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浩琴
美美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不但不聽老師講課,還總是打擾周圍的同學,而且她還愛撒謊,毫無規則意識,遇到事情極易沖動,甚至頻頻跟同學發生肢體沖突。為了教育美美改正錯誤行為,我還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可是,從她后續的表現來看,普通的提示警示效果并不明顯,甚至還出現了懲罰越重、犯錯頻率越高的情況。經過反思,我對她改變了教育策略,效果明顯。
有效溝通架橋梁。有一天放學,我單獨找到美美,對她說:“美美,劉老師有一種神奇的魔法,可以讓你成為一個優秀的小學生,你想不想試試?”美美驚喜地說:“真的可以?”我說:“是啊,不過需要時間,需要劉老師不斷地給你能量,也需要你好好吸收能量。我覺得你很有潛力!”美美高興地說:“好!”我說:“口說無憑,咱們簽下合同。”美美笑嘻嘻地立下“軍令狀”,我也成功地給孩子心理暗示:你是可以變成優秀小學生的。同時,我也與家長深度溝通,請他們配合我。
制訂目標明方向。我給孩子設計了三份“能量進步單”:自評表,讓美美評價自己每天的行為,并記錄做得好的地方;課堂表現表,由各科老師每天記錄孩子當堂課的表現,重點記錄有進步的地方;家庭表現表,由家長每天記錄孩子在家的表現,重點是進步。同時,我跟美美、和家長共同制訂了獎懲制度。有了明確的、可預見的目標,美美就有了充足的動力,就會有意識地控制自己。一個多月后,孩子雖然還是偶爾控制不住自己,但是打人、上課搗亂的次數明顯減少。美美從一份份記錄單中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更加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進步,意識到自己是可以控制自己,可以不斷進步,可以努力做得更好的。于是,孩子主動和我交流,每天會總結自己的進步和不足,查漏補缺。
耐心引導促融合。孩子的問題總是會反復,雖然美美打架的次數有所減少,但有時候還是會與同學發生這樣那樣的小矛盾。我“對癥下藥”,讓美美在多次沖突中逐步學會按照規則協調和同學之間的關系,雙方在相互妥協、分享、合作中解決問題。當雙方互不相讓時,我先跟他們講明道理,隨后給他們各發一張白紙,要他們自己寫清楚事實經過,并引導他們思考自己有沒有做得不對、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如果是對方,自己會怎么做?我還設計了關于換位思考的班會課,把日常同學之間的小矛盾編成故事,讓同學們一起討論辯論,幫助大家認識到: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會對事情有不同的理解。美美課后主動與我交流:“老師,換位思考讓我看清了自己的自私和不講道理,更讓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換位思考的方式讓孩子學會了謙讓,學會了理解,全班試用這個方法后,孩子之間的關系也比以前更加融洽、親密。
提供平臺強自信。在不斷的接觸和分析中,我逐漸發現,美美的表現和她的自信心不足也有關系。最直觀的表現就是上課回答問題畏畏縮縮,這也影響了她上課時的專注度。針對這個問題,我主動給她提供鍛煉和展示的平臺。我們班有一個課前3分鐘介紹名人故事環節,我提前要美美準備,還跟美美的家長溝通,請家長認真幫助美美。輪到美美介紹時,她一鳴驚人,課件精美,聲音響亮、熟練流利,大家也給她送上了熱烈的掌聲。我還讓家長鼓勵美美參加值周班長競選活動。就任期間,美美上課紀律特別好,不但沒有跟同學發生矛盾,還每天早早來到教室開窗通風,組織同學靜讀,下午幫助值日生掃地。在她的帶領下,我們班還拿到了當次的流動紅旗,我讓美美作為我們班的代表上臺領獎。
經過不懈的努力,美美不但改掉了壞毛病,而且各科成績名列前茅,做事情還很有責任心。她高興地對我說:“劉老師,您真的是有魔法,我真的變成優秀的小學生了!”那一刻,我的心里暖暖的,為人師者的幸福涌上心頭。(文中學生均為化名)
(作者單位:廣東省東莞松山湖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劉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