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輝,張 云,邢獻國
(1.北京豐臺醫院檢驗科,北京 100071;2.北京婦產醫院檢驗科,北京 100026)
陰道是女性獨有的生殖結構,不僅是女性的性交器官,同時也是胎兒娩出通道,是連接女性內、外生殖器的一條極其重要的管道。正常陰道內存在有多種微生物,與宿主陰道之間互相依賴制約,形成動態生態平衡,一旦平衡遭到外來細菌破壞,極易引起陰道疾病,如不加以重視則會對女性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響,嚴重者甚至會危及生育功能[1]。陰道分泌物一般多指白帶,主要由陰道黏膜滲出物、宮頸管以及子宮膜腺體分泌液混合而成,其形成與雌激素水平有關,能夠使女性陰道處于濕潤狀態,減少前后壁之間的摩擦,保護陰道不受損傷,當生殖道與生殖器官出現病理性病變時,白帶量明顯增多并且會出現明顯的性狀改變,對多種婦科常見炎癥疾病及腫瘤疾病的診斷具有重要作用。革蘭染色鏡檢法是一種根據細菌形態進行半定量測定的檢測方法,其檢測結果準確性較高,隨著近年來檢測法的發展,已逐漸被視為實驗室金標準,但由于其操作較為復雜,檢測周期較長,并不適用于常規檢測[2]。干化學法不僅可用于定性檢查,隨著技術的進步,已發展成為半定量和定量的檢測方法,且檢測速度較快,操作簡便,適合常規檢測[3]。本研究旨在探討陰道分泌物干化學法檢測在常見陰道疾病中的診斷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北京豐臺醫院收治的1 500例初診陰道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年齡30~55歲,平均(43.37±4.81)歲;有生育史者1 124例,無生育史者376例。診斷標準:參照《2010年美國疾病控制中心陰道炎治療指南》[4]中的關于陰道炎的相關診斷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均明確有陰道灼熱、瘙癢及分泌物增多等癥狀者;認知功能無異常者等。排除標準:正處于經期或絕經期者;陰道分泌物肉眼可見血性樣本者;入組前1周內陰道局部用藥者等。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并批準此研究,所有患者或家屬對本研究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進行干化學法和革蘭染色鏡檢法檢查,以革蘭染色鏡檢法檢測結果作為金標準。醫護人員對患者陰道分泌物進行采集,并將采集后拭子分別送檢。一只拭子以干化學酶法檢查:拭子以專用稀釋液進行洗脫,并將洗脫后所得溶液放置于全自動生殖道分泌物工作站進行加樣、溫育和檢測。另一只拭子則以革蘭染色鏡檢法檢查:醫護人員依照流程將分泌物制成厚薄適宜的涂片,在干燥固定后進行革蘭染色,置于顯微鏡下觀察染色結果。
1.3 觀察指標①干化學法與革蘭染色鏡檢法對細菌性陰道病的檢出結果對比。②干化學法與革蘭染色鏡檢法對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的檢出結果對比。③干化學法與革蘭染色鏡檢法對滴蟲性陰道炎的檢出結果對比。④干化學法對常見陰道疾病的診斷效能,包括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靈敏度=真陽性例數/(真陽性+假陰性)例數×100%;特異度=真陰性例數/(假陽性+真陰性)例數×100%;準確度=(真陽性+真陰性)例數/總例數×100%;陽性預測值=真陽性例數/(真陽性+假陽性)例數×100%;陰性預測值=真陰性例數/(假陰性+真陰性)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干化學法與革蘭染色鏡檢法對細菌性陰道病的檢出結果1 500例初診陰道炎患者經革蘭染色鏡檢法檢查后,確診為細菌性陰道病陽性479例,陰性1 021例。經干化學法檢查診斷為陽性247例,陰性1 253例,其中218例被確診為細菌性陰道病。干化學法檢測細菌性陰道病陽性率為16.47%(247/1 500),低于革蘭染色鏡檢法的31.93%(479/1 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7.807, P<0.05),見表 1。
表1 干化學法與革蘭染色鏡檢法對細菌性陰道病的檢出結果比較(例)
