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偉
伴隨我國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社會形態發生改變。新的社會形態下,依托于電子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的電子商務系統深入到人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積極影響著新時代人們生活方式。網絡具有快捷高效、公開化特點,基于此,電子商務背景下,各行各業在電子商務服務上迅速發展。而農業經濟管理同樣,在信息化時代,電子商務背景下迎來新的機遇到和挑戰。電子商務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可以通過網絡信息清晰掌握市場需求,獲取更為精準銷售渠道,與此同時,提升農業經濟管理能力。那么,電子商務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如何實現信息化?本文我們將從幾方面對其展開深入探析。
電子商務,簡稱電商,是信息化時代以網絡信息為技術手段,進行線上交易的市場活動。新時期,電子商務的出現革新了傳統商業模式,給商品交換提供了更多更為精準的市場環境。可以說,信息化時代,電子商務豐富了傳統商業,給傳統商業插上騰飛的翅膀。而農業經濟管理,是對農業生產、管理、銷售、分配等經濟活動進行一系列管理的總稱,是決定農業發展的根本。與時俱進,方能歷久彌新。因此,新時代,農業經濟管理融合電子商務,實現信息化已是形勢所驅,是電子商務背景下農業發展的必然方向。
一、電子商務對于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發展的意義分析
電子商務給市場交易活動插上翅膀。而農業經濟管理同樣,電商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實現了飛躍。從生產、管理、交易到銷售的信息化給農業發展帶來質的改變。生產中,電子商務背景下,不論是農作物的種植亦或是動物的飼養以及其他多元化農業生產原料都實現了精細化、精準化。在生產前期,信息化下,農戶完全可以根據現有銷售,進行市場分析。在電商平臺中,根據不同商品的交易量、交易效率以及交易價格判斷當下較受歡迎的商品,進而有針對性的迎合市場需求進行農作物生產種植。與此同時,銷售環節中,利用電商平臺擴大交易市場,以最大化緩解和避免農產品滯銷現象發生。除此之外,電商背景下,農戶完全可以利用互聯網實現農業技術的提升,以在農產品生產中科學管理。
二、電子商務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信息化意識不夠
電子商務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發展迅速,但也存在諸多不足。例如,信息化意識不夠。在現今農業技術發展中,雖然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機械化,很多農業生產不再需要人力。例如玉米收割,人工智能飼養技術等。但這些僅限于機械化,也限于規模較大的農場。中國體制下現有農業生產主要為個體經營模式,個體小規模經營極大限定規模化生產經營,使得信息化技術始終不能滲透到農業經濟管理中。此外,不可置否,現今中國農業經濟管理主要由農民負責,受教育程度低、知識匱乏影響,同樣導致農業經濟管理中,農戶信息化意識不足。其并不能在農業經濟管理中,有效利用信息技術,利用現有資源,掌握生產方向,科學管理,多渠道銷售,精準銷售。
(二)結構體系不健全
結構體系尚且不夠健全,也是電子商務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弊端之一。基于電子商務背景,進行農業生產銷售管理中,需要農戶從生產管理到銷售實現閉合。比如生產中,生產什么?如何利用大數據,利用電子商務分析市場需求,進而確定生產方向。銷售中,如何與電商平臺取得聯系,達成合作。整個農業經濟管理中有何注意事項?是否需要政府以及社會的多方援助?等等都是整個體系需要重點考慮問題。然而,縱觀現今農業經濟管,并沒有更為完善的結構體系,助推電子商務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發展。
(三)基礎建設不完善
電子商務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需要基礎建設的支持,言外之意,電子商務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實現的前提,需要計算機、網絡全面覆蓋。電子商務是線上交易,是一種虛擬結合現實的商業模式。在電子商務背景下進行農業經濟管理中,我們首先需要電腦、需要網絡。但現今農業生產中,基礎建設,網絡、電子商務等基礎設施并不完善。雖然網絡基本實現全面覆蓋,但計算機并沒有全面入戶。很多家庭更多利用智能機進行娛樂,而進行的網絡交易也多為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購物。
(四)專業性人才缺乏
人才是第一生產力,是電子商務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基礎,在傳統農業經濟管理中,對計算機技術并沒有實質要求。盡管現今信息化技術已經全方面普及,但農業經濟管理仍然沒有足夠重視電商背景下,嵌入信息化管理,將行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農業經濟管理中主要依托的仍然是傳統模式,所以對于信息時代的到來,農業經濟管理相關人員計算機技術根本不達標,計算機技術的生疏會給人們一個錯覺,就是計算機技術也沒有那么實用,所以在計算機技術上的學習主動性不強。此外,伴隨社會發展,越來越多的高學歷農民子弟選擇走出去,在外發展,而引進來又存在諸多阻力。這就導致電子商務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雖然快捷、高效、科學,但是在實際農業管理中沒有被全面應用。
三、電子商務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策略
