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繼強,肖玲玲,李 建,徐 秋,王 鵬
(泰安市中醫二院1.心內科;2.醫務科,山東 泰安 271000)
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為臨床中常見心血管系統疾病,是介于穩定型心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之間的一組心肌缺血臨床綜合征。不穩定型心絞痛多由血管內皮炎癥潰瘍、血管內皮受損破壞所致,因此,臨床上以擴冠、抗栓、保護血管內皮功能等為治療原則,常規治療雖可有效改善患者缺血、減輕癥狀、改善預后,但復發率較高[1]。中醫認為,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屬“胸痹”“心痛”范疇,因心腎虧虛,導致心脈失暢、氣機郁滯、心脈痹阻、心失所養,不通則痛,發為胸痹、心痛之證[2]。舒心膠囊中含有人參、淫羊藿等多味中藥成分,具有補心益腎、活血通脈的功效。本研究旨在探討給予冠心病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舒心膠囊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的變化,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泰安市中醫二院2014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3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41~79歲,平均(63.75±12.38)歲;女性14例,男性16例;病程1~12年,平均(5.63±2.54)年。研究組患者年齡40~78歲,平均(63.29±10.36)歲;女性13例,男性17例;病程1~14年,平均(5.92±2.27)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與《臨床診療指南:心血管分冊》[3]和《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中的相關診斷標準符合者;經心電圖、心臟彩超等檢查確診者;在心絞痛發作時心電圖有ST-T改變者;中醫辨證見胸痛胸悶、痛有定處,感寒及或入夜痛甚,腰膝酸軟、身寒肢冷、心悸氣短、乏力自汗、唇甲青紫、小便清長者等。排除標準:合并難治性心房纖顫、心房撲動、房室傳導阻滯等嚴重心律失常疾病者;因其他心臟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胃及食管反流等引起心絞痛者;存在惡性腫瘤、凝血功能障礙、精神障礙者等。本研究經泰安市中醫二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治療,包括硝酸酯類、鈣離子拮抗劑、雙抗血小板治療(阿司匹林、波立維)、抗凝治療(低分子肝素)、β-受體阻滯劑、他汀類藥物;同時治療高血壓、糖尿病和血脂異常等相關合并癥。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研究組患者舒心膠囊(山東省泰安市中醫二院,魯藥制字Z09080084,規格:0.25 g/粒)口服治療,組方:人參、淫羊藿、葛根各210 g,三七、水蛭、細辛各300 g,丹參750 g,經特定工藝加工制成1 000粒膠囊,1 g/次,3次/d。兩組患者均治療3周。
1.3 觀察指標①臨床療效。顯效:治療后心絞痛消失或基本消失,可以不用硝酸鹽類藥物,休息時心電圖正常;有效:治療后心絞痛有所減輕,硝酸鹽類藥物用量減少,ST段恢復或導聯T波變淺>50%;無效:治療后心絞痛無改善甚至加重,硝酸鹽類藥物用量增加,心電圖ST段與T波改善未達到上述標準[3]。臨床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評估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胸痛、心悸胸悶、氣短乏力、腰膝酸軟、畏寒肢冷),各項分值0~3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癥狀越嚴重。③血液流變學,采集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晨起空腹靜脈血2 mL,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黏度、纖維蛋白水平。④血液采集方法同③,3 000 r/min的轉速離心10 min,分離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C-反應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
2.1 臨床療效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中醫證候積分治療后兩組患者胸痛、心悸胸悶、氣短乏力、腰膝酸軟、畏寒肢冷中醫癥候積分較治療前均顯著降低,研究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
注:與治療前比,*P<0.05。
胸痛 心悸胸悶 氣短乏力 腰膝酸軟 畏寒肢冷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0 2.42±0.31 1.47±0.18*2.45±0.32 1.48±0.26*2.44±0.31 1.42±0.25*2.48±0.29 1.61±0.24*2.51±0.29 1.54±0.25*研究組 30 2.44±0.29 0.56±0.13*2.43±0.34 0.52±0.15*2.42±0.32 0.47±0.16*2.52±0.27 0.50±0.18*2.48±0.31 0.43±0.15*t值 0.258 22.448 0.235 17.517 0.246 17.531 0.553 20.266 0.387 20.853 P值>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組別 例數
