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茜
對于小學中低年級的孩子來說,看得見摸得著又有趣的獎勵對他們有著莫大的吸引力。所以,在班級中建立實用又有趣的獎勵機制,可以更好地幫助孩子規范自己的行為,促進良好班集體的形成。
開學初,我結合學校要求,和孩子們一起制訂了班級行為規范,從早讀、課間活動、“兩操”、午休、路隊及課堂表現等各方面規范學生的行為習慣,并實行積分換獎制度,激發學生熱情。
我的卡片我設計
班級積分制度,從一張精美的積分卡開始。我發現班里很多孩子平時就喜歡涂涂畫畫,還有很多女生會自己制作漂亮的手賬,所以,我提出讓孩子們自己設計積分卡。我規定了設計標準,比如卡片的尺寸、需要包括哪些內容等,然后由他們自己畫草圖。對于一些設計上有困難的孩子,我也會給他們提供模板。
設計圖通過之后,我給每個孩子發統一的卡紙。孩子們正式開始自己的制作,還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修改完善,最后完成一張專屬于自己的積分卡。通過自己設計積分卡,孩子們的熱情迅速被調動起來,每個人都滿懷期待,信心滿滿地要早日填滿自己的積分卡。
我的獎勵我來定
孩子們想要什么獎勵呢?老師能想到的無非是文具,但通過上學期的積分換獎我發現,因為獎勵內容相對比較單一,一些孩子得到幾次獎勵后就失去了熱情,還有一些孩子可能本身就對老師設置的獎品不感興趣,這些都導致后期的獎勵機制對于一些孩子失去了作用。
我吸取了這個經驗教訓,這學期我征求了孩子們的意見:你們希望換取什么獎勵?收集孩子們的心愿卡后,我進行了整理,最終確定了這些獎勵:從自動鉛筆、橡皮、文具袋、筆記本、小零食、課外書、手工小套盒、換座位卡、免值日卡、免作業卡……班級獎勵內容更加豐富了,絕大多數孩子都找到了自己努力的目標。
物質精神雙結合
獎勵應該包括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前者是外在的,短期效果明顯;后者是內在的,長期有效。獎勵應該兩者兼顧。
我的精神獎勵主要有三種。一是及時反饋,給予表揚。對于在各方面表現優秀的學生,我會在發現后就及時在全班對其進行表揚,這樣既是對這個孩子的鼓勵與肯定,同時也讓其他孩子有了榜樣,知道自己該怎么做了。
二是給機會做老師的小助手。孩子們都認為能夠幫助老師做事情是特別光榮的,因此我會請每天午餐、午休時間表現最好的兩個孩子幫忙進午檢測溫,請上課讀書回答問題聲音最響亮的孩子在放學的時候走在路隊前舉班牌……請孩子們幫忙做的這些小事,會讓他們感覺老師喜歡自己,這對于他們來說是一種肯定。
三是展示表揚。和老師簡單的口頭夸贊不同,我會利用各種機會給表現優異的孩子展示的機會:我們班每天的領操員是頭一天做操最認真最標準的學生,每天班里多媒體桌面是頭一天做操站姿、上課坐姿最精神的孩子的照片……每一個同學能看到,甚至每一位走進班級授課的老師都能看到,這比物質獎勵更能鼓勵孩子們。
積分、兌換、獎勵、反饋,形成了一個獎勵機制的閉環。富有個性的積分卡,豐富多樣的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強化了小朋友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的優秀表現,也激勵他們做得更好。
(作者單位: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云崗小學)
責任編輯? 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