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芳婷
本學期,我擔任了班主任工作。從之前的老師那里了解到,這個剛接手的班級學生學習主動性欠缺、學習態度不夠端正,在年級里處于落后狀態,家長們對自己孩子的信心貌似也不是很足。在和孩子們見面前,我就考慮著從行為習慣的培養和家庭教育兩方面入手進行改變,帶領同學們在學習態度上、學習成績上慢慢追趕。班級工作的順利開展需要各科老師的通力配合,定下小目標,我便與其他老師一起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樹立學習信心。主要有“五個多”。
一是多笑笑。
“笑一笑十年少”,現代醫學研究得出,多笑可以提高免疫力,減輕對病痛、壓力的感知。老師的笑可以感染學生,傳遞關愛,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用微笑鼓勵學生,用微笑包容學生,可以讓學生從心里消除抵觸情緒,樂于接近和信任老師,因為喜歡老師而喜歡上一門課程的學習。如此低成本又有益身心的方法,值得多用用。比如早上見到學生,我會給他一個微笑,上課提出問題,我會微笑著等待,讓學生覺得回答問題不那么緊張。
二是多說說。
課堂上,讓學生多說,每節課盡量讓每一位同學都有回答的機會。講解難題時,以前我都請“小老師”來說,這些同學一開始都不會說,他們習慣于當一名聽眾了。試著叫了幾次優生回答,幾次一問一答以后,個別同學可以把較難的思路清晰地說出來了。給學生機會,他們也能達到你的期望。這個班的后進生比較多,對于這些同學,我就多說說,慢一點地和他們說,反復地和他們鞏固思路。
三是多夸夸。
多夸夸,能提高學生的自信心,產生積極向上的原動力。剛開學那段時間里,我們班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高,學習態度也不端正,開學第一周的作業沒有幾個本子的字能認得出來。于是,我就把去年班級里的優秀同學當典型,講他們是怎么認真學習的、是怎么不怕苦不怕累的,使勁夸他們很努力、很認真,當然也取得了理想的成績。然后,我就引導現在班里的同學正視自己的落后和落后的原因:由于不良的聽課習慣、書寫習慣、缺乏持續學習的恒心和毅力,所以我們暫時落后,但只要從現在開始改變,我們就可以慢慢進步。
漸漸地,學生的學習態度逐漸好起來,我就開始表揚班級里書寫端正的、上課專注的、發言積極的同學等等,半個月后,大部分同學都沒那么懶散了。早自修到教室里,一開始閑聊的同學比較多,但是我會找一個不閑聊的同學進行表揚,找一組不閑聊的同學進行表揚,其他同學見狀也就漸漸都安靜下來了。當然這種行為習慣的督促是長期的。多夸夸學生,給他們信心,他們會跳一跳去摘更高處的果子。
除了夸學生,我也夸家長。學生的點滴進步,我都在班級群里大力表揚,并感謝家長的支持與配合,讓家長也感受到孩子的潛力并增強對孩子的信心。
四是多聊聊。
“聊”這個詞的范圍有點大。和學生,我就閑聊。下課時,我會問問學生每天作業做到幾點(一般告訴我是8點半到9點)、作業有沒有沒聽懂的地方、午飯有沒有吃飽等等,話題隨機,有時候也會打探到一些“秘密”,比如有人告訴我誰在家玩游戲、誰早上作業是來學校寫的之類。搜集到一些共性的問題,然后我就趁晨間談話或者班隊課和大家一起解決。
和家長的聊,或者稱之為“溝通”。和大多數老師做得一樣,孩子有進步了,報個喜;孩子學習態度不佳了,提個醒。有些家長如果不太理解學校活動的用意,那我就耐心解釋給他們聽。有些家長對孩子的座位調整不滿意,那我就告知孩子這么坐的原因、告知邊上有更優秀的同學可以帶動他。幾次下來,家長們對老師和學校的工作就非常配合了。多聊聊,家校關系更融洽了。
五是多想想。
良好的班風班貌的形成需要各種好習慣的落實。學生的日常行為包括出操、衛生、紀律、學習、安全、禮儀、課間等各方面,除了學習和紀律,其他方面缺乏較為有效的激勵機制。于是,我每人發了一本“榮譽護照”,行為習慣上、學科成績上優秀的同學均可以獎勵貼紙,然后用貼紙兌換零食,并和綠星章榮譽掛鉤。有了長效獎懲機制,學生的各項行為規范也有了進步。
除了想怎么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規范行為習慣,我一直在想的還有怎么上好課,提高學習效率,畢竟這是作為學科老師的主要任務。
在老師、同學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一學期下來,我們班和年級大部隊的差距越來越小了。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就在于如何愛護兒童。”以上的五個“多”,本質是基于愛學生,有愛才有教育。我愿意用愛去感染每一個學生,等待他們花開、花盛、碩果滿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