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雨涵 張傳輝 馮磊磊 李文耀
[摘 要]人居環境問題是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重要舉措,這一目標實施對人們的生活水平及生活質量有重大意義。文章以新疆南疆四地州2001—2018年的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以VAR模型進行分析。結果表明:人居環境的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都處于正向推動作用;人居環境的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沒有達到協調發展;經濟發展對自身推動作用較為明顯而環境保護對自身推動較為平穩;通過政府宏觀調控和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來促進人居環境的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關鍵詞]經濟發展;環境保護;VAR模型;人居環境
[DOI]10.13939/j.cnki.zgsc.2021.14.015
農村人居環境關系著農民生活質量,包括農村經濟性基礎設施、社會性公共服務、生態環境整治等方面內容[1]。人居環境整治一定離不開經濟的支持,而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有很多例如;距離中心城市的距離,自然環境的影響,人們的消費水平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自然環境因素,自然環境中的自然資源將是經濟發展的基礎。同理,環境保護也需要經濟的支持他們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但是要合理的利用和開發才是關鍵。人居環境建設已經成為中國城市發展和當代生態學研究的新興命題[2],人居環境的建設已經成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大重要難關,新疆南疆四地州基礎設施相對落后。本文以新疆南疆四地州為例從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這兩方面分析,為相關區域的發展提供有用的理論基礎和有效的實施方法。
1 文獻綜述
在人居環境經濟發展這方面:學者張達[3]利用長江經濟帶中心城市人居環境與經濟發展協調度來分析上海,武漢,重慶三座城市,其中武漢協調度最低因為武漢生態環境與資源稟賦方面都不存在優勢,人們的人均消費水平較低。學者霍琴琴,李松[4]等學者以烏魯木齊市人居環境與經濟發展協調性方法得出,烏魯木齊的生態環境保護同時部分資金用于社會維穩上,要多加注意生態環境的保護用經濟來彌補生態環境的不足。盛光華,盛光華和葛萬達[5]等學者應用耦合關系來分析東北地區人居環境的經濟發展得出經濟發展是人居環境的建設基礎環境保護可以有效為經濟發展提供基礎條件,兩者協調發展才可以達到利益最大化。在人居環境保護這方面:學者劉敏[6]從城鄉融合的角度下對農村人居環境保護進行研究得出調動村民、企業、社會組織的積極性來保護人居環境市場發揮調度作用共同保護人居環境。阿拉衣·阿不都艾力,劉濱誼[7]等學者以新疆伊犁河谷為例應用三元論模式認為提高草原人居環境質量可以打造人居環境生態博物館進而促進旅游業的發展來提高當地人們的經濟水平。
2 實證檢驗
2.1 指標選取及數據說明
對新疆自治區南疆四地州市2001—2018年數據進行分析,人居環境的經濟與環境保護的影響因素的指標,如表1所示。
2.2 平穩性檢驗
為了讓模型結果可靠防止出現變量偽回歸,進行ADF單位根檢驗。通過ADF單位根檢驗可知南疆四地州可以看出兩化之間的發展是不平穩的,表明存在單位根。通過對變量進行一階差分得到平穩的結果,完全拒絕原假設,南疆四地州InGj和InHj是一階單整序列。下一步進行Johansen協整檢驗來檢驗InGj和InHj之間的關系。
通過Johansen協整檢驗得出檢驗值15.49471小于特征根15.52659,在5%的顯著性水平接受了備擇假設,說明南疆四地州地區的人居環境的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存在協整關系。
2.3 VAR模型實證分析
2.3.1 VAR模型滯后階數的選擇
通過滯后階數P的確定來構建VAR模型,AIC和SC在滯后階數P=2時值最小,即AIC =-10.32284*,SC=-10.02877*。根據AIC和SC“同時最小”原則,將VAR模型的滯后階數定義為2階。
2.3.2 VAR模型的建立
VAR模型是分析兩變量之間動態變化的模型,為了保證效果必須對這個模型進行平穩性檢驗,只有通過平穩性檢驗,才可以進行脈沖響應及方差分解分析,VAR(2)模型的表達式為:
2.4 脈沖響應分析
