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云華 白青青 代惠妍 肖林迪
2020年,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影響,我國的零售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基于線下銷售的傳統零售模式遭受沖擊,線上線下結合的新零售模式被推到了風口浪尖。“在線化”是數字經濟時代零售行業的重要特征,將業務數據化,資產數據化。“新零售”概括起來有四種存在方式:社區團購、直播經濟、地攤經濟和無人售貨便利店。
一、“新零售”的發展背景
自1978年零售行業開始出現,到2010年,零售行業開始快速增長,本土的零售商在經歷了多年模仿跟風后第一次由被動轉為主動,看似小小的變化但內涵千差萬別,這個轉變對中國的零售行業影響較為深遠。在2016年,我國的社會經濟總體保持了較為平穩健康的發展,在“十三五”的計劃下,零售行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取得顯著成效。2017年后,宏觀經濟使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出現和發展催生了零售行業的新供給新模式。國家政策也為線上下的零售行業指明了發展方向,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在不斷的創新發展下,新型零售行業持續的出現,傳統零售行業及商業模式的創新轉型需帶加強。2020年,一場疫情,打破了零售行業原有的持續穩定增長的現狀。
二、“新零售”的概念
“新零售”是企業以互聯網為依托,通過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并運用心理學知識對商品的生產流通與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對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新零售”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已作出重要的實質性貢獻,對城市轉型升級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據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阿里研究院等機構研究,截至2018年7月國內形成了約70個“新零售”商圈,覆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主要城市群,在銷售額、客流量、轉化率等零售核心指標方面都有明顯優勢。
三、“在線化”是零售行業的重要特征
“在線化”是數字經濟時代零售行業的重要特征。它不僅是增加了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各環節的數字化觸點,更是將業務數據化,資產數據化。進行實時的智能化運營,并最終固化成企業價值增長的模型和能力。“業務連接服務”在線模式得到了快速增長,由設計研發、生產制造、品牌推廣、營銷運行等進行在線業務,通過線上連接人、場景、貨物。最后在線服務于售前導購,制定預約,售后支持等。一條線的模式不僅幫助制造業進行清庫存,也為電商平臺帶來流量和商機,為大眾帶來便利。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網站營運而生,PEKON,便是其中之一,它雖然已經經營了十余年,但近兩年使他蓬勃發展,它與150余家零售品牌建立合作,不僅建立了線上的新零售,也為線下的門店建立個性化的零售數字化的解決方案,打造以用戶為中心的新零售場景。這一理念符合了現代趨勢所需要的。關于線上,它為天貓創立了天貓會員通,為天貓的會員營銷方案打造了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新零售品牌的營銷系統,使會員的積分、權益、等級數字化,解決了天貓會員之前的數據不統一問題,使品牌有更高的品牌粘性和活躍度;線上線下的會員體系打通,品牌基于消費者全渠道的消費行為形成的精準畫像,使消費者線上線下獲得一致的購物會員體驗,解決了會員感知度低的問題。關于線下,他為互聯網時代的完美日記打造了一個月落地的新零售超級門店方案,這種開放式的體驗式零售方式,結合品牌本身的產品,為門店帶去了更多客流,線下的品牌需要更高效率的零售管理模式,秉坤保持這一理念,為線下品牌的門店,專門制定創新的零售數字化解決方案,實現品牌,中間人,顧客三方共贏。
四、“新零售”存在的方式
“新零售”存在的方式多種多樣,這些方式可以概括為四類:
(一)新零售——社區團購
