林分生產力等確定為穩定性評價標準,提出林木保水率、林分生長量、防護期、抗病蟲害能力、抗旱性、林地輸沙率、土壤有機質、土壤水分、物種多樣性等多個評價指標。經評價指標權重分析,得到最終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穩定性評價指標體系。通過評價指標體系應用,掌握人工固沙林生態穩定性情況,并制定針對性改善對策。如撫育間伐改善林分密度,人工固沙林封禁控制外界干擾,引入非競爭灌木、保證物種多樣性、改善土壤有機質等。
3 結論
綜上所述,在營造樟子松人工固沙林時,應做好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穩定性評價工作,驗證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營造可行性,并立足重要影響因素,制定針對性預防與改造方案,以提升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穩定性,減少森林衰退現象發生,推動營造林工程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