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躍
(上饒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江西上饒,334000)
景德鎮置身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核心城市,在加快戰略性產業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創意陶瓷文化產業具有的資源優勢。大學生群體作為景德鎮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的主體力量,分布于景德鎮的各類大小作坊與店鋪之中。并根據其為滿足陶瓷生產制作的便利、陶瓷創意文化傳播的需求、完成學業要求的特殊性等因素的考量,大學生從業群體的作坊與店鋪的分布多以景雕塑瓷廠、老廠、陶溪川、德鎮陶瓷學院周邊等區域完成其陶瓷創意產的品設計、生產、銷售等環節。
陶瓷文化創意產品作為一種工藝美術類商品,是以結合實用與美觀原則為一體的陶瓷藝術商品。在景德鎮陶瓷創意市場中,大學生群體的創意產品主要分為兩大類別,既“使用性
陶瓷創意產品”和“陳設觀賞性陶瓷創意產品”。使用性陶瓷創意產品是以“生活品藝術化”為目的的陶瓷產品,多以體現創意性手工制作美感、以不規則的幾何形體為造型特征的器皿為主,在成型工藝上多以拉坯成型、泥條盤筑、模具壓制等形式塑造。如茶具、香具、食盤等。陳設觀賞性陶瓷創意產品多以“藝術品生活化”的為表現形式。通常作為一種裝飾品點綴于日常生活中,此類陶瓷創意產品在藝術表現特征上多強調陶瓷藝術的觀賞性、原創性、觀念性。在器型裝飾中多以青花、釉下五彩、高溫色釉、粉彩、新彩的陶瓷裝飾手法為主。主要通過具有個性化的表現語言,體現強烈的思想情感與獨特審美情調。2 景德鎮大學生陶瓷文化創意產品的美感體現
造型美是人類社會在實踐過程中,依據美學的原理而提煉出來的具有規律性的造型特征。在陶瓷創意產品之中。造型美要符合整齊、勻稱、對比、賓主的形式美規律。同時,為滿足陶瓷相應的使用功能,在陶瓷設計過程中還要考慮實用性與恰當的藝術形式的完美結合。而設計出實用的,多樣的,新穎的,獨特的能夠滿足消費者相應的生理與精神需求。
陶瓷作為一種工藝美術的存在形式。它的審美體現與功能價值是通過一定的造型和結構作為存在載體來完成與實現的。在陶瓷器皿中每一個造型的變化和發展都離不開制作技藝的提高,每種造型的樣式不單是技藝的結果和工藝水平的反映,也是中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審美特征的體現。造型美作為一種形式美語言的存在形式,對創意陶瓷產品的美感體現于情感表達具有重要的作用。景德鎮陶瓷文化創意市場中,大學生從業者對其創意產品的整體造型效果與細節應用在設計與制作上都力求完美,精益求精。統一與變化是造型藝術形式的基本法則,是諸多形式美的集中與概括,反映了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其中統一是指組成事物整體的各個部分之間具有呼應關聯秩序和規律性,形成一種一致的或具有一致趨勢的規律。以創意市場中的一款以實用性為主的創意陶瓷產品壺具作品為例(圖1)。在制作過程中,壺身采用輪制拉坯成型,壺嘴、提紐通過模制壓坯成型,而后以粘貼于壺身之上。待壺身燒制完成后,再用金屬材質提梁扣至于提扭之中,以小面積的金屬色提梁與主題陶瓷壺身在材質上產生對比,豐富了整個茶具的造型節奏對比。作為一種實用性為主的陶瓷創意產品,在造型設計上,這款茶具整體的造型設計以曲線和弧線為最主要的構成元素,從而體現出造型的統一性與秩序、和諧的整體美感。同時以高高立起金屬提梁的不規則圓弧、壺身使其造型產生一定的差異性,從而拓展器型的視覺張力。這種即有變化、又有規律的圓形曲線在一定的造型空間中產生呼應又融為整體,既符合人體功能學的同時又使作品呈現出一種和諧、流暢、飽滿的造型美感的體現。
圖1 實用性為主的創意壺具
在陶瓷器型圖案的裝飾美形式法則之中,變化與統一、均衡與對稱、節奏與韻律始終是圖案裝飾美的構成要素。在一定的畫面空間之中,各種獨立、差異性的圖案在搭配秩序中,通過呈現出一種具有規律性的趨同,并在此基礎上構成統一和諧的整體,從而使觀者在觀察畫面時產生一定的審美快感。