2.3 血液流變學治療后,兩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研究組患者血漿黏度、纖維蛋白原較治療前均顯著降低,且研究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對照組患者血漿黏度、纖維蛋白原治療前后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水平比較
表3 兩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水平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P<0.05。
組別 例數全血高切黏度(mPa·s) 全血低切黏度(mPa·s) 血漿黏度(mPa·s) 纖維蛋白原(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0 4.87±0.61 4.46±0.23* 11.95±1.35 9.43±0.77* 1.45±0.07 1.46±0.16 3.88±0.49 4.01±0.54研究組 30 4.89±0.64 4.07±0.28* 11.38±1.44 8.61±0.55* 1.42±0.07 1.33±0.07* 3.92±1.00 3.20±0.80*t值 0.124 5.895 1.582 4.746 1.660 4.077 0.197 4.597 P值>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2.4 血清CRP、IL-6水平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CRP、IL-6水平較治療前均降低,且研究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血清CRP、IL-6水平比較
表4 兩組患者血清CRP、IL-6水平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P<0.05。CRP:C-反應蛋白;IL-6:白介素-6。
組別 例數 CRP(mg/L) IL-6(n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0 17.57±2.58 12.88±3.45* 28.15±4.37 18.03±4.12*研究組 30 17.68±2.05 10.83±2.35* 28.21±4.41 11.62±3.06*t值 0.183 2.690 0.053 6.841 P值>0.05<0.05>0.05<0.05
不穩定性心絞痛屬冠狀動脈急性綜合征之一,該疾病病情復雜,且臨床表現多樣,疾病發展迅速且危害性極大,易引發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5]。臨床上多采用常規治療,包括抗血小板聚集、穩定斑塊等常規藥物,可有效保護血管內皮細胞功能,減少心肌耗氧量,但長期服用患者耐受性較差,會導致病情反復發作[6]。
中醫認為,冠心病不穩定性心絞痛屬本虛標實之證,氣虛或陽虛為本,痰濁、氣滯、寒凝、血瘀為標,導致行血氣不足,經脈不通,臟腑失養,應以行氣活血、化瘀通絡為治療原則。舒心膠囊中淫羊藿可補腎壯陽、祛風除濕;人參可大補元氣,補脾益肺;三七可散瘀止血、消腫;葛根可清熱解毒,解肌透疹;丹參、水蛭可活血調經;細辛可祛風散寒,通竅止痛,諸藥共用發揮補心益腎,溫陽活血的功效[7]。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顯著升高;研究組患者中醫癥候積分(胸痛、心悸胸悶、氣短乏力、腰膝酸軟、畏寒肢冷)、血液流變學指標(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黏度、纖維蛋白)水平均降低,提示舒心膠囊治療冠心病不穩定性心絞痛,可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提高臨床療效,從而改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促進病情恢復。CRP可通過活化T淋巴細胞,促進巨噬細胞產生金屬蛋白酶,其水平升高可加重病情發展;IL-6屬于炎性因子,在機體炎癥反應中明顯升高,可造成血管內皮損傷,加重冠脈病變,是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的敏感指標之一,其水平升高,說明病情越嚴重。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葛根中的葛根素可通過抑制炎性因子分泌來減少對機體損傷,加快病情恢復;丹參中的丹參素具有明顯的抗凝血作用,可有效抑制血栓的形成,減緩病情發展[8]。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與對照組比,研究組患者血清CRP、IL-6水平均降低,提示舒心膠囊可有效抑制冠心病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機體炎癥反應,改善凝血功能,促進病情康復。
綜上,舒心膠囊可有效緩解冠心病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臨床癥狀,提高臨床療效,抑制炎癥反應,從而改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促進病情康復,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