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益 王常華 趙任卓玥
[摘 要]海南的農業和旅游業耦合發展主要以熱帶觀光農業和民俗旅游業為主,農業和旅游業耦合發展仍處于初期階段,發展模式結構相對單一。文章在對海南農業和旅游業耦合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深入分析海南農業和旅游業耦合發展的不足,提出促進農業和旅游業耦合發展的新模式,為海南自貿港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一定的貢獻。
[關鍵詞]農業與旅游業;自由貿易港;耦合發展
[DOI]10.13939/j.cnki.zgsc.2021.14.080
海南農業和旅游業耦合發展在剛剛起步,農業和旅游業耦合發展的收入都按旅游業收入來統計計算,這說明海南農業和旅游業耦合發展還處在起步階段。
1 海南農業和旅游業耦合發展的優勢和現狀
1.1 海南農業和旅游業耦合發展的優勢
第一,不受時間限制。海南農業生產可以全年進行,旅游業的發展更是全年無休,時間上的無限制對農業和旅游業耦合發展提供了先天條件。與國內其他地區相比,海南具有四季常青、鳥語花香、陽光充沛、椰風海韻等優勢,這一獨特優勢為海南農業和旅游業耦合發展提供了機會。
第二,文化旅游資源豐富。海南熱帶農業資源眾多,可開發種類多且物種資源豐富,被譽為“中國最大的熱帶植物園”和“中國最豐富的物種基因庫”。海南省擁有豐富的民俗文化,例如黎族打柴舞、孝黎服飾、大安剪紙、蝶翅畫、海南椰雕、冼太夫人文化節等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民俗旅游文化。
第三,氣候特色鮮明。海南氣候適宜,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是全國最大的天然大溫室和大氧吧,也是全國重要的冬季瓜菜和熱帶水果生產基地[1]。海南是我國最具熱帶海洋氣候特色的省份,全年暖熱,干濕季節明顯,常風較大,熱帶風暴和臺風頻繁,氣候資源多樣。
1.2 海南農業和旅游業耦合發展的現狀
第一,基本情況。海南農業和旅游業耦合發展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有了一定的規模,主要的模式有休閑農業、休閑農莊、觀光農業、農業采摘、農業生產體驗等形式,通過農村農業生產及自然環境,吸引農村周邊的城市居民到農村,吃農家飯、住農家房、參與農業生產等活動,在觀看、參與和收獲農業生產過程及農業成果的基礎上,支付給農民一定報酬的消費形式,帶動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從而實現農業和旅游業的耦合發展。換句話說是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的融合發展模式[2],這種新型的發展模式對中小學生帶有一定的科普性質和教育意義,也成了城市人在周末或假期到農村放松心情和親朋團聚的好去處。
第二,農業和旅游業耦合發展處于初級階段。在休閑農業的發展中,海南雖然經過了幾年的發展,目前仍處于初級階段。在經濟統計中,并沒有單獨進行統計羅列。據統計,在海南休閑農業網站,2019年5月公布了當年在“五一”假期中,全省共接待游客165.2萬人次,旅游總收入為18.91億元。除此之外,2021年2月公布了黃金周海南鄉村旅游點接待游客為80.08萬人次,這是首次公布農業和旅游業耦合發展的數據;其中,2021年春節假日期間,全省旅游接待游客458.84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58.24億元數據來源:根據海南休閑農業信息網數據整理得,http://www.xiuxianhn.com。。具體如圖1所示。
圖1 2021年春節期間海南鄉村游客占旅游總游客比重
第三,農業和旅游業發展規模。海南農業和旅游業耦合發展規模不大,發展的模式主要有觀光果園、農家樂、休閑農莊、農業公園、美麗鄉村、鄉村民宿等,由于海南農業和旅游業耦合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對于這方面的相關數據還比較缺乏。
總之,不管農業和旅游業發展如何,只要是農業收入在增加,旅游業年收入也在不斷增長,這就表明農業和旅游業耦合發展具有一定的潛力。
2 海南農業與旅游業耦合發展模式存在的瓶頸及原因分析
2.1 缺乏經營管理經驗
海南農業和旅游業的耦合發展是有村民自行經營的農戶模式,政府+農發協會+村民聯合經營的模式,多數是外來企業托管經營,在利益分配和管理上存在一定的不足,經營管理者缺乏經營管理經驗和法律知識,經營比較簡單粗放,管理不夠規范,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出現責任推脫等現象,導致官司糾紛較多。另外,經營者的管理理念相對保守滯后,無法形成產業鏈,缺乏團結協作,樹立景區形象意識不強。
2.2 經營者觀念意識落后
農業和旅游業耦合發展中,經營者沒有從消費者角度去定位,缺乏市場導向觀念。海南沒有較好的建立和借助觀光農業經濟體系對當地具備獨特優勢的熱帶農業資源進行整合和優化處理,導致熱帶觀光農業市場經營難以適應城市居民消費心理和消費習慣,導致經濟收益不高的結果。
2.3 相似度高,缺乏特色
不管是旅游業,還是農業和旅游業的耦合發展,都需要加入文化特色,文化是農業和旅游業耦合發展的靈魂。海南在農業和旅游業耦合發展中對民俗文化發展實力不夠強,整體經濟效益不高、市場競爭力弱,大部分項目相似度高,沒有自身的特色和優勢。