(一)健全農村的基礎建設
健全農村的基礎建設是電子商務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前提,只有基礎建設完善才能確保電子商務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順利進行。在電子商務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中,農戶以及政府應與社會積極建立聯系,健全農村基礎建設。如網絡與計算機的全面普及,建立電子商務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實驗基地。其中網絡與計算機的全面覆蓋以及網絡暢通可以加強農民與電商平臺、電商信息溝通。而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實驗基地可以從根本上提升農戶電子商務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意識,給電子商務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完善管理的機構體系
完善的機構管理體系,是電子商務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發展的有效保證。隨著電商的快速發展,很多不足涌現在大眾面前,成為電商發展阻礙,尚未完善的法律、網絡交易風險、互聯網詐騙等,使得農民合法權益滿意得到全面保障。因此,為確保電子商務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平穩發展,還需構建完善的管理機構體系,健全法律,提升網絡消費支付安全環境,建設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服務體系。在農業經濟管理服務體系中,從政府到平臺全方位支持和扶持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幫助農戶及時獲取到準確市場需求信息。健全法律,雖然,近些年,伴隨網絡騙局日益增多,國家已經出具了一系列法律條款以保障網絡環境安全,甚至,出現網絡警察這一角色。但在實際網絡虛擬環境中,網絡詐騙仍然盛行,且諸多網絡詐騙并不能及時有效的解決。因此,為保障農民權益國家層面完全可以將各個部門調動起來,協同制定相關法律,嚴格執行法律法規。除此之外,在技術層面上強化電子商務交易安全性,給農戶提供優良交易環境。
(三)深化信息化發展意識
思想意識形態是行為指南,在實現電子商務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中,只有農戶以及農業經濟管理相關人員足夠重視信息化建設,意識到與時俱進,積極踐行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才能確保電子商務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的落實以及優化。21世紀是信息化時代,社會萬物幾乎皆與信息化技術相關。甚至在某些領域,信息化技術依托于計算機及網絡實現了人工智能取人工的就業環境。尤其,在專業技術領域,簡單重復的技術型工作已經不再需要人力。由此可見,信息化技術的深入,已經遠遠不止停留在社會表層。因此,作為農業作為中國經濟主力,更該走在前列,積極利用先進科學技術,實現信息化技術服務農業生產銷售,助推電子商務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
(四)大力培育專業型人才
大力培育專業型人才我們可以兩個角度進行調整,其一,加強計算機技術的培訓。培訓中我們可以根據農戶以及農業經濟管理相關人員對計算機的掌握程度進行分層培訓。將已經熟練掌握計算機操作的農戶以及農業經濟管理分成一組,將初步掌握計算機的農戶以及農業經濟管理分到另一組。現在計算機技術已經普及到千家萬戶,絕大多數農戶以及農業經濟管理都對計算機技術有一定的掌握,所以我們分成兩組即可,不用擔心有完全不會電腦操作的。同時對于計算機技術能力較強的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人士,我們可以安排其作為講師對農戶進行計算機技能培訓。當然,計算機培訓講師我們也可以從外部聘請,聘請專業人員對農戶以及農業經濟管理進行培訓。此外,在農戶以及農業經濟管理掌握計算機操作能力基礎上,進一步對電商以及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進行專業培訓,進而全方位培育專業型人才。而針對于規模化農業經濟管理,我們同樣可以精益求精,充分利用線上優質資源,強化自身專業性。比如,慕課平臺學習。在慕課平臺中,有很多高等院校及高校的高水平教學大師們積極參與。其中,以學堂在線為例,學堂在線是清華大學于2013年推出的慕課平臺,在學堂在線中,清華大學面向世界提供在線課程,供全球大學師生使用。此外,在慕課平臺中,NovoED,也是有世界頂級高校教師發起的公共課程。NovoED由斯坦福大學教師發起,其主要以經濟管理及創業類課程為主,更加重視實踐,慕課平臺雄厚的教育資源可以給農業經濟管理提供更加專業而先進的指導,推動電子商務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大步向前。
四、結語
總而言之,電子商務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芻議是一個具有現實意義的課題,是一個具有時代標志的課題,是一個符合時代發展的重要課題,值得廣大農業經濟管理相關人員高度重視。以在電子商務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探究中,通過切實可能的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舉措,推動電子商務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發展,為新時代下農業經濟管理貢獻力量。
(作者單位:中糧國際(北京)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