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軍娥
編者按:對于學校來說,班主任的行為應該符合該校管理者所期待的角色,也就是理想角色。然而,對班主任而言,他們總希望通過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能力,在自己的職責范圍內行使教育權,不受外界或行政干預。因此,在學校的理想角色與教師的主觀角色之間,常出現這樣或那樣的沖突。而這些沖突,必然會消減班主任的工作熱情,阻礙他們的專業發展。
那么,如何破局?“心靈家園”欄目給班主任一個交流和傾訴的空間,讓大家攜手前行。
我是微信公眾號“鎮西茶館”的鐵粉,去年在“鎮西茶館”讀到了李鎮西老師的一篇文章《我很熱愛班主任工作,可我幾乎無法堅持下去了……》。在近萬字的對話中,M老師向李老師傾訴了自己在工作中的種種煩惱和苦悶。這些苦惱深深地纏繞著M老師,讓她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產生了懷疑,喪失繼續工作的勇氣和信心。其實,我也有過這樣的困惑,也一直在努力讓自己從中走出來,下面就分享一些我的感悟。
傾心溝通,內心向陽。作為一個從教23年,擔任多年班主任和管理工作的教育者,我十分理解這位老師的心情以及她左右為難的處境。日本實業家稻盛和夫說:“工作就是一場修行。”不管是教育行業還是其他行業,都會有職業生涯的困頓和每個職業的局限性。在教育不斷發展的今天,更多地強調適性教育、本真教育,尊重兒童,遵循規律的理念在學校落地生根。很多優質的學校、教育家型校長、優秀的老師如雨后春筍般拔節而出。像M老師談到的學校領導看到學生課間下棋會沒收,限制學生閱讀書目,頭發長短的要求等現象確實存在,但是這些年來,作為一名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整個教育環境都在嘗試著改變,很多學校努力在做以兒童為中心,尊重兒童天性的生本教育、自然教育。對于今天和未來的教育,我們不能因噎廢食,不能因為遇到困難就想放棄,更不能因為自己的理想和教育的現實發生碰撞就開始埋怨制度不合理,抱怨學校管理不人性化,甚至對整個教育失去信心。
一個教師的狀態、一所學校的樣子,其實跟所在區域的教育生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教育有時候出現的問題,可能不是教師的問題或學校的問題,也不是非黑即白的問題,而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現象。而這些問題的后面,恰恰是教育不斷前行和發展的陣痛,如果我們鍥而不舍,努力在教師個性化教學和學校管理之間找到平衡點,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和認識,引導學生積極向上,學會和領導多溝通,也可以達到“柳暗花明”的境界。因為教師的個性化教學與學校的管理并不是對立的,互相排斥的,都是為了我們共同的目標:孩子——這個活生生的生命個體而服務。如果我們彼此理解,相互信任,經常溝通,我相信老師們的工作會越來越輕松,學校的管理水平也會有較大的提升,最后受益的就是我們的孩子,他們會越來越快樂,越來越愛自己的老師和學校。
靜心閱讀,潛心修煉。一個人的高度就是一個人閱讀的厚度。人的困頓和困惑都是由自己的閱讀、閱歷和對事物認識的局限性造成的。一個教育工作者光有愛心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更多的生活智慧、教育智慧和處理棘手事情以及與自己和解自愈的智慧。這些智慧從何而來?除了豐富的實踐,還需要廣泛的堅持不懈的閱讀,從閱讀中尋找教育和生活的智慧。而哲學類的書籍,能夠解開我們心中的疑惑,給予我們啟迪和思考,讓我們學會接受和放下;能夠幫助我們悅納自己,和自己的任何生活狀態、工作狀態友好相處,以更飽滿、更豐盈的心情整裝待發,重新開始。教育的魅力本身就是讓人遇到困難和挫折,哪怕跌至谷底仍然有反彈的力量和勇氣。困頓和困難是當今世界、社會發展、教育成長的一種必然,是挑戰也是機遇。如何從困頓和困難中突圍,我們不能坐,不能等,要靠自己的改變、修煉去化解。與其抱怨,不如改變。你的樣子就是教育的樣子。不僅要以深度閱讀修煉自己的育人心性,還要不斷地提升自己,擴大自己的眼界和胸襟。同樣的教育環境和機制,為什么有的老師能夠適應,讓自己長成參天大樹,還獲得了學生和家長的喜愛;有的老師卻為此負累,索性完全放棄呢?經驗的重復似乎簡單實用,但是教師理論知識的豐富和內心世界的豐盈才是我們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最持久的動力。
魯迅先生說:“教育植根于愛。”擁有一顆愛孩子的心,懂得如何去愛,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愛,比愛本身更有意義。這就需要老師在工作、生活、學習中做一個領跑者、浸潤式的學習者、生活的智者。不要將抱怨和抵觸甚至消極對抗情緒傳遞給我們的孩子。與給孩子一本書閱讀,讓孩子下棋,留自己喜歡的發型相比,老師為人處世的態度,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本身才是最好的教科書。
教師第一,學生第一。學校發展的關鍵在教師,教師發展的關鍵在課堂。課堂之美,美在生命的成長。學校的管理,重點在理而不是管。教師是學校管理中重要的資源。只有教師第一,真正尊重教師,考慮教師的感受和處境,理解他們的教學實際,才會有學生第一及學生的成長。所有的制度都應該站在有利于教師發展和學生成長的角度,把班級管理的主動權、學生課堂學習的話語權、生活中的審美力還給教師和孩子。作為學校的管理者,要認真傾聽教師和孩子的心聲,讓真實的教育,站在兒童立場的教育在校園真正發生。管理者應該是學校發展的規劃師,教師理念更新的好導師,學生成長的守護神,應營造尊重師生,成就教師,成就學生的氛圍,讓每一位教師和學生精神愉悅,擁有自主管理、自主選擇、自由交往的權利。當學校的精神文化土壤足夠肥沃,師生有更大的精神自由和自主選擇權的時候,學生會把這些內化成自己美好的行為習慣,而不需要學校管理者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去“管”,去壓制,也就不會有老師的個性化教學和學生的個性化選擇與學校管理的矛盾和沖突。
學校在左,家庭在右,學生和老師在中間,才能讓教育走向更美好的未來。管理者自身教育理念的更新,人格魅力的養成,溝通力和管理力的提升對學校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學校的管理力就是關系力,其中最核心的關系是師生關系。作為管理者,要為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鼓勵教師在課堂上予以更多人性化的施教方式,用自己美好的個性引領學生成長,允許學生犯錯,給予學生不斷試錯和改錯的機會。事實證明,犯過錯的孩子的成長遠遠比那些從不犯錯的孩子要快得多。校園就是一個允許學生犯錯,又敢于做夢、造夢和追夢的地方。讓兒童成為兒童,讓教師成為教師,讓教育詩意而自由棲居,使兒童免于恐懼,使教師心靈舒展,是我們管理者的使命和追求。
我想,學校最好的生態應該像花圃的樣子,陽光給每一棵草、每一朵花最好的生長環境。教師心里有善,自帶光芒,照亮每一個孩子。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漢市光谷湯遜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