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菲菲
(重慶沙坪壩區陳家橋醫院神經科,重慶 401331)
急性腦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為臨床神經系統疾病,該病具有起病急、病情發展快、致殘率高、死亡率高等特點,占全部腦卒中的70%~80%[1]。靜脈溶栓為治療該疾病的常用療法,阿替普酶為常用藥物,可特異性結合纖維蛋白而發揮溶栓效果,且不會出現纖溶亢進,但在窗口期,患者在溶栓治療后容易發生溶栓并發癥而影響治療效果[2]。中醫認為急性腦梗死屬“中風”范疇,主要病機為氣血逆亂、臟腑失調,故應以益氣活血、化瘀通絡為治療原則。腦心通膠囊由黃芪、沒藥、赤芍等12味中藥材組成,可通絡止痛、益氣活血;有助于改善腦組織微循環及神經元血供,促進ACI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3]。故本研究以92例ACI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隨機對比研究,旨在探討腦心通膠囊聯合阿替普酶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效果,為患者臨床治療提供依據。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重慶沙坪壩區陳家橋醫院收治的92例ACI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患者46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23例;年齡32~59歲,平均(43.40±1.57)歲;基底節區梗死31例,皮質區梗死15例;單側梗死30例,雙側梗死16例;發病至入院時間2~12 h,平均(5.62±1.24) h。研究組患者46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1例;基底節區梗死30例,皮質區梗死16例;單側梗死32例,雙側梗死14例;年齡31~58歲,平均(43.43±1.58)歲;發病至入院時間1~12 h,平均(5.61±1.24) h。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4]中的相關診斷標準者;非過敏體質,對腦心通膠囊、阿替普酶無過敏史者;首次發病,發病時間≤?12 h者等。排除標準:單純性感覺障礙或共濟失調者;伴出血或有出血傾向者;既往頭顱外傷、顱內及椎管內手術者等。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或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兩組患者均接受吸氧、臥床、抗凝、降脂、降壓、維持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等基礎治療,同時給予口服阿司匹林片(地奧集團成都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51022605,規格:0.3 g/片)治療,3次/d。對照組患者采用靜脈滴注注射用阿替普酶(德國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KG,注冊證號S20110046,規格:20 mg/支)治療,0.9 mg/kg,1次/d。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予以腦心通膠囊(陜西步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25001,規格:0.4 g/粒)口服治療,1.6 g/次,3次/d。兩組患者均治療2周,并隨訪6個月。
1.3 觀察指標①臨床療效對比。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5]評估兩組治療2周后的療效,可分為痊愈(NIHSS評分減少>90%),顯效(NIHSS評分減少 46%~90%),有效(NIHSS 評分減少 18%~45%),無效(NIHSS評分減少<18%),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例數 / 總例數×100%。②神經功能對比。采集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2周后空腹靜脈血3 mL,離心(轉速:3 000 r/min,時間:15 min)取血清,以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神經生長因子(NGF)、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S-100β水平。③炎性因子對比。血樣采集、血清制備及檢測方法同②,檢測血清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MCP-1)、可溶性細胞間黏附分子-1(sICAM-1)、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④預后對比。隨訪6個月,以改良RANKIN量表(mRS)[6]評分評估兩組遠期預后,0分(完全無癥狀);1分(可完成正常工作生活活動,無明顯殘障);2分(無法順利完成正常工作生活活動,輕度殘障);3分(行走無須協助,但部分工作生活活動需協助,中度殘障);4分(離開他人協助無法行走,重度殘障);5分(臥床不起、大小便失禁,嚴重殘障);6分(死亡);0~2分為預后良好,3~6分為預后不良。

