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高雅
所謂“隨文練筆”,即在語文教學活動中,以課文內容為依托,選準文本中的讀寫契合點,結合生活體驗,把語言的運用與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結合起來的一種寫作訓練。在新課改“來源于教材內容而高于教材內容”的教學觀念的提倡之下,結合小學語文的教學特點,任課教師怎樣巧妙抓住“無字處亦有其意”的練筆,讓讀者根據自身獨到的內心體驗,展開合理想象去填補,以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呢?
一、在聚焦處練筆,讓詞語更靈動
語文課堂教學的本真是訓練語言,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要抓住重點詞語進行揣摩、品讀,讓學生緊扣課文內容,沉浸在作者精心營造的意境中,進行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與作者、文本產生情感共鳴。例如:“有些人家,還在門前的場地上種幾株花,芍藥,鳳仙,雞冠花,大麗菊,它們依著時令,順序開放,樸素中帶著幾分華麗,顯出一派獨特的農家風光。”(《鄉下人家》教學片段)在教學中,筆者將作者描繪的“鮮花輪綻圖”這一畫面著重聚焦于“依著時令,順序開放”這一關鍵語句進行深入品味,意在讀出文中的“空白”。不言而喻:這些花是何時開放的?開的時候會是如何一幅圖景?作者在這里給我們留下了無窮的想象空間。抓住這一聚焦處,巧妙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形象展示了文字中的“空白”,如下:
有些人家,還在門前的場地上種幾株花,芍藥,鳳仙,雞冠花,大麗菊,它們依著時令,順序開放……
五月,芍藥開了。______________
七月,鳳仙不失嬌艷。___________
九月,雞冠花火紅火紅的。_______
十一月,大麗菊爭奇斗艷呢!_____
樸素中帶著幾分華麗,顯出一派獨特的農家風光。
特定語言環境中的“微言大義”,是學生習得語感的有效方法,可以讓學生產生形象、深刻的認知。
二、在遷移處練筆,讓語言更飽滿
唐朝史學家劉知幾說過,“夫述者相效,自古而然。”入選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大都是名家經典作品,不但文質兼美,更是提升學生表達能力的范例。教師若能在教學時抓住言語中的規律和言語之外的真情流露,讓學生有效地“遷移”一番,仿其文本語言,仿其構思形式,仿其寫作方法,將課文的語言材料內化成自身的語言材料,便會減少學生與文本的時空及心理距離,加深對文本具體內容的理解和思考。如,一位教師執教《荷花》,在學生接觸第2自然段的語言過程中,引導學生層層引讀,反復吟誦,進而深入品味,感受語言的魅力,并展開想象,感受文字所描繪的獨特、迷人的荷花姿態。而后讓學生吸取運用那貌似無意,實則有意的匠心用筆,巧妙地展開語言范式的遷移,之后習得語言學習的方式,體會感情的表達。教師出示練筆要求:作者借用比喻(……好像……)、排比(有的……有的……有的……)的手法,寫下了滿池荷花獨具特色的迷人姿態,抒發了作者對荷花的喜歡與贊美之情。現在讓我們也來模仿這一寫法,寫寫我們眼中的菊花、桃花、雞冠花等等。這樣的練筆,將比喻、排比這些知識點轉化為一種方法,讓學生在遷移運用中感受大家之作的靈氣熏陶,不斷地提升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長此以往,學生就可以在潛移默化中習得遣詞造句的奧妙,并自發運用于平常習作中。
三、在激情處練筆,讓情感更升華
古詩短小簡練,主題卻跌宕起伏,豐富深遠。一字一推敲,簡短的字里行間傳達著豐富的人生感悟、雋永的思想。不難發現,古詩詞的課堂,往往是學生反饋教師教學和表達自身情感最少的地方。鑒于此,在古詩詞教學中,若能在激情處練筆,不但能讓學生把經典名句銘記于心,還能啟發學生參與思考,真正融入詩詞的詩情畫意、情感底蘊中,最終理解古人并與其產生共鳴。如一位教師在教學送別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時,借助反復吟誦這一教學策略,逐步引導學生品味詩中的意象和意境,并設計了如下幾個場景:(1)臨別之際,李白緊緊地握著孟浩然的手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船開了,李白想到他們再也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再也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使勁地揮動著雙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船走遠了,望著滾滾長江,李白心里默默地祝福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些場景的小練筆,使學生從李白的所想、所說中,真切地感受到了詩人的依依惜別之情。
四、在結尾處練筆,讓想象更綻放
“言雖盡,意未窮。”很多文章往往在高潮處收尾,讀者意猶未盡。這并不代表作者無話可說,而是留給讀者無限揣摩回味的空間。個體因為生活經歷、內心感情體驗的不同,對于文本的理解是千差萬別的,誠如“一千個讀者便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因此,我們可以抓住文章的結尾,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隨文練筆,使文章更為具體、完整。這不但有利于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開展了思維的訓練,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如,在《一個小村莊的故事》結尾處,我們可以設計這樣的小練筆:人們曾經依靠斧頭過上了舒適的生活,而如今什么都沒有了,罪魁禍首正是那些鋒利的斧頭。面對這樣的結果,你們想對小村莊的人說些什么心里話呢?學生們充分發揮想象,在想象中不光提高了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還讓“愛護大自然”這一主題深入心靈。
隨文練筆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方式。在教學中深入挖掘文中的空白點,抓住聚焦處、遷移處、激情處、結尾處等巧妙練筆,幫助學生回憶其生活體驗,滲入課文情境,進行合理想象,填補上語言、感情、意境的空白,是促成學生的精神及語言同構共生的言語練習和感情表達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