2.4 產業意識薄弱
海南各市縣所處的位置不同,文化和旅游資源也不同,但大多數旅游資源相似度高,無法突出各區域特色和文化特點。休閑農莊和農家樂基本上以垂釣、采摘和餐飲一體化的模式,沒有從產業角度進行系統規劃,相互復制和抄襲較多。海南農業和旅游業耦合發展沒有形成產業鏈,區域特色不夠明顯;農業和旅游業的發展不協調,農業的發展速度無法滿足旅游業發展要求,在品牌和宣傳方面還不足[3]。
3 海南農業和旅游業耦合發展模式的對策
3.1 借鑒發達地區的經驗
海南在農業和旅游業耦合發展模式上,要更多的借鑒發達地區的成功經驗,尤其是農業經濟發展更是值得亞洲各地區借鑒和學習的。海南農業與旅游業耦合發展,需要借鑒成功經驗,在產業結構上的橫向和縱向進行調整,實現產業之間或產業內的各種物質、能量、信息等的流動與交換。
3.2 經營者改變觀念意識
農業和旅游業的耦合發展模式首要是開放思想,大膽創新,改變傳統發展舊觀念和舊思想,對新生事物要積極面對。在農業和旅游業耦合發展模式中,要科學合理規劃產業,多視角考慮農業功能的多元化和旅游發展的多舉措。經營者要不斷學習新技術和新知識,將農業發展的特色和旅游業耦合,將旅游業發展新要求融入農業生產各環節,做好農業和旅游業耦合發展的常態化設計。海南是以漢族為主,黎、苗、回族等30多個少數民族為輔的多民族省份,其中黎族和苗族的生活習俗獨具特色。千百年來,古樸獨特的民族風情使海南島的社會風貌更加豐富多彩。但是,在民俗文化旅游業發展中,應充分發揮其民族特色的優勢。
3.3 調結構突特色
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必然與外部區域進行物質、能量、信息等的流動與交換。農業和旅游業無法協調的耦合發展模式中,從農業角度看,海南發展休閑農業起步較晚,缺少專門的人才。要發展海南農業和旅游業的耦合,就要從人才培育的角度出發早做規劃,優化農業和旅游業結構比例,使游客在體驗或參與農業生產的同時,親身感受農業生產過程所帶來的心情愉悅和放松,切實感受到在體驗農業的同時享受到自然界給人們帶來無盡的向往,從而突出農業和旅游業耦合模式的特色所在,讓游客對此產生流連忘返,依依不舍的情感。
3.4 強化產業鏈和品牌意識
農業和旅游業耦合也要重視產業鏈發展,樹立品牌建設的意識和觀念,更加注重自貿港背景下其農業旅游產品的國際化,培育海南農業和旅游業耦合發展的“拳頭”產品[4]。農業和旅游業耦合發展需要特色農業旅游綜合發展能力、農業資源的吸引力、旅游產業的推動力三者共同作用, 其作用力方向分別代表了特色農業旅游發展的戰略導向、農業資源導向、旅游推動導向。所以提升特色農業旅游綜合發展能力、農業資源的吸引力、旅游產業的推動力勢在必行換。
農業與旅游產業的耦合發展新模式離不開外力的推動,不管是哪個動力作用下的耦合發展,都要完善農業旅游發展的硬件設施,增強軟實力,加大扶持力度,擴展鄉村旅游形式,融合多方資源,鼓勵鄉村旅游和扶貧創業相結合,只有軟硬件設施完善,擴展融合多方資源,才能發展好海南農業和旅游業耦合發展的新模式。
所以,發展農業旅游不僅是國家政策的要求,也是調整地方產業結構,發展農村經濟的重要途徑。要保證好政策的完善與落實,規范民宿收費標準,消除民宿存在的安全衛生隱患,堅決杜絕欺詐消費者、強制消費、嚴重擾亂經營秩序等現象的出現,經營者的營銷行為不能侵犯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才能促進美麗鄉村民宿的可持續發展。
4 結論
海南農業和旅游業耦合發展的模式,不僅僅是要依托政策的支持,更要改變傳統農業與旅游業耦合發展的觀念,要做好海南農業旅游的差異化、多元化、產業化、規范化和國際化發展的規劃,結合海南省的地域特點,和受季節影響客流,農業和旅游業之間的融合協調度要不斷提升,從而拉動海南省島內經濟增長。島內旅游業和農業分布不均,旅游業主要集中在三亞海口等主要沿海地區,而內陸的儋州,瓊中等具有民族特色的農業較發達地區由于宣傳力度不夠,旅游業并不發達,從而影響了農業與旅游業耦合發展的速度。加大對中部地區旅游業的宣傳力度,改善交通,以沿海地區帶動中部地區發展,是海南農業旅游發展的重點方向。
參考文獻:
[1]王常華,周益,宋春吉.海南農產品出口存在的問題[J].中國科技博覽,2010(28):174-175.
[2]何勛.特色農業與旅游產業耦合的動力機制及其發展模式研究[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28(2):41-44.
[3]黃麗華.論海南民族民俗文化旅游開發[J].瓊州學院學報,2014(3):26-31.
[4]聶磊,范芳玉.海南省農業與旅游業耦合效應研究[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2(1):133-138,144.
[基金項目]海口經濟學院課題“海南農業與旅游業耦合發展研究”(項目編號:HJKY(JD)20-09)。
[作者簡介]周益(1979—),女,漢族,湖南岳陽人,海口經濟學院德興智華會計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電子政務管理、企業經濟;王常華(1979—),男,漢族,甘肅張掖人,海口經濟學院聚星數字經濟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服務貿易、企業經濟;趙任卓玥(2000—),女,漢族,河北昌黎人,就讀于海口經濟學院德興智華會計學院,研究方向:財務管理。