2.1 臨床療效治療2周后,研究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神經功能治療2周后,兩組患者血清NGF水平均高于治療前,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血清NSE、S-100β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因子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因子指標比較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NGF:神經生長因子;NSE: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
組別 例數 NGF(ng/L) NSE(μg/L) S-100β(μg/L)治療前 治療2周后 治療前 治療2周后 治療前 治療2周后對照組 46 78.29±4.23 106.62±8.78* 19.47±3.42 14.09±2.47* 1.97±0.75 1.46±0.37*研究組 46 78.27±4.56 118.55±9.89* 19.45±3.38 10.72±2.32* 1.99±0.72 1.17±0.23*t值 0.022 6.118 0.028 6.745 0.130 4.515 P值>0.05<0.05>0.05<0.05>0.05<0.05
2.3 炎性因子治療2周后,兩組患者血清MCP-1、sICAM-1、hs-CRP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炎性因子指標比較

表3 兩組患者炎性因子指標比較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MCP-1: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sICAM-1:可溶性細胞間黏附分子-1;hs-CRP:超敏-C反應蛋白。
組別 例數 MCP-1(pg/mL) sICAM-1(μg/L) hs-CRP(mg/L)治療前 治療2周后 治療前 治療2周后 治療前 治療2周后對照組 46 401.97±43.35 332.82±34.15* 462.82±63.15 346.13±42.65* 6.92±2.40 4.02±1.15*研究組 46 402.07±43.71 226.58±23.12* 464.58±62.12 310.12±21.68* 6.95±2.42 3.15±0.12*t值 0.011 17.472 0.135 5.105 0.060 5.690 P值>0.05<0.05>0.05<0.05>0.05<0.001
2.4 預后隨訪完成后,研究組患者預后良好30例,預后良好率為65.22%(30/46),對照組患者預后良好17例,預后良好率為36.96%(17/46),觀察組患者預后良好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351, P<0.05)。
目前,早期靜脈溶栓為ACI的重要療法,阿替普酶為纖溶酶原激活劑,其半衰期短,主要從正常成熟細胞培養中提取所得,可選擇性結合血栓表面的纖維蛋白,但不激活血液中的纖溶酶原,不會對全身纖溶系統產生影響,可發揮溶解血塊和溶栓的作用。
中醫認為ACI的主要病因為陰陽失調、氣血不足及外邪內侵,主要發病機制為氣虛血瘀、筋脈失養、脈絡瘀阻,氣血逆亂則可上犯于腦而誘發ACI。故應以通絡止痛、益氣活血為主要治療原則[7]。此外,炎癥反應與神經功能相關細胞因子異常分泌與ACI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貫穿了ACI的整個病理環節,其中,MCP-1、sICAM-1、hs-CRP均為臨床常見炎性因子,其水平異常升高可加重炎癥反應,直接損傷腦組織。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2周后,研究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血清MCP-1、sICAM-1、hs-CRP水平均低于對照組,且隨訪完成后,研究組預后良好率高于對照組,提示腦心通膠囊聯合阿替普酶可更好地控制ACI患者病情進展,有效抑制其炎癥反應,進而改善其遠期預后。腦心通膠囊中的雞血藤可溫經通絡;丹參、桃仁、紅花、當歸、赤芍可活血化瘀;黃芪可補氣升陽、助血行氣、利水消腫;水蛭可活血破瘀、通經消積;地龍可清熱通絡;全蝎可息風止痙、攻毒散結、通絡止痛;沒藥可活血止痛、消腫生肌;乳香可活血行氣止痛;諸藥合用共奏益氣活血、祛瘀通絡止痛之效,可提高對ACI患者的療效。
NGF可促進神經再生、修復損傷而對神經元發揮保護作用;NSE、S100β在機體正常情況下難以到達腦脊液,ACI患者由于神經元受損,可致NSE從細胞中溢出,并透過血腦屏障進入血液循環;S100β則可反映腦損傷的進展過程,NSE、S100β水平越高,ACI患者病情越嚴重?,F代藥理學研究指出,腦心通膠囊中地龍、水蛭、全蝎等均含大量血栓溶解因子,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微血栓形成等,有助于降低ACI患者血液黏滯性,同時降低血管阻力,改善腦細胞的血液循環,進而發揮較好的保護腦組織功能[8]。吳紅平等[9]研究亦指出,腦心通膠囊輔助治療可降低腦梗死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減輕機體炎癥應激反應,促進患者康復而改善其預后。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2周后研究組患者血清NGF水平高于對照組,血清NSE、S-100β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提示腦心通膠囊聯合阿替普酶可改善ACI患者神經功能。
綜上,腦心通膠囊聯合阿替普酶可有效降低ACI患者血清NSE、S-100β、MCP-1、sICAM-1、hs-CRP水平,提高血清NGF水平,有效抑制其炎癥反應,減輕神經功能損傷而抑制病情進展,療效顯著,進而改善其遠期預后,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