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煜婉,方園園
(武漢市中醫醫院針灸科,湖北 武漢 430100)
失眠是一種常見疾病,其癥狀主要包括難以入眠、睡眠時間較短、睡眠淺等,對患者的精神有著嚴重的負面影響。中醫認為,失眠屬于“不寐”范疇,多因肝臟失和、氣血失調所致,應以調理肝臟,使氣血調和、陰陽平衡、肝臟功能歸于正常為治療原則。中醫可以通過推拿疏通經絡治療失眠,經絡醫學是一個完整的體系,通過疏通人體氣血運行通路可以促進患者睡眠,但單一使用療效較慢。雷火灸是用中藥粉末加上艾絨制成艾條,于穴位上施灸的一種灸法,通過燃燒艾條產生的熱量,促進患者機體吸收藥物有效成分,從而達到疏通經絡的功效[1]。本研究重點探討了雷火灸聯合經絡疏通對失眠患者睡眠狀況與炎性因子的影響,詳細如下。
1.1 一般資料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武漢市中醫醫院2019年2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14例失眠患者分為對照組(57例,接受經絡疏通治療)和觀察組(57例,接受經絡疏通與雷火灸治療)。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9例;年齡24~58歲,平均(34.65±4.19)歲;病程1~5年,平均(2.51±0.78)年。觀察組患者中男性30例,女27例;年齡22~56歲,平均(35.65±4.21)歲;病程1~6年,平均(2.32±0.89)年。比對計算分析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分析。納入標準:與《失眠癥的中醫診斷、辨證和治療》[2]中的診斷標準相符者;近期未接受過其他失眠藥物治療者等。排除標準:合并有心腦血管疾病者;對本研究治療方法過敏者;存在精神疾病等。對于此次研究試驗,已經武漢市中醫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且患者或家屬知情同意。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經絡疏通法治療。治療方法:患者仰臥,醫生分別采用推、拿、提、揉手法對中脘、神闕、雙側天樞等穴位進行推拿按摩。1次/d,5 d為1個療程,休息2 d進行下一個周期的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入雷火灸。雷火灸的治療方法如下:①選擇晴明穴、上星穴、迎香穴、印堂穴和素髎穴。②患者每日下午相同時間接受治療,患者仰臥,首先點燃頂端,靠近穴位,保持2~3 cm的高度,皮膚發紅停止,15 min/次,1次/d。兩組患者均治療4周。
1.3 觀察指標①治療后臨床療效,參照《中國成人失眠診斷與治療指南》[3]中的療效判定標準進行判定,顯效(睡眠正常且睡眠時間不低于5 h,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睡眠時間明顯變長但是不超過6 h)和無效(失眠癥狀無改善甚至惡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3]。②治療前后睡眠狀況,通過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評分)[4]、阿森斯失眠量表(AIS)[5]對患者睡眠狀況進行評估,PSQI評分分值為 0~21 分;AIS 評分分值為 0~18 分,兩者分值越高,睡眠狀況越差。③治療前后炎性因子,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將離心機轉速設置為3 000 r/min,離心時間設置為5 min,分離血清,測定方法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對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水平進行檢測。④觀察并統計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主要包括頭暈、嘔吐及口干。

2.1 治療效果觀察組患者治療效果較對照組顯著提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例(%)]
2.2 睡眠狀況治療后經計算分析發現,兩組患者PSQI評分、AIS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下降,且觀察組下降幅度大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睡眠狀況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睡眠狀況比較(,分)
注:與治療前比,*P<0.05。PSQI: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AIS:阿森斯失眠量表。
組別 例數 PSQI評分 AIS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57 14.66±2.43 9.39±1.46*13.87±1.67 7.35±1.02*觀察組 57 14.63±2.54 6.31±1.27*13.35±1.58 5.44±0.81*t值 0.064 12.017 1.708 11.071 P值>0.05<0.05>0.05<0.05
2.3 炎性因子治療后經計算分析發現,兩組患者血清IL-6、TNF-α、IL-1β水平均顯著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炎性因子比較

表3 兩組患者炎性因子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P<0.05。IL-6:白介素-6;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IL-1β:白介素-1β。
組別 例數 IL-6(pg/mL) TNF-α(pg/mL) IL-1β(n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57 125.41±14.98 104.44±9.12* 1.50±0.43 1.21±0.32* 0.51±0.14 0.32±0.09*觀察組 57 124.57±14.61 68.25±6.29* 1.48±0.41 0.53±0.11* 0.49±0.12 0.14±0.05*t值 0.303 24.662 0.254 15.172 0.818 13.199 P值>0.05<0.05>0.05<0.05>0.05<0.05
2.4 不良反應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例(%)]
近年來,隨著社會發展,生活方式不斷改變,人們生活及工作越來越大,因此失眠逐漸成一種多發病、常見病。如果失眠癥狀無法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善,患者的精神和身體都會承受巨大的壓力,進而引發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甚至造成心腦血管嚴重損傷,因此對于失眠應該盡早干預治療。
中醫學認為,失眠的原因往往在于患者體內陰陽不交,引發其陰虛、上火,只有當患者的陽氣扶正,達到陰陽調和的狀態時,才能真正解決失眠問題。為調節患者陰陽失和的癥狀,應堅持以內扶正氣,外驅邪氣為治療原則,從而達到調和陰陽的目的。目前中醫治療失眠以疏通經絡為主,其原理在于,以多種不同推拿手法對患者的經絡進行推、拿、捏、提,達到疏通經絡、驅除邪氣、扶正固本并調和陰陽的目的,從而改善患者睡眠質量,但單獨使用療效較長,效果有待提高。
雷火灸是在常規針灸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改造的一種治療方法,借助藥物燃燒時的熱量,采用懸灸療法對晴明穴、上星穴等進行刺激,促使局部皮膚肌理開放,藥物作用至相關穴位之中,達到活血化瘀、疏通經絡、改善周圍組織血液循環的目的,從而有效調節患者的身體機能,提高睡眠質量,且其不良反應較少[6-7]。此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治療效果較對照組顯著提升,PSQI評分和AIS評分下降幅度均大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較對照組下降,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雷火灸聯合經絡疏通可有效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質量,緩解患者睡眠障礙癥狀,效果顯著且不良反應較少,安全性良好。
IL-6、IL-1β作為促炎細胞因子,在失眠癥狀發生時,異常升高;TNF-α是一種引起急性反應的眾多細胞因子中的一員,其水平與失眠嚴重程度呈正相關。雷火灸可以內病外治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上星穴可使經脈氣血通暢調和;迎香穴可疏通鼻部經絡;印堂穴有鎮靜安神作用,上星穴、迎香穴、印堂穴相互配合,能夠有效減輕炎癥反應,緩解失眠癥狀[8]。上述數據結果得出,治療后經計算分析發現,觀察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下降幅度均顯著大于對照組,提示雷火灸聯合經絡疏通可有效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質量,且有效抑制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抑制炎癥反應。
綜上,雷火灸聯合經絡疏通可有效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質量,緩解患者睡眠障礙癥狀,減輕炎癥反應,效果顯著且不良反應較少,安全性良好,值得進一步研究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