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渝 姜川濤 張履用 付士清
要大力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方針戰略,構建以城市群為主體、中小城市以及城鎮協調發展的格局。從而為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指出了前進的方向。當前國家提出的發展成渝城市群是在長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冀等城市群之后,我國發展起來的一種一體化區域板塊。成渝城市群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是一項關系到我們國家整體發展的重要發展戰略。
一、前言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積極實施區域協調戰略,大力促進我國西部地區構建新的發展格局,構建新的發展格局。成渝城市群作為我國西部地區經濟文化較發展的區域,要充分發揮好領頭羊的作用,在我國大力推進區域協調發展過程中,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實踐。當前,成渝城市群雖然在城鎮化完善、總體實力以及一體化發展方面距離發展成熟還有很多的差距,但是我們一定要找出差距,要補短板,突出長處,彰顯西部地區的區位優勢、經濟優勢,將成渝城市群逐漸發展成我國西部地區經濟和文化的龍頭。
二、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意義
黨的十九大大會召開,提出了要充分發揮區域協調發展機制,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成渝城市群是西部地帶的前沿陣地也是主陣地,所以,在國家大力推進區域協調發展過程中,要充當好領頭羊的作用,實現更大作為。重慶市與成都市是我國西部地區的中心城市,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同時要而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是我國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還是我國長江沿線經濟帶的重要聯結點。為了實現我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積極促進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是我國當前新的經濟發展形勢下,實現高質量發展水平的重要區域,同時還是我國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突破口。所以,推動成渝城市一體化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第一,成渝城市群在我國區域協調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到目前為止,我國已經構建的城市群有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城市群等多個國家級城市群,其中針對成渝城市群我們國家專門出臺了多項有針對性的發展規劃,來推動城市群的一體化協調發展。
第二,成渝城市群在我國西部大開發戰略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支撐作用。2017年國務院制定的“十三五”規劃中,提出要積極促進我國新型城鎮化發展,推動重點城市群建設,尤其要重點發展成渝城市群,將成渝城市群打造成我國西部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三、城市群的概念
城市在當前社會中,對于人們的生存和發展來說是不可缺少的空間之一。城市屬于一個較復雜的體系,城市和周邊區域、城鎮通過緊密聯系構建成一個城市群體。但是人們通常會將城市群當做一個復雜的整體、一個由許多相互聯系的事物構成的系統或生產空間。對于城市群的定義,當前時期,人們普遍認為是由一個或多個城市和與之相近的城鎮地區,且在地理位置上也是相互連接的一個經濟空間組織。城市群是區域空間,同時也是一個經濟和空間組成的有機整體,它具有地理屬性與社會經濟屬性。城市群不僅有連接性,同時也有聚集性和擴散性,通過經濟協作與運輸通訊充分體現聚集與擴散效應,實現城市群的有機統一,使城市群整體功能得到有效發揮。
四、成渝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的優勢情況分析
(一)城市初具規模,增長情況明顯
回顧我國城市群的發展,人們可以明顯看到成熟的城市群會出現一個較強的增長中心,長三角區域有上海,珠三角有香港,這些大城市在城市群整體發展過程中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擔負著領導整個區域全面發展的重任。
成渝城市群其中的核心就是成都與重慶,同時這兩個城市也是我國西部區域的城市,程度和重慶的經濟水平早已經超越了西部其他幾個城市,體現出較強的綜合實力。
成都被稱為“西南大上海”,是國家批準的我國西南地區科學,技術,金融,貿易,運輸和通訊中心,農業發達,工業種類繁多,輕工業特別發達。近年來,信息技術和新材料等高技術產業也得到了迅猛發展,旅游、金融和文化等產業在我國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重慶是西部區域唯一的中央直轄市,被國務院確定為長江上游經濟中心和中心城市,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重慶是中國六大工業基地之一,工業體系完善,工業基礎扎實。重慶港是沿江最主要的港口之一,同時也是中國西部地區主要的物資集散地。