2.2 干化學法與革蘭染色鏡檢法對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的檢出結果1 500例初診陰道炎患者經革蘭染色鏡檢法檢查后,確診為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陽性235例,陰性1 265例。經干化學法檢查診斷為陽性286例,陰性1 214例,其中105例被確診為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干化學法檢測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陽性率為19.07%(286/1 500),高于革蘭染色鏡檢法的15.67%(235/1 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042, P<0.05),見表2。
表2 干化學法與革蘭染色鏡檢法對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的檢出結果比較(例)
2.3 干化學法與革蘭染色鏡檢法對滴蟲性陰道炎的檢出結果1 500例初診陰道炎患者經革蘭染色鏡檢法檢查后,確診為滴蟲性陰道炎陽性33例,陰性1 467例。經干化學法檢查診斷為陽性86例,陰性1 414例,其中30例被確診為滴蟲性陰道炎。干化學法檢測滴蟲性陰道炎陽性率為5.73%(86/1 500),高于革蘭染色鏡檢法的2.20%(33/1 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4.580, P<0.05),見表3。
表3 干化學法與革蘭染色鏡檢法對滴蟲性陰道炎的檢出結果比較(例)
2.4 干化學法在常見陰道疾病中的診斷效能干化學法在細菌性陰道病診斷中的靈敏度為45.51%,特異度為97.16%,準確度為80.67%,陽性預測值為88.26%,陰性預測值為79.17%;在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診斷中的靈敏度為44.68%,特異度為85.69%,準確度為79.27%,陽性預測值為36.71%,陰性預測值為89.29%;在滴蟲性陰道炎診斷中的靈敏度為90.91%,特異度為96.18%,準確度為96.07%,陽性預測值為34.88%,陰性預測值為99.79%,見表4。
表4 干化學法在常見陰道疾病中的診斷效能(%)
陰道中的微生態系統由陰道中所寄宿的微生物、機體本身內分泌系統所共同組成,雌激素、乳桿菌及陰道黏膜免疫系統在維持陰道內微生態平衡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陰道作為女性身體較為薄弱的地方,極易受到外來細菌感染,一旦陰道內微生態水平出現失衡,則易導致陰道感染,引發陰道炎癥,不僅給女性日常生活工作帶來不便,同時還會造成一定精神壓力[5]。陰道本身并無分泌腺體,其分泌物多由上皮四周豐富的血管網中所滲透出的少量滲透液混合脫落上皮與宮頸黏液而成,呈蛋白樣或乳狀,且由于女性在青春期后,其陰道上皮細胞在卵巢內分泌的刺激下含有豐富的動物淀粉,并在陰道桿菌的分解下形成淀粉,使得陰道分泌物呈弱酸性,不僅能夠阻止致病菌在陰道內繁殖,還可使陰道處于濕潤狀態,減少摩擦力的同時還可提高性生活質量,且其性狀可反映多種臨床常見婦科疾病,幫助醫護人員判斷女性生理健康[6]。革蘭染色鏡檢法不僅能夠觀察致病微生物形態,并且可根據結構差異形成不同染色效果,清楚觀察到致病微生物的排列及結構特征,方便醫護人員進行分類鑒定,但由于操作繁瑣,不適于作為常規檢測方式[7]。
干化學法檢測其分析基礎以酶法為主,化學反應中所需試劑均固定于干片上,并將溶液中所發生的化學反應轉移至干片上進行,每一個干片均由10~18層濾紙或膠膜構成,每一層均有不同功能,當標本通過每層時可使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將如脂肪粒、蛋白纖維、微小凝塊及高血脂標本等多種會對檢測結果形成干擾的因素一一排除,具有準確度高、速度快、標本用量少等多種優點,且其在尿定性檢查方面較為廣泛,可同時檢測多種項目[8]。本研究結果顯示,干化學法在常見陰道疾病中的診斷效能較高,同時干化學法在細菌性陰道病診斷中的陽性率為16.47%,低于革蘭染色鏡檢法的陽性率31.93%;在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診斷中的陽性率為19.07%,高于革蘭染色鏡檢法的陽性率15.67%;在滴蟲性陰道炎診斷中的陽性率為5.73%,高于革蘭染色鏡檢法的陽性率2.20%。干化學法較革蘭染色鏡檢法操作更為便利,且用時較短,但兩者的檢測過程各有不足之處。干化學法檢測需使用儀器分析陰道分泌物中所含化學組分水平、推測病原體存在,容易受到病原體水平及陰道分泌物中所混雜微生物水平的干擾,且已死亡病原體內化學成分同樣會對檢測結果造成一定干擾,從而影響檢測結果[9]。革蘭染色鏡檢法檢測結果容易受到脫色時間、乙醇用量及涂片厚薄等多種因素影響,影響檢測結果。
綜上,干化學法尚無法完全替代革蘭染色鏡檢法,但二者可相互配合,發揮各自優勢,在保證臨床檢測結果的準確性的同時提高診斷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