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華
(惠東縣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廣東 惠州 516300)
消化性潰瘍是臨床常見的胃腸疾病之一,其多發于十二指腸部和胃部,具有發病急、病情發展快且易反復發作等特點,若未得到及時治療,可導致患者休克甚至死亡[1]。近年來,隨著飲食結構的改變,我國消化性潰瘍伴出血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其與飲食、熬夜、生活及工作壓力加大等因素密切相關,且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與胃酸分泌過多為目前已知的兩種最主要的病因。臨床多在補液、輸血、營養支持、保持電解質平衡及吸氧等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采用硫糖鋁對消化性潰瘍伴出血患者進行治療,其可保護胃腸黏膜、抑制胃酸分泌,對消化性潰瘍患者的治療有一定的效果,但患者服藥后不良反應較多,影響預后[2]。泮托拉唑為新型質子泵抑制劑,具有保護胃腸黏膜、提高胃內pH值及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常被用于治療消化性疾病,且價格低廉,可有效減輕患者經濟負擔[3]。本研究旨在探討泮托拉唑聯合硫糖鋁對消化性潰瘍伴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響與安全性。
1.1 一般資料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惠東縣人民醫院收治的60例消化性潰瘍伴出血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19、11例;病程1.5~3年,平均(2.01±0.24)年;年齡43~65歲,平均(63.17±1.29)歲;潰瘍類型:胃潰瘍18例,十二指腸潰瘍12例;臨床表現:嘔咖啡樣物、黑便17例,單純黑便13例。觀察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17、13例;病程1~3年,平均(1.85±0.37)年;年齡42~65歲,平均(62.48±1.52)歲;潰瘍類型:胃潰瘍20例,十二指腸潰瘍10例;臨床表現:嘔咖啡樣物、黑便21例,單純黑便9例。兩組患者性別、病程、年齡、潰瘍類型及臨床表現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與《消化性潰瘍病診斷與治療規范(2013年,深圳)》[4]中的相關診斷標準相符者;經臨床和胃鏡檢查確診者;發病24 h內入院者等。排除標準:其他原因所致消化道潰瘍伴出血者;心、肝、肺等臟器功能嚴重受損者;凝血功能存在障礙者;合并惡性腫瘤者等。本研究經惠東縣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并批準,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兩組患者均于入院后給予輸血、營養支持、補液、保持電解質平衡及吸氧等常規治療。對照組患者通過口服硫糖鋁片(佛山手心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1223,規格:0.25 g/片)進行治療,0.25 g/次,4次/d。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注射用泮托拉唑鈉(福建省閩東力捷迅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3670,規格:40 mg/支)進行治療,在100 mL生理鹽水注射液中加入40 mg注射用泮托拉唑,靜脈滴注,2次/d,若無再次出血,可口服泮托拉唑鈉腸溶片[世貿天階制藥(江蘇)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103697,規格:40 mg/片]進行治療,40 mg/次,2次/d。兩組患者均持續治療2周。
1.3 觀察指標①潰瘍愈合效果。愈合:潰瘍完全消失,患者嘔咖啡樣物、黑便等癥狀消失;有效:潰瘍面積比原來減少≥?50%,患者上述癥狀明顯緩解;無效:潰瘍面積無變化或潰瘍面積比原來減少<50%,患者上述癥狀無明顯緩解或加重[4]。潰瘍愈合總有效率=愈合率+有效率。②止血效果。顯效:服藥后1 d內止血,無再次出血,嘔血、黑便癥狀消失;有效:服藥后1~3 d內出血、嘔血及黑便癥狀消失;無效:服藥3 d后仍有出血,嘔血、黑便等癥狀無任何變化或加重。止血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③凝血功能。于治療前、治療3 d后分別采集兩組患者晨起空腹靜脈血2 mL,經抗凝處理后,血漿凝血活酶時間(APTT)和纖維蛋白原(FIB)水平采用全自動凝血分析儀進行檢測。④胃酸pH值。采用胃腸動態pH檢測儀在治療前及治療1、3 d后測定兩組患者空腹狀態下的胃內pH值。⑤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皮疹、頭暈、腹痛。
2.1 潰瘍愈合效果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潰瘍愈合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潰瘍愈合效果比較[例(%)]