通過圖1看出,lnGj的脈沖走向處于零線以上,對自身的動態影響為正值。在第七期以后出現了快速增加的趨勢,說明lnGj對自身的影響較好lnGj對lnHj的脈沖走向處于零線以上,說明lnGj對lnHj的影響處于正向推動作用并且是處于緩慢上升狀態。促進經濟發展可以提高新疆南疆四地州人居環境發展,更加有利于人們生活。同理,lnHj的脈沖走向處于零線以上,對自身的動態影響為正值。在第七期以后出現了較快增長的趨勢,說明lnHj對自身的影響較好,說明經濟的發展可以影響環境保護發展。lnHj對lnGj的影響處于正向推動作用并且是處于一個平穩狀態。總體來說,lnGj和lnHj都處于相互推動作用,lnGj對lnHj的推動作用較大,而lnHj對lnGj的推動作用雖然是正向推動但是較為平穩,顯然lnGj和lnHj沒有達到協調發展。
3 方差分解
利用EViews軟件對南疆四地州人居環境lnGj和lnHj響進行方差分析,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人居環境的lnGj對自身發展是正向推動作用,在第1期標準差為0.006,對自身的影響為100%,但從第2期受到環境保護因素的影響開始下降了4.5個百分點,第3期下降5.4個百分點,到第7期時這個下降幅度逐漸減小到2個百分點左右。這也是lnGj在前7期發展比較平緩而在7期以后出現了較快增長現象的原因。lnGj對lnHj的影響是促進作用增長速率逐漸提高。同理,lnHj對自身也是正向推動作用,出現一個先減小后增長的趨勢,但總體來說較為穩定。在1期到2期減少7個百分點4期到5期減少6個百分點,在6期以后減少的速率平均在2個百分點左右,這有效的解釋了為什么會有輕微的先減少后增加的趨勢。
總之,lnGj和lnHj都是相互促進作用盡管他們促進程度不同,因為沒有達到一個協調發展狀態,在環境保護方面較為薄弱,經濟發展固然可以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和人們的美好生活,但人居環境保護同樣也是人們生活水平和人們的美好生活的主要條件。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lnGj和lnHj存在相互推動作用,lnGj對lnHj的推動是處于上升狀態對自身發展影響較大。lnHj對lnGj的推動也是處于上升狀態對自身發展影響比較平穩。說明經濟發展可以有效地提高人居的消費水平及人均GDP從而帶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lnHj可以推lnGj發展是lnGj的基礎條件,但lnHj對自身的發展影響比較平穩,需要通過lnHj來帶動lnHj的發展。
通過VAR脈沖響應圖分析可以看出lnGj和lnHj都是正向推動作用,lnGj的發展情況較lnHj發展情況相比還是比較有優勢,這說明lnGj和lnHj沒有達到協調發展。
方差分解更加明確的解釋了這一問題,從他們上升的幅度來說lnGj前7期下降速率較大,所以脈沖曲線圖上升較為緩慢,第7期后下降速率變小脈沖曲線出現了較快增長的現象。同理,lnHj在不同期間速率的下降速率不同但總體來說還是處于平穩狀態。
4.2 建議
在經濟發展方面;新疆南疆四地州的人居環境實施是非常有成效的,經濟發展較好但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問題,要嚴格監管不能出現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的現象。
在環境保護方面;首先要提高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相互監督,對自己的人居環境保護有一個明確的集體觀念,其次政府要宏觀調控,用部分經濟收入來搞綠化,以提高環境方面的發展,讓人們的生活更加幸福。
參考文獻:
[1]張攀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背景下鄉村建設景區化的內涵及其表征[J].農業經濟,2020(8):33-35.
[2]林晗,雪婭.人居,人居環境和人的城市[J].科學通報,2018, 63(11):986-987.
[3]張達.長江經濟帶中心城市人居環境與經濟發展協調度差異及影響因素研究[J].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42(6):79-88.
[4]霍琴琴,李松,韓芳,等.烏魯木齊市人居環境與經濟發展協調性評價及響應機制研究[J].計算機與數字工程,2019,47(4):863-868,923.
[5]盛光華,葛萬達.東北地區經濟發展與人居環境質量的耦合關聯分析[J].當代經濟研究,2019(4):70-78.
[6]劉敏.城鄉融合視野下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目標與措施研究[J].農業經濟,2020(3):33-35.
[7]阿拉衣·阿不都艾力,馬椿棟,劉濱誼.草原人居環境保護與發展三元論——以新疆伊犁河谷為例[J].中國園林,2019,35(9):30-35.
[作者簡介]劉雨涵(1997—),女,塔里木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農村經濟理論與政策研究;通訊作者:張傳輝 (1971—),男,塔里木大學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農村經濟理論與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