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葉孜文
紅墻黃瓦、綠樹環繞、古樸莊重,2021年“五一”假期,廣州著名紅色景點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升級改造后首次亮相,在假期頭三天共接待進館觀眾近2萬人次。這座家門口的紅色學堂,成為了當之無愧的“網紅”。
為充分發揮廣州紅色文化底蘊和紅色資源優勢,2021年3月,廣州公布了“家門口的紅色學堂”名錄,包括:214處不可移動革命文物、8812件/套可移動革命文物、83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3個國防教育基地。農講所是其中一處重要的紅色史跡。
這座曾用于培養秀才的番禺學宮,始建于1370年,在上世紀20年代成為中國農民運動搖籃?!?926年,在此主辦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來自全國各地300多名學員在此接受理論學習,參加社會實踐,畢業后他們奔赴全國各地,開展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不僅為當年的革命奉獻了力量,而且為后代留下了很多寶貴的精神財富。”廣州農講所紀念館副館長雍玲玲說。
改造后的農講所保留了原有的整體景觀,既讓廣大市民感受到“老城市”情懷,又能體會到城市“新活力”。此次農講所改造因勢利導,不大拆大建,盡量利用原有設施進行改造提升。
“自1953年農講所建紀念館以來,至今接待游客近2 000萬人次?!庇毫崃峤榻B,2021年農講所深入挖掘紅色資源,加強對館藏革命文物的研究利用,采取音頻、視頻、圖片聯動的方式,讓無聲的文物生動講述革命歷史故事。
據介紹,2021年以來,農講所紀念館針對不同群體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如“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紅色文化講堂”、《紅講臺》、紅色研學活動、線上紅色故事會、廣東紅色文旅護照打卡活動等?!捌渲小聲r代文明實踐站·紅色文化講堂’為配合黨史學習教育開展,向機關團體提供量身定做的黨史學習方式,既可設計課程,還能邀請黨史專家當面授課”。
此外,農講所針對青少年群體開展了紅色研學活動,以學習百年黨史、凝聚青春力量為主題,通過講解員的現場教學、黨史小課堂、手工制作教學等環節,使受眾特別是青少年群體聽黨史故事的同時,受到紅色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
“廣州作為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著改革開放前沿地,近現代革命策源地稱號,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其中大多集中在越秀區?!痹叫銋^委宣傳部副部長崔曉在農講所大成殿前介紹稱,越秀區里不可移動的歷史文物占到廣州的三成,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更是占到7成以上。
2021年4月,廣州正式發布《廣州市紅色文化傳承弘揚示范區發展規劃(2021-2025年)》,提出要構建“一核六片四廊”紅色文化發展格局。其中,越秀核心片區承擔著“一核”重任,將依托中共三大會址、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廣州公社舊址、農講所舊址、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團一大舊址等眾多紅色文化史跡,打造全市紅色文化展示中心區、紅色文化教育宣傳主陣地、紅色文化融合發展示范區。
根據《規劃》,為擦亮英雄城市品牌,到2025年“十四五”期末,廣州將全面建成紅色文化傳承弘揚示范區,廣州紅色品牌效應躋身全國前列,屬于紅色史跡的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向公眾開放比重超過88%,3A級以上紅色旅游景區達15個,紅色旅游年接待人數達4 300萬人次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