新冠疫情雖然對經濟有負面影響,同時也催生了新零售的前進與轉化,社區團購是一種看準家中消費群體,并讓經營人員進到小區銷售市場開展營銷推廣,建立APP.小程序等社區商業平臺,連接社群和商戶,用平臺將商戶信息充分展示加上配送等服務來達成供應鏈管理與吸引客戶的新零售模式,提升便捷度,在社區里營造線上線下全渠道的購物服務體驗。
根據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在疫情的刺激下,2020年社區團購市場發展迅猛,市場規模預計將達720億元。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社區團購市場持續下沉,同時憑借便利的觸達服務,實現用戶的高度教育。預計中國社區團購市場未來保持良好增長態勢,到2022年中國社區團購市場規模有望達到千億級別。[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 《2020上半年中國社區團購行業專題研究報告》]新零售社區團購下的產品報價廣泛小于市場零售價,并且產品質量更強再加上次日達的派送效率與拼團內置裂變的特性,進而可以迅速吸引住小區客戶人群,隨著市場經濟發展未來也可根據消費者需求定制個性化服務,將打造更豐富的場景社交體驗,與社區居民消費習慣生活模式等相互影響。在社區商業和新零售結合的大背景下,以便民性為核心,改善與提升生活品質為目的,就近滿足居民日常基本消費需求的配套平臺,實現商業資源與服務的共贏。
(二)新零售——直播經濟
2020年以來,直播行業迎來發展新機遇,直播賣貨一度火爆。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5.60億,較2018年底增長1.63億,占網民整體的62.0%。[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新形勢之下,催生了“無接觸式購物”使之前“直播帶貨”更火爆,大批實體經濟的從業人員也相繼走上了網絡,變身網絡主播。“直播經濟”快速發展,在各個領域多點開花,除了電商直播,教育直播,健身直播,游戲直播等都受到了消費者的追捧。疫情之下,直播為商家和消費者搭建了一個橋梁,擴大了傳統行業的銷售半徑,使實體店鋪與線上直播盡快實現融合
直播電商的火爆,在推動網紅品牌、MCN機構崛起的同時,也在為地方經濟發展、扶貧等工作產生帶動作用。如淘寶推出的“村播”,快手發起的“百城縣長,直播助力”等。電商下沉至鄉村中,不僅豐富了消費者的選擇渠道,還促進農副產品突破空間的阻礙“走出去”,為脫貧攻堅與村莊復興賦能,為農民致富、全面小康拓寬新的可能,從而實現多個維度的雙贏。調研團基于疫情下農戶農產品積壓的既有困境,調研成功開展助農營銷的地方脫貧經驗,總結可復制、可推廣的“電商助農”運行模式,并作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
(三)新零售——“地攤經濟”
地攤經濟帶來的好處不僅僅是緩和了大量工人失業的問題,成效更大的是它衍生出的一部分簡易銷售點給處在疫情防控下的民眾帶來了巨大便利。例如嚴禁隨意走動出入的社區,一些改裝后的簡易銷售點就減輕了社區超市的壓力,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可以保障社區居民的基本生活,緩解了社會矛盾,也推動了社區疫情防控的有序進行。如此看來,國家在疫情防控的緊要風口上開放地攤政策無疑是正確的決定。可地攤經濟的負面影響就顯現了出來:大量失業人口趁政策的推動紛紛上街擺攤,這樣不僅影響了市容市貌,而且不利于城市管理,容易造成城市秩序的混亂。此時就要求城市執法人員溫情執法,留有余地,正確引導攤主如何在保持市容市貌的前提下,促進社會經濟的復蘇。應本著人性化原則,給予輕微違法行為多些引導教育,少些懲罰矛盾,支持響應國家開放地攤經濟的政策。
(四)新零售——無人售貨便利店
便利店在疫情的影響下也勇敢地作出了變革,在疫情來臨的時候,無人零售的優勢在便利店變革中充分發揮了出來。疫情來臨之時,“好鄰居”創新模式下的“綠標店”引發眾多關注。好鄰居結合數字化實現了督導“在線巡店”,減少了接觸,推動了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序進行。就算是這樣的創新模式,也脫離不了傳統門店。而無人零售就不一樣,它成本低,不需要門店,在任何一個角落就能發揮出它的作用。無人化也減少了接觸,有效避免了病毒的傳播。以火神山為起點復活的無人零售在疫情反復的情況下一直處于社會風口,漸漸地在便利店展現了它的優勢。例如邦馬特無人售貨機在疫情防控期間依然堅守崗位,便利了民眾基本生活需要,也推動了疫情的防控工作,有利于避免社會矛盾的發生。而便利店的未來發展,無人售貨賣生鮮是個不錯的選擇,處于疫情防控的風口,既要滿足基本生活需要,又要配合疫情防控的工作,這個零售行業的變革說不定會成為疫情后經濟復蘇的生力軍。
(作者單位:西安財經大學行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