陶瓷裝飾是指制瓷者借助于各種形式與手段,在陶瓷器物表面所留下的肌理和紋樣等。在人類陶瓷史的發展過程之中,裝飾一直貫穿其中。最早的陶瓷裝飾起源于原始社會時期的制陶文化,當時原始人通過劃痕或者印紋的形式對原始陶器進行裝飾,從而實現對陶瓷器物的美化,滿足其對陶瓷器物的審美追求。“陶瓷裝飾”在陶瓷藝術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根據不同的材料應用與時代文化特征,形成了一個系統性、的多樣性的裝飾審美體系。現今在景德鎮陶瓷創意市場中,創意產品在結合傳統陶瓷的裝飾的基礎上對裝飾紋樣、裝飾材料、裝飾技法等方面不斷涌現,形成具有強烈個人風格與時代特色的裝飾審美體現。圖案的形式美法則之中變化于統一均衡與對稱。節奏與韻律,始終是圖案裝飾美的構成要素。這套系列的創意瓷盤(圖2),創作者以黃釉或藍釉為基調的底色,采用植物裝飾紋樣與英文字母兩種裝飾元素融合,通過色彩的拼接、形象的對比使得中、西方兩種裝飾元素呈現與陶瓷的裝飾之中,并以連續性的單個字母與圖案的重復運用產生出相應的節奏感,從而體現出作品相應的當代性與趣味性。瓷盤中畫面的節奏是具有重復性的,其通過反復性的連續而產生審美節奏感。并在此基礎上,使畫面產生出的起承轉合與抑揚頓挫的審美感受。在材料運用中,其設計者多保留了陶瓷材料本身的材質美感,并在此基礎之上,多種材料綜合運用使創意陶瓷呈現出渾然、質樸的美感體現,如運用細膩潤滑的瓷泥,搭配古拙質樸陶泥而制作出的絞胎瓷等。在裝飾技法的運用之中,創意市場中大學生群體突破了傳統瓷器單一的釉色運用與燒制習慣,如在施釉過程中,通過潑、灑、淋、吹等方式綜合運用,入窯燒制后呈現出斑斕、自然的裝飾美感。
圖2 創意瓷盤
工藝美作為藝術美的形態之一。是指工藝美術作品之中,實用性與裝飾性、材料運用與制作工藝的統一,而體現在具有造型美,結構美和色彩美的工藝形象之中。工藝美感是陶瓷作品區別于其它工藝品形式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征。“工藝”是指人類運用工具通過形式美法則的運用,對所利用的原材料進行加工和制作,最后使其成為作品的一種方法和手段。我國古代工藝類專著《考工記》中指出“天有時、地有氣、工有巧、材有美,含此四者,然后可以為良。”這一古樸造物理念對“工藝美”的審美特征進行了詮釋,并對當下的陶瓷產業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德鎮陶瓷創意產品中工藝美感的體現貫穿于整個陶瓷制作的全過程之中。如在成型工藝中“拉坯成型”工藝所體現出陶瓷器型的圓融美感。在“泥條盤筑成型”工藝體現出的粗狂、古樸的器型特征。在釉色陶瓷裝飾中“入窯一色,出窯萬千”的高溫釉色,所體現出的施釉、燒制工藝之美等。景德鎮陶瓷創意市場的大學生從業者以“制瓷工藝”的運用為基礎,通過形式美法則的運用,使得其陶瓷“創意意圖”得以實現,最終使作品呈現出絢麗多變的藝術效果與審美感知。以大學生創意集市中陶瓷擺件作品《鐘馗》(圖3)為例,此作品為陶瓷擺件類創意產品,作者在這件作品選用了“泥片成型”與“泥塑成型”的工藝手法塑造形體,表達出樸實、古雅的陶瓷工藝美感。在成型過程中,對泥片卷曲、捏壓概括性的制作出動物與人的身軀部分。而后用“泥塑成型”的造型手法雕塑出精細、夸張的五官與飾品,使作品呈現出生動隨意、意向性與趣味性相結合的造型審美特征。在裝飾工藝方面,這件作品采用釉下五彩裝飾與高溫顏色釉裝飾相結合的工藝手法。在制作過程中,作者運用釉下彩料繪制出人物與動物的五官與衣紋配飾。而后再通過淋、抹、吹的施釉工藝來改變胎體與釉料的結構關系,使其經高溫燒制后,產生出沉穩、絢麗的色彩關系。使作品最終體現出一種渾然天成、質樸純真的工藝之美。
圖3 鐘馗(謝成龍作)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西方藝術思想引入中國,各種藝術文化思潮在景德鎮相互交融與碰撞。并在此過程中,基于傳統制瓷工藝為基礎的,以表現個人創造力和獨特藝術審美性為創作宗旨的陶瓷創意文化市場悄然而生。特別是那些有美院教育背景的、具有當代性思想與創新理念的大學生群體。把具有鮮明的個藝術審美特征與藝術表現語言運用到陶瓷的創作過程中,以“創意”為切入點,通過獨特的設計構思和以創新,以其獨特的美感體現與藝術審美特征在創意陶瓷產品市場中獲得較高的收益。通過這種激勵,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群體參與到陶瓷創意產品的設計生產中來,使得景德鎮陶瓷創意市場得到空前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