2.2 止血效果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止血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止血效果比較[例(%)]
2.3 凝血功能兩組患者治療3 d后APTT均較治療前縮短,且觀察組短于對照組;兩組患者FIB均較治療前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 3。
表3 兩組患者凝血功能比較
表3 兩組患者凝血功能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P<0.05。APTT:凝血活酶時間;FIB:纖維蛋白原。
組別 例數 APTT(s) FIB(g/L)治療前 治療3 d后 治療前 治療3 d后對照組 30 32.13±4.41 26.73±3.50*4.92±1.18 2.57±0.96*觀察組 30 31.76±3.38 22.10±2.97*4.63±1.06 2.02±0.85*t值 0.365 5.525 1.001 2.349 P值>0.05<0.05>0.05<0.05
2.4 胃內pH值與治療前比,兩組患者治療1、3 d后胃內pH值均逐漸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胃內pH值比較
表4 兩組患者胃內pH值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P<0.05;與治療1 d后比,#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1 d后 治療3 d后對照組 30 1.93±0.81 4.58±0.77* 4.97±1.82*#觀察組 30 2.04±0.60 5.29±0.59* 6.02±1.04*#t值 0.598 4.009 2.744 P值>0.05<0.05<0.05
2.5 不良反應治療期間,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例(%)]
消化性潰瘍是引起消化道出血的最主要原因,患者臨床多表現為排泄功能障礙和胃腸道消化異常,隨著病情進一步發展,患者會出現黑便、嘔血及上腹部疼痛等癥狀,如若患者出血量過多,可導致其血壓降低、休克,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5]。上消化道出血是由于黏膜下層或固有肌層的潰瘍侵犯了胃十二指腸黏膜血管,使胃酸、胃蛋白酶與消化道黏膜防御能力之間的平衡受到破壞,導致胃酸對消化黏膜產生自我消化反應,進而影響機體內血小板聚集功能[6]。故臨床上對消化性潰瘍伴出血患者進行治療時應重視抑制胃酸分泌,減弱胃內酸性環境,對止血也至關重要。硫糖鋁可保護潰瘍面,促進潰瘍愈合,且具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可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但單獨使用該藥物治療效果欠佳。
質子泵抑制劑為臨床上常用抑酸劑,其可選擇性作用于胃壁細胞分泌性微管及細胞質管狀泡的H+-K+-ATP酶。泮托拉唑是第三代質子泵抑制劑,其具有較好的胃酸抑制作用,可提高患者胃腸道內的pH值,促進患者生理功能的恢復,同時可防止酸性條件下引起的胃蛋白酶溶解血凝塊中的纖維蛋白,從而對患者的凝血功能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潰瘍愈合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且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提示泮托拉唑聯合硫糖鋁可有效改善消化性潰瘍伴出血患者潰瘍癥狀,且安全性較高。相關研究顯示,胃黏膜出血時間受胃內pH值的影響,pH值上升則出血時間縮短,下降則出血時間隨之延長[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止血總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1、3 d后觀察組患者的胃內pH值均高于對照組,提示泮托拉唑聯合硫糖鋁可明顯提高消化性潰瘍伴出血患者胃內pH值,增強止血效果。推測其原因可能為泮托拉唑可在消化道迅速活化,明顯提升胃內pH值;而硫糖鋁可在潰瘍表面形成有效保護膜,避免胃酸對其造成損害[9]。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3 d后APTT短于對照組,且FIB低于對照組,提示泮托拉唑聯合硫糖鋁可有效改善消化性潰瘍伴出血患者凝血功能,促進病情恢復。推測其原因可能是泮托拉唑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內pH值,同時可促使血小板發揮凝血作用,而硫糖鋁具有保護消化道黏膜的作用,可加速黏膜上皮修復,二者合用既可減輕胃酸對患者胃黏膜的損害,還可改善其凝血功能[10]。
綜上,泮托拉唑聯合硫糖鋁可有效緩解消化性潰瘍伴出血患者潰瘍癥狀,縮短其消化道出血時間,抑制胃酸分泌,同時可改善其凝血功能,且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