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圖 翁創苗
“科技賦能,今年的人代會很不一般。”“真的很方便快捷,為‘廣州人大 i 會議’服務小程序點贊。”“云上提交建議,速度真快!”……日前,在廣州市十五屆人大六次會議期間,一款由廣州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牽頭開發的手機小程序——“廣州人大 i 會議”,展現了“高效、綠色、低碳”的辦會新風尚,受到了與會人員的關注和稱贊。
這一舉措是“廣州智慧人大”不斷拓展系統功能,提升人大會議服務信息化水平的又一創新實踐。對此,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石奇珠給予了高度評價:“這個創新很好,在完善中優化提升,打造智慧人大中的又一個品牌。”
由于疫情防控,此次市人代會實行閉環管理。如何更好地做好大會服務工作,保障代表履職更加有效,成為了亟須解決的難題。2020年9月,常委會副主任、“智慧人大”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唐航浩提出“關于組織實施代表大會會議服務系統開發建設,爭取明年大會上投入使用”的要求。
為有力有序推動系統如期落地使用,常委會辦公廳科學制定時間安排表,合理安排工作進度,積極加強與各部門的溝通,定期召開項目會議,現場研究落實機關各部門(大會各工作組)有關意見和需求。“按照常委會領導的要求,我們在開發過程中始終堅持簡單易用、安全保密、共享共用的原則,力求做到安全快捷好用”,機關信息化辦公室負責該項目的同志介紹說。
1月20日,在市十五屆人大六次會議召開前夕,以“廣州人大 i 會議”命名的小程序如期正式上線運行,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繁到精”的目標,也拉開了“云端服務大會”的序幕。
打開“廣州人大 i 會議”小程序的界面,會議信息、會務服務、會議文件、醫療衛生保障、總務服務、履職園地等板塊一目了然。“以前我們開會都要拿著會議的日程表,現在用這個小程序,信息量很大,可以隨時隨地查閱。”市人大代表陳少華表示,小程序既方便代表隨時隨地查閱,又降低了紙質文件的使用,讓代表更加快捷地獲得大會信息,讓大會服務保障變得更加智能化、精細化。
譬如,“大會報到”服務欄目改變了以往代表報到時排長隊耗時耗力、分發材料容易出錯的現象,代表報到時可以做到“掃碼即走”——代表可以在小程序中隨時查閱住房、餐飲、交通等信息。該功能將工作人員從繁雜的事務性勞動中解脫出來,大幅度提升了工作質量和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小程序中的“會場安排”欄目解決了以往700多名參會人員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實現全員對號入座的難題。代表通過“會場安排”欄目可以直接查詢到本人座位號和會場座位圖。“以往我們代表團工作人員要告知代表座位表,還要在現場引導,今年就方便多了,大大減輕了我們的工作量。”天河代表團工作人員王曉明說道。
此外,由于今年各代表團駐地比較分散,小程序中的“交通安排”欄目為與會人員提供了精準的乘車時間和地點。而電子餐券的使用,更有效解決了以往用餐信息不精確、統計難、核銷難等問題,工作人員通過掃碼方式就餐,精準定位到“人”,確保了用餐信息的準確性,為合理統籌工作人員就餐,厲行節約、減少浪費提供了有力抓手。
為更好地服務代表履職,小程序集成了“建議辦理”“預算審查”等功能,代表通過手機可以直接登錄代表議案建議管理系統、預算聯網監督系統。“聯名建議我都是通過小程序登記的,更加方便、更加快捷。”市人大代表潘映珊說道。
大會期間,代表通過小程序提交代表建議、進行代表聯名、對以往建議辦理情況作評價等共1 549人次;使用預算審查功能查看指定年份的預決算數據、數據報表、相關說明文檔,進行可視化分析,在線提交代表意見合計136人次。
板塊中的“分組審議咨詢”功能在代表報到后至大會閉幕期間會一直開通,它改變了以往代表只能在分組審議時提問的情況,代表隨時可以在線提出咨詢,各部門實時在線解答,減少了疫情期間人員交叉接觸,也為代表提前準備審議發言、提出議案建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這種創新的‘零接觸’模式讓我們感受到便利的同時,也增進了我們與各部門之間的互動溝通。”市人大代表張雅利表示,有關部門答復很迅速,有的堪稱“分回”“秒回”,同時,有了文字答復“留痕”,更方便代表后續跟蹤。
小程序,大用途。雖然此次市人代會會期短,議程緊湊,但依托“云端服務”,“廣州人大 i 會議”小程序發揮了大作用。據統計,大會期間,小程序共有1 033人登錄使用,18 486人次使用該程序查詢信息、咨詢問題,為確保大會順利高效進行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