重慶與成都都已經處于較高的經濟等級。兩個城市在城市群中發揮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影響到周邊區域和城鎮的發展,已經構建出了以高質量的經濟都市圈,同時還有重要的交通軸線作用,對成渝城市群的全面有序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領作用。
(二)發展軸線明確,形成點軸開發格局
從成渝城市群的空間結構研究中,我們能發現成渝城市群目前的發展軸線:寶成、成昆鐵路沿線的成德綿發展軸線;以成渝為端點,成渝高速公路沿線的成內渝發展軸線;成渝鐵路沿線成渝發展軸,以成渝為終點;長江發展軸線連接宜賓、瀘州、重慶。
這幾個發展軸心是成渝城市群密集分布的區域,發展趨勢良好,各軸緊密聯系成都城市圈、重慶城市圈、川南城市群等幾大發展帶,重慶和成都市的核心城市功能也沿這些發展軸在遞進。成渝城市群整體發展趨勢具有明顯的軸心發展特征。
(三)成渝城市群的產業優勢
成渝城市群的產業體系較為完整,產業基礎好,它在全國中影響力較大的產業有汽車、機械加工、醫藥、化工、電子等。在成渝地區中不僅有初級加工制造業,同時也有較先進的制造業,不僅有依托重要資源的原材料業,同時也有深加工業,所以,成渝城市群具有較完整的產業體系。單從四川、重慶地區所具有的產業來分析,兩個地區的產業發展有如下特點:重慶重點是交通制造業,成都重點以食品加工、通訊、食品加工、化工等為主。從上面分析我們發現,重慶產業結構具有單一性,成都地區產業發展具有多樣性。
五、成渝城市群協調發展的劣勢情況分析
(一)城鎮缺乏完善化發展體系
成都與重慶作為成渝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極化效應非常明顯,聚集了大量的人口、城鎮與產業資源,不利于其他城市的發展與壯大,主要表現為特大城市的斷層產生和四川中部塌陷區的產生,導致城市群的城市規模結構不合理,影響到城市群內部的發展梯度與重慶、成都擴散作用的有效發揮。城市之間、城鄉之間的發展差距越來越大,違背了城市群協調發展的要求。
(二)經濟區域與行政區域缺乏有效協調
成都-重慶市屬于四川省的城市群,但隨著重慶成為中央的直轄市,成渝城市群就變成了省際城市群。雖然成都-重慶之間有緊密的經濟聯系,但由于行政協調費用大幅增加,造成協調城市群的困難大大增加。經濟管轄與行政管轄的不一致,影響到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四川東北部的發展滯后,主要是經濟區劃、行政區劃沒有有機協調好造成的。重慶之前,川東北區域受重慶輻射,與成都的經濟聯系不是很緊密。重慶歸中央管轄后,重慶對四川東北部的輻射強度因其行政區域的經濟而開始下降。由于成都地處偏遠,四川東北地區的經濟發展喪失了重要的推力,同時城市間缺乏科學的協調管理機制,導致當地整體發展非常緩慢。因此,行政區劃和經濟區劃間的不一致,影響到城市群的有機協調發展,因此城市群內部管理機制必須具有創新性。
(三)城市職能結構有待完善,產業趨同,分工不明確
成渝城市群內城市的功能定位主要是從自身出發,與整個城市群沒有協調的過程,這使得各個城市在功能定位和工業發展方面明顯趨同,并未形成合理的功能劃分體系。專業化城市與多元化城市之間的界限模糊不清,城市中建立大大小小的產業體系,同時城市的定位也更接近于綜合性城市。在缺乏明確分工的情況下重復建設必然會浪費大量資源,影響到整個城市群的協調發展。
六、成渝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的思考
(一)制定合理的產業發展政策
制定合理的工業發展政策的目的是,沿著技術密集梯度推進成渝城市群產業,從簡單城市群到集聚型產業群發展,不斷推動產業聚集的主導產業,實現從低級技術朝著高級階穩定發展,長期目標是將成渝城市群的經濟結構,不斷調整到基于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軌道上來。近期和中期目標是以中技術產業為發展方向,推動貿易政策、金融政策、科技政策的有效結合,形成支持中技術產業同向增長的產業政策,力爭盡快將成渝城市群發展為中國最具活力與創新性的制造業基地,從而為高技術產業發展奠定良好的物質基礎與技術基礎。
(二)優先發展成渝共有優勢產業,實現產業集群化
產業集群的主體是企業。我們從這個意義上分析,產業集群也就是企業集群。企業集群最明顯的特征是大量的中小企業集中在一定區域內,依靠龍頭企業帶領,由配套企業不斷跟進,從而形成了自發的企業共同體,逐漸形成了新的“一鎮一業”格局,然后利用擴張,擴大為具有更大范圍與影響力的區域布局,從而積累生產要素并充分發揮規模效應。因此,首先要優先發展成渝共有優勢產業相關企業的聚集,推動這兩個地方成為全國集群水平較高的企業群,然后充分發揮其規模效應來帶動整個地區的發展。
七、結語
城市群的高質量發展是城市群的多領域、多層次、多維度的高質量發展的統一體,其城市聯系、經濟聯系、空間、規模結構、社會生態環境的發展,是城市群整體結構的持續優化與調控,促進各項政策與管理趨于合理,城市聯系更加緊密,保持平衡,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質量得以不斷提高,通過多項有針對性的發展規劃,來推動城市群的一體化協調發展。
(作者單位:重慶科技檢測中心)
課題名稱: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資助課題(2